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芬 赵志梅 肖志 张丽敏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一组躯体的、情感的、认识的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失调,发生于月经周期的排卵后期,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紧张压抑以及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水肿等,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据报道,PMS的发病率在月经不调中仅次于痛经[1]。其发病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的出现,多发生在经前或经期,经行或经后症状逐渐消失,无全身或局部器质性病变,常以20~40岁青壮年妇女为多见。有学者认为生育阶段妇女的患病率为70%~90%,其中10%~15%的症状较为严重[2]。有报道指出该病育龄妇女患病率约为2.5%[3],可能是由于所选取的调查对象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统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PMS严重影响着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困扰着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现代中医学称之为“月经前后诸证”。古代医籍中并无此名,但并不乏对此病的论述,多散见于“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泄泻”、 经行感冒”、“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等范畴之中。
韩冰教授是著名的中医妇科教授,是我国第二批著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临床经验丰富。韩冰教授从医近50载,对妇科疑难杂症用药独到,笔者有幸随诊学习,受益良多。现将韩冰教授治疗PMS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韩冰教授对PMS病因病机的认识:韩冰教授认为,PMS发病与肝、脾、肾、心相关,尤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为冲脉之本,既能贮藏有形之血,又可疏泄无形之气,为冲任之枢纽。韩冰教授认为肝为本病发病之枢纽,冲任失调为主要病理基础。肝为刚脏,足厥阴肝经络阴器,与冲任二脉相通,并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密切联系。冲任直接参与女性生殖生理活动,冲任的盛通是妇女经、孕、产、乳的根本。清代医家唐容川在《医经经义》中指出:“冲任本属于肝”。万密斋《万氏妇人科·调经》云:“肝为血海,冲任之系,冲任失守,血气妄行也”。故冲任脉为病多责之于肝,肝血亏虚,冲任失荣,血海不得盛满,或者疏泄无力,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冲任难以流通,冲任脉不能通盛,则经孕诸疾由此变生。由此可见肝脏功能的重要性,肝功能失常可致冲任气血失调,从而引发本病。
2.韩冰教授对PMS发病关键及诱因的认识:韩冰教授认为素体禀赋是本病发病关键,而情志刺激是常见的诱发因素。经行前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气血盈亏变化是妇女的基本生理现象,作为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并不是人人皆病,所以素体禀赋在发病上起着重要作用。《内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使阴阳调和,冲任气血通盛,从而维持脏腑正常功能,反之则会引起变故。
3.韩冰教授对PMS的治疗方法:韩冰教授认为,PMS临床表现多样,故其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当以调整和改善脏腑冲脉气血功能状态为主,治无定方,以调肝为要。肝属木,舒则畅,郁则不扬,《笔花医镜·妇科证论》中提出:“妇女之证,审无外感内伤别证,唯有养血疏肝四字”。采取补血柔肝,疏肝解郁,利肝之气而疏肝,降肝之火而平肝等方法,疏肝的同时,注意肝“体阴而用阳”和“司冲任”的特点,加入养肝柔肝之药,以柔治刚,防止过用香燥劫阴伤血。
韩冰教授在临床上注重辩证施治,因此根据PMS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其辩证分型及治法也不同。气滞血瘀、肝气上逆经行头痛,韩冰教授主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加蔓荆子、白蒺藜、全蝎等药物加强通络止痛之力;阴虚阳亢头痛、头晕,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以滋补肝肾、平降肝火;肝胃不和经行泄泻,方用逍遥散加减,加用山楂炭、乌梅、木瓜以酸泻肝木,而并非收敛之意;经行鼻衄,以通经为主,方用順经汤加减,加白茅根、芥穗炭、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剂,益母草、牛膝引血下行;经行乳房胀痛,用柴胡疏肝散加路路通、王不留行、橘核等行气活血以止痛,有结节者加青皮、蒲公英、夏枯草、鳖甲等药物,增强活血通络散结的功效;经前发热,属于热入血室,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退热,加益母草活血利水,引热下行,热势较高者加青蒿;胆郁日久化热,木旺克土,脾胃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火相搏,蒙蔽清窍,则经行情志异常,以治宜清心泻肝,涤痰开窍,选用温胆汤化裁加减治疗。
本病有周期发作的特点,故应辅助调周,治疗中应根据月经不同阶段的病机变化特点来调整用药,分为经前、经期、经后及善后调治,经前治标,控制症状,经期配合通经;经后治本为主。并且应给予足够的疗程,因停药后症状可能有反复,所以常用丸剂,以巩固疗效。
