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波
摘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战略性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失、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汇率变动等一系列问题,中央适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开展工作,其中“降成本”是核心任务之一。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过程中,成本管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本文就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对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制造业 成本管理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困境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受市场需求低迷、产能严重过剩、业务增长乏力等不利情况影响,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业面临着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的不利局面,制造业的行业利润已经“薄如刀片”。从国际视角来看,由于我国制造业还集中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存在整体附加值低、成本快速上升、核心技术缺乏、工业精神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控能力。目前,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缺乏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观念还停留在制造成本管理理念上,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产品实际成本,不能从各类成本性态上去分析,失去了成本管理的针对性。只有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运用价值链分析法,识别每一项活动的成本动因,严格区分增值价值链和非增值价值链,将价值链上真正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各类问题找出,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有目的地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不少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策划与控制,产品设计方案和材质一旦定型,造成后期产品成本很难下降;只注重有形成本的管理,而忽视了资本成本、人力成本等无形成本的管理;只注重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忽视了外部环境对成本的影响,全面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2)成本管理方法过于单一。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多采用标准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这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扭曲了成本信息与产品决策的关系,许多企业成本管理不能从以产品为重心转向以作业为重心,成本控制的视角还没从传统的降低成本的初级形态转移到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决策的高级形态上来,对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价值工程等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不够。
(3)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中成本管理模块与业务系统模块兼容度不够,不能有效实施成本信息共享。尽管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已经上线了ERP系统,但成本管理仍依赖于手工核算,成本數据与业务数据分散,不能有效利用;各个系统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有效协同与融合,无法动态满足企业管理要求。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耗费资源,即发生成本,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分析和研究制造业企业的各种成本,加强成本性态分析,挖掘低成本的潜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支持。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从管理视角出发,正确划分各类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从传统会计核算角度分类,通常情况下制造业企业总成本由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构成,营业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可直接归属于产品的“看得见的成本”,还有发生在生产环节的间接的制造费用,这部分费用需要在生产的各种产品中进行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当然还包括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但从会计核算角度的成本划分对具体的产品决策是无法进行有效支持的。
企业成本管理真正需要的是更为详细的成本类别,即从成本性态上区分,也就是对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企业总成本可以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简单来说,在一定范围内,产品销量增加,仍然保持不变的成本是固定成本;反之,随销量成等比例上涨的成本为变动成本。
企业业务量增加,企业的折旧、摊销、租金、人员薪酬等不一定会增加,这类费用就是固定成本。如果一个企业每月总成本是1000万,其中80%是固定成本,企业的风险就会很大,因为企业每月营业收入达不到800万,企业就面临亏损,最理想的情况是总成本与收入挂钩,也就是每种成本都转化为变动成本,所以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采取一切措施,通过有效资源配置,将产品中的固定成本降到最低,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低对企业就越有利。
企业的产品边际贡献承担的固定成本越少,则企业的经营利润就越多,这就要求制造业企业践行“轻资产运营”的理念,提高作业效率和资产利用效率,通过资产周转效率的提高来降低企业固定成本。所以企业在做成本决策和产品定价时,要根据成本性态对成本构成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综合运用作业成本法下的本量利盈亏分析,提前预测产品的保本点和销售量,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大的支持。
(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维,提升企业价值
面对激烈的、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往往要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企业要在对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经营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定位的选择,而不同的战略定位选择,就意味着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成本管理策略。企业成本管理要从战略角度出发,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维,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寻求成本领先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基于战略视角,通过对企业及竞争对手的成本综合分析,使企业不断适应外部变化的竞争环境,以服务于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控制方法和体系。战略成本管理拓宽了成本管理的“空间”,即成本管理对象由企业内部拓展到了企业外部;延伸了成本管理的“时间”,即从日常成本控制转向基于长期的战略管理层面。战略成本管理主要由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一系列方法体系构成。
制造业企业要从企业价值链入手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挖掘,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所有环节,从前期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设计、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工艺质量、市场推广、维保服务等所有项目纳入到成本管理中,对企业内部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全部成本要进行针对性的成本管控,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并结合现有的经济、技术以及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以及盈利水平。
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是以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关注的是用同样的或更低的成本创造出超出客户期待的价值,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才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三)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
精细化成本管理核心就是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将成本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责任制,是提高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核心。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成本管理职责,不同的岗位承担不同的责任,要做到分工清晰、责任明确,不断拓展成本管理空間,强化基层单位成本管控力度,化小成本核算单位,不断提高基层员工成本意识,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管理。
建立成本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成本管理纳入企业各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中,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成本KPI指标,将对成本KPI指标的考核与部门及员工的薪酬挂钩,进行及时的惩罚和奖励,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最佳经济效果,通过推行精细化成本管理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同时要树立员工持续改进成本管理的意识,让全体员工都来寻找成本下降空间,减少甚至消灭非附加值成本,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必要成本。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员工自觉树立起降本增效的成本管理理念,强化员工责任意识,形成全员降成本的良好企业文化。
三、结语
随着企业间竞争日益全球化、产品日益同质化,制造业企业必须创造并保持成本竞争优势,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和加强对成本管理的研究及分析,加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创造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从而确保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对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