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目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2017年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同时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微变对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分化的特征。
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金融运行报告,2017年的货币政策走向将呈现如下特征。
1.总量保持稳定,综合的预调微调措施将成为常态
央行日前表示,会适应货币供应方式变化和金融创新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流动性的可能冲击,更准确地监测和把握全社会的实际融资状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2.利率既不会轻易下调也不会轻易上调
说利率不会下调,主要原因有四个。
(1)2016年人民币汇率贬值太快,所以外汇占款下降太快,在此情景之下,基础货币供给主要渠道大大衰弱。这个时候需要央行直接向金融体系里面注水,但央行直接投放的流动性比较短,基本上是三个月以内。所以这对金融机构来讲,现在资金滚动压力增加,利率自然不易下调。
(2)银行感受是资金来源变紧,于是通过发行高成本的理财产品争夺存款,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很容易上行。原来外汇占款较大的时候,流动性比较充裕,现在没有外汇占款,靠央行直接放水。这种直接投放不仅期限短,往往存在滞后性,而滞后性往往会造成整个市场的资金利率波动。
(3)抑制债市杠杆,需要增加短期利率的弹性。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上加杠杆搏收益,但是加杠杆的情况下,就需要融资成本稳定、可预期。
央行通过灵活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短期利率,有助于加大金融机构加杠杆的成本,从而有助于抑制债市杠杆。
(4)除了抑制债券加杠杆之外,利率还受到人民币汇率和楼市泡沫的牵制。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没有根本改善、房地产市场仍未退烧的情况下,央行一定不希望动利率工具的。
说利率不会上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2017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贸易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等,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短期内仍然看不到改善的希望,这种情况下加息概率极低。
(2)通胀在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同比往上走,可能一季度到二季度这段时间物价上有一些压力,货币政策上有偏紧的压力,但是到下半年随着同比的因素消失,如果商品价格没有进一步上扬,整个物价压力会有所缓解,加息的必要性就会下降。目前来看从通缩结束到通胀,再到高通胀会有一个过程,2017年加息应该是小概率事件。
3.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
支持2017年降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1)降准是增加货币供给的需要。由于外汇占款不断的减少和外汇储备不断的损耗,基础货币供给出现缺口。要弥补这个缺口的话,除了央行直接投放,但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7年经济增长仍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提供稳定货币供给是稳增长的内在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降准不再是小概率事件。
(2)降准是减轻商业银行负担的需要。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高比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无疑加重了盈利压力。目前MLF操作利率为3.25%,PSL为2.75%。这个都是银行从央行那拿钱的成本,这个成本远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此外,银行放在央行账上的准备金现在的利率法定是1.62%,超额的才0.72%,对商业银行来说准备金基本上就等于是不收息的资产,低收益的资产。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对银行的盈利压力都有极大的缓解。
(3)高准备金率不符合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趋势。现在发达国家都在从事利率调控,政策利率开始从债券利率向银行向企业贷款的利率逐步传导。但是它们在调控利率的同时,准备金很低。我们国家也在向利率调控的道路转变,可是,在具备巨大存款准备金池子的情況下想做利率调控是很难的。
(4)2017年央行降准的约束因素趋于弱化。2016年以来,央行一直迟迟不降准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民币汇率不断贬值,楼市债市杠杆高企,央行难以降准;二是信贷投放乘上过山车,前十个月新增信贷创下10.8万亿的历史新高,央行在这个时候降准,可能招致“大水漫灌”的批评。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2017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从历史数据观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或者中国经济出现拐点的时候,央行一定会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