4.病案举例:(1)病案1。 郭某,女,26岁,未婚,无性生活首次就诊时间为2015年6月17日,患者主因经前头痛,伴月经后期、量少半年。末次月经2015年5月6日。患者月经初潮13岁,平素月经周期尚规律,29~30天一行,7天净,量色可,无痛经。近半年月经前头目胀痛,经行后消失,月经后错,量较前少,色黑,现头目胀痛7天,月经40余天未潮,自觉胸闷、喜叹息,双侧乳房胀痛,触之加重,舌质暗,苔白,脉弦涩。乳腺、妇科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脑血流图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经行头痛(瘀血阻络),治以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调理冲任气血。处方如下:柴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桃红各10克,白蒺藜20克,蔓荆子10克,木瓜15克,牛膝10克,甘草6克,7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15年6月24日。患者自觉服药后头痛减轻,昨日月经来潮,量少,色黑,少腹隐痛,治以活血通经。处方如下:熟地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桃红各10克,路路通10克,王不留行20克,益母草30克,泽兰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桂枝10克,干姜6克。6剂,水煎服。
三诊:2015年7月1日。诉服药后月经量增多,色转红,6天净,因来诊室晕车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治以降逆止呕,益气养胃之法。处方如下:吴茱萸5克,半夏10克,党参15克,生赭石20克,白蒺藜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生姜3克,大枣3枚。7剂,水煎服。
四诊:2015年7月8日。患者服药后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消失,继以活血养血,行气通络之法。处方如下:柴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桃红各10克,白蒺藜20克,木瓜15克,乌梅10克,牛膝1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
五诊:2015年7月15日。未诉不适,继续服用前方,经前头痛消失,巩固治疗1月,诸证消失,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素体情志抑郁,治以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经前发作期,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以治其逆,白蒺藜、蔓荆子、木瓜加强通络止痛之力,白蒺藜、木瓜兼有柔肝作用,桔梗载药上行。经行治以活血通经之法,以桃红四物汤加益母草、泽兰、路路通等药物。经后治以活血养血,行气通络法。标本兼治,则瘀血去,脉络通畅,诸证消除。
(2)病案2。 张某,女,21岁,学生。首诊时间:2014年9月7日,患者主因月经前2~3天鼻衄3月,末次月经:2014年8月12日。患者12岁初潮,平素月经周期,7/27-30天(27~30天一行,7天净),中,色红,有少量血块,痛经(+),孕0产0(G0P0)。患者因学习压力大,经常熬夜,近3个月月经来潮前4~5天鼻衄,量多,行经后鼻衄停止,伴月经量少,自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腰酸腰痛,舌质暗红,苔薄,脉弦细。妇科B超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经行吐衄(肝肾阴虚),治法:清热滋阴,順经降逆。处方:麦冬10克,沙参3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2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侧柏叶10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牛膝10克,7剂,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二诊:2014年9月14日,患者服药后未见鼻衄,月经于昨晚来潮,量少,色暗红,少腹隐隐作痛。治法:滋阴通经。处方:沙参30克,麦冬10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鸡血藤20克,益母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橘核20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5剂,水煎服。
三诊:2014年9月19日。月经量较前多,7天净,腰酸。处方:沙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菟丝子30克,女贞子20克,何首乌3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30克。7剂,水煎服。
四诊:2014年9月26日,患者腰酸消失,继服9月7日方两周,月经来潮,月经来潮,量可,守前法调治1月,未复发。
按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患者素体虚弱,加之思虑过度,暗耗阴血,精血益亏,阴虚阳亢,水不制火,虚火内动,当月经欲行之际,冲脉气盛,血随气逆于上,故鼻衄。治疗应遵循虚者补之,热者清之,逆者平之原则,治宜滋阴清热,順经降逆。方中沙参、麦冬、五味子、女贞子、何首乌、菟丝子、枸杞子滋养冲任,当归、白芍养血调经,兼可柔肝;黄柏、知母、栀子清热坚阴,且黄柏能清肾中之火,解任脉之热;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经行可选用益母草、牛膝、赤芍、鸡血藤、桃仁、红花等活血通经药物通调冲任,牛膝可引虚火下行。肝肾阴血充足,火热得清,则衄血自止。
5.结语:韩冰教授治疗PMS注重辩证施治,提出本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配合心理治疗,重视调节情志,避免情志刺激,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和良好的心态;慎起居,经期避免感寒,主因饮食调理,经前、经期勿食寒凉、辛辣之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发生。
1 Dangal G.Menstrual disorders in adolescents.BJOG,2005,4.
2 翟书涛.妇女生育年龄的心理卫生问题.江苏医药,1990,16:382.
3 张玉勤,译.经前期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研究.国外医学情报,1998,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