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归去马蹄香

2017-03-26 11:36王晓茹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2期
关键词:孔隙小船语言文字

王晓茹

课改进行到今天,语文课堂经历了沉寂而喧嚣,继而沉淀的巨变,沉淀之中的宁静正是由“语用”这一理念带来的。

何为“语用”?课标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语用”是小学语文课程工具性的最根本的体现,是在学习语言文字基础上的学以致用,具体到课堂教学则是在关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基础上关注“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运用,文本的表达,从而化为自己的学习内驱,提高语文素养。

现具体以自己執教过的几个课例来谈一谈体会。

一、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片段:关注语言的表达

《少年闰土》一文是经典课文,如何上出新意,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到文本的表达特点?反复阅读课文,又翻阅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我发现鲁迅先生在刻画人物时擅于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却极为传神,那么,《少年闰土》一文中有没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呢?再次细读,我发现果然如此:“紫色的小圆脸、头戴……银项圈。”全文对于闰土外貌的描写只这么短短一句,一个朴实可爱的农村少年却跃然纸上,没有写眉形,没写黑珍珠眼睛,没写红扑扑的脸蛋,小鼻子……却比我们洋洋洒洒描写出的人物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抓人物最大特点,简练表达”的魅力,这就是“白描”的魅力。

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也随之出炉:

1.出示文中外貌描写:读完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用四字词语概括。

2.鲁迅先生对闰土外貌的描写与我们平时写人物外貌有何不同?(发现没具体写什么样的眼、眉、嘴、鼻……)

3.没有具体写他的五官,印象却如此深刻,为什么?

4.出示丰子恺的人物漫画,你发现了什么?(没有画五官),但能看出每人的特点吗?为什么?

5.小结:丰子恺的画因为抓住人物最大特点,即使无五官,一样灵动传神。鲁迅先生写闰土同样如此,寥寥数语,抓住一个乡村少年最大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这种手法叫“白描”。

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先让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建立人物形象,关注写了什么,然后在研读中通过与丰子恺画作的类比,领会到白描的写作手法,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写”,继而与自己平时习作相比,了解到应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知道了“如何去写”,对文本表达形式表达,对语言表达的特点的揣摩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提高。

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片段:关注语言运用

《乡下人家》第一段有这样一个词“别有风趣”,按照字典中或字面上意思,应是“别有风味”、“有特别的趣味”。但怎么才是“特别的趣味”呢?反复研读课文,我发现其实这个词语在这一段当中起到了“词眼”的作用,围绕这个词来教学,全段皆活。

1.色彩之美别有趣味。“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如此鲜艳的色彩岂是“石狮子、大旗杆”之单调所能比拟的?一读,当关注色彩,读出鲜艳之美,之别有趣味。

2.叠词之境别有趣味。“长长的藤,绿绿的叶”,为何不用“长的藤、绿的叶”?闭上眼睛,细心品读,仿佛看到长长瓜藤爬满屋檐,长长垂挂,如同珠帘,碧绿的叶子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生机盎然,美不胜收。这般意境岂是“石狮子、大旗杆”之生硬所能比拟?二读,当读出长藤绿叶美不胜收的意境,别有趣味。

3.生命活力别有趣味。“攀上棚尖、爬上屋檐,花落、结瓜,挂在房前”,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我们仿佛看到了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命过程,这种生命的律动又岂是“石狮子、大旗杆”之呆板所能比拟的?三读,当读出生命的跃动之别有趣味。

以上的教学片段,结合中年级语文教学重点,紧扣词语,多层解读,在这样不断的探究中,词语的运用水到渠成。

三、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课《自选商场》教学片段:凸现“字义”

一年级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自选商场》是识字课,其中“商场”二字最难识记,生字难巩固,汉字中同音字易混淆的主要原因是字义没有解决,如何让学生了解字义?我认为放到词语中理解最合适。

1.出示“商场”二字,你在哪里见过?谁认识?出示“商场”图片识记。

2.(1)出示“商品”有关图片,认读:“商品”(新商品……)。

(2)出示“商店”图片,认读“商店”。

(3)出示“商人”图片,认读“商人”。

至此,“商”字教学完成。

3.学习“场”

出示“球场”“会场”“操场”“广场”等图片,认读词语。

从以上教学片段来看,识记字义并不是枯燥的解释,而是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让学生自己领悟,从而达到理解运用。

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片段:学习表达

文中描写“孔隙”一段,通过作者的见闻以及感受来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是极好的的写作片段范例。因此教学中这样设计:

(一)透过作者所见感悟孔隙的小

1. “孔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很窄小,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2.感悟句子:“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两句话稍稍改动一点,变成“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一样是写小,多加两个“小”呢?突出了突出了小船小的特点。这是作者亲眼观察到的。

3.感悟词语:并排仰卧,刚合适。结合平时经验,回忆自己所见过的船与之对比,感受船确实太小。

4.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是用小船之小,衬托孔隙之小。

(二)通过作者的感受来感悟孔隙窄小

1.感悟句子:“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抓住一个“贴”字,怎样才是贴在船底,想象一下,做做动作,切身感受。

2.感悟句子:“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抓住“稍微、一点儿、准会。”几个词体会挤压之感。

3.小结:作者就是用见到的很小的小船。这也就是他的见闻,还有自己过孔隙的感觉,这也就是他的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窄小。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自己身临其境。

(三)迁移运用,练笔实践

1.出示邹城峄山著名的景点——一线天。从一线天这个景点名称中,你知道它的特点是什么吗?跟双龙洞的孔隙一样,很窄小。

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写一线天。想想:在一线天,你看到了什么?过一线天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我们可以用上书本上的,也可用上平时积累到的语句

3.小结:这一教学片段中,落实中年级学段“段”的训练,引导学生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感悟作者借小船的“小”和过孔隙时的“感觉”,将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内化语言,读写迁移,举一反三。指导学生仿写“一线天”,在课堂教学中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新课标理念。

“踏花归去马蹄香”, 汉字是这世间最美丽的文字,汉语是这世间最美丽的语言,语文如花。当我们带领学生赏花时,回归语文教学本身,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咀嚼,语言形式的表达,文本表达的揣摩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才能让语言文字生动鲜活起来,在学生心中留下缕缕芬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一路花香相伴。

猜你喜欢
孔隙小船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林木动态与孔隙研究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小设问,展现细腻感受
小船摇啊摇
湘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
小船小船快快开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赤山斜坡土体大孔隙特征研究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