陈春梅+余连月
摘 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提高中高职衔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中高职 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注】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产业升级背景下基于校企共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文件编号:桂教职成[2015]22号);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立项编号:2011C0201),本文为上述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春梅(1969-),女,广西北流人,漢族,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管理及教学。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是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产生了多种类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如对口招生模式、分段贯通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等,其中是五年一贯制模式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值得进行反复的研究。
五年一贯制模式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经实施了八年,每年招生量保持在250人左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典型的理工类专业,对于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学习难度甚于其它专业,因此针对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工专业)中高职衔接学生,在符合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经过反复调研与实践,如今日臻完善,改革成果初显,以下是我们经过多年探索的一些做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 改革课程体系, 增大实训课程课时比例
建工专业开办年代已久,课程体系完善,中高职衔接项目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利用学习时间长的特点改革课程体系,增设更多的实训课程,使得其实训环节课程课时比例接近60%左右,充分发挥中高职衔接学生活跃、喜欢动手的特点,增强其专业技术和技能。
(1) 增设实训项目,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建工专业学期均开设有两门以上的需要结合本学期专业知识完成的实训项目,通过每学期的实训项目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表1中的学期指的是高职3年1-6学期,其他一些该专业应会工种操作能力要求在中职两年完成,这里不再赘述)。
(2)强化课程内实训环节的设置,活跃课堂气氛,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
中高职生源学生理论基础薄弱,自尊心较强,但课堂气氛活跃,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好,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在建工专业的多门理论课程中都增加了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涩的理论,例如:在学习建筑力学课程悬臂梁内力计算时,结果出来之后会让学生到教学楼周边寻找与内力图外形相近的梁截面,拍照、对比,学生再汇报现实构件与理论计算的对应性和不同的原因;在讲述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关于楼梯的内容前,让学生先在校园中观察各式各样的楼梯,利用互联网搜索楼梯类型,做成PPT进行分组汇报各自成果,老师从中综合挖掘学生关注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学习《建筑质量测评与资料管理能力》课程时,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根据知识点安排实践,就地取材,在课堂上讲完20分钟的知识点,学生就可以拿着仪器到室外进行检测,老师在一旁现场指导仪器的操作和使用,然后学生回来汇报检测结果,短平快,效果明显,不拘泥于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学习浓厚;我院建工专业目前利用混合课程平台建设了8门主干课程,相当一部分实践环节的视频和PPT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点击先进行预习或者课后复习,在理论课堂中经常性的插入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能真正应用在什么地方,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 改革理论课教学内容,满足够用原则
(1)弱化理论公式推导,强调专业知识的应用
建工专业开办历史悠久,课程体系完整严谨,理论知识深奥,要求基础知识扎实;但很显然中高职生源学生具备这个条件的甚少,大部分没有高中学习经历,理科基础尤其薄弱,学习习惯差,缺乏钻研精神,满堂灌的传统的理论教学的方法不适合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上,把建工专业理论难度较大的构件计算类课程的重点放在公式的应用上,自编教材,弱化公式推导,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公式运用。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的应用,有没有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项目化教学贯穿专业主干课程,强化读图图纸能力
中高职项目学生进入高职后,大部分课程直接与专业能力对接,如《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均采用同一份本校校园建筑图纸,这样方便学生随时实地观察图纸与实际建筑,老师授课可以把学生直接安排在到图纸所在的实际环境中进行,学生现场感受强烈,学生兴趣浓厚,符合该程度学生的要求。
三 改革实训课程内容,强调实训与理论的相关性
建工专业传统开设的实训项目一般先强调的是该项目与专业能力的相关性,我们在中高职衔接学生中开设的实训项目不但要兼顾上述这个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开设该项目的时间,要求同一学期开设的实训项目能综合运用本学期和前面学期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学生显然对实训项目的兴趣比对应理论课程要浓厚的多,显然这种方法适合改程度学生,同时实训与理论的对应性弥补理论知识的不扎实。
四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调研,了解到企业在对学生最为关心的是他们掌握了多少从事业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往往与专业岗位的需求关系密切,而与传统的课程存在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对课程的考核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革。
(1)增加学习过程性考核,避免单一性评价
传统的的专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对课程成绩的评价,而这些课程成绩所反映的是相对抽象的,并没有把企业最为关心的专业能力放在核心考核位置。因此,出現了学校的“好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反而不能成为好员工;高分学生并不一定高能的问题。传统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考核方式方法不多,因此我们改革了传统的考核方式,首先增大过程性考核比例,把平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成绩比例增加到40%-60%,形式要求多样化,至少四种以上评价手段,例如出勤率、作业质量、课堂提问、实训操作或报告、随堂小测验以及课程综合答辩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本门课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多方面评价学生,避免期末单一性的评价。
(2) 根据课程情况机动灵活设置考核方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多门课程规范、法律知识,有些知识重要应知应会就达到了学习目的,比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房屋建筑工程强制性条文》等,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工地安全知识和规范的熟悉程度的,这种知识点学生只需要看见知道怎么选择就可以了,因此根据这些课程的要求,我们引入了类似交规考试的方式,把课程要求的知识点形成题库,题库容量目前达500多道,基本都是选择题,把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常年公布在系部网站上,课程开始即提醒学生注意,考核时在计算机上随机抽取100题每题一分,85分为及格线学生可以申请三次考核,没有通过的学生该门课程不及格也不安排毕业实习,经过观察,学生根本不敢随便对付该门课程,效果尤其好。
(3) 增加团队性课程,考核学生合作团队精神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员岗位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会组织、团结协作别人完成工作,如中专阶段的《工程测量实训》《砌筑工实训》《钢筋工实训》、高职阶段的《房建模型制作》《力学模型设计与制作》《楼盖模型制作》《工程招投标实训》《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拟施工》等任务(课程)就属于这种类型课程;这种类型课程及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又考核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五 结语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高职学生占高职生源得比例将会进一步提升,如何提升中高职学生学习质量,帮助他们适应专业学习,将会是一个大众关注的话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春梅.提高高职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08(03)
[2] 管弦.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09)
[3] 陈春梅.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分专业方向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5(05)
[4] 饶玲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与改革建议[J].职业时空,2011(04)
[5] 陈春梅.高职土建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J].广西教育,2015(04)
[6] 孙立功.对高职铁工专业构建专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探讨.职业技术[J],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