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信仰到家国情怀 破解阿里云生态密码

2017-03-25 00:13丁常彦
数字商业时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服务商合作伙伴阿里

丁常彦

1974年,经济学家哈耶克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的演讲中这样说道:整个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知识可以了解、理解甚至控制它,所以我们不要假装像工匠那样,以为可以把世界設计得尽善尽美,我们只可能像园丁那样,爱护这个生态系统,帮助它成长。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日前的致投资者信中再次强调:到2036年,我们希望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我们希望这个经济体为全世界解决1亿的就业机会,能够服务20亿的消费者,能够为1000万家中小企业创造盈利的平台。

不过,对于这样一个经济体的打造,阿里巴巴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就是做这个经济体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建设者。为此,阿里巴巴也在进一步加大技术的投入和创新。“未来的阿里要靠技术获得利润,而不是靠市场规模来赢得利润;未来的阿里要靠创新赢得市场,而不是靠市场预算赢得市场。”

在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中,大多数人都想到了不久前云栖大会上成立的达摩院,因为这是一个负责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的实体组织,未来三年在技术研发上1000亿元的投资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自身发展,更要为阿里巴巴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提供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达摩院的筹划和正式成立,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对阿里巴巴加强技术研发决心的低估。但被低估的远不止于此,阿里云的云生态构建速度同样被大大低估。3年前,阿里云发布云合计划,建设生态体系;如今,阿里云生态已拥有超过5000家合作伙伴,云市场商品愈6000款,交易额同比增加450%,授权中心60余家,专属授权服务团队破千,覆盖中国90%以上的五线城市,共建6家大数据学院。

在笔者看来,阿里巴巴对于技术研发本身的千亿投资,只是撬动整个市场加大对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一个支点;借助阿里云生态的扩展,所带动的则是数万亿甚至数十万亿的整个新技术生态系统的发展。如果我们把达摩院比作是一个支点,云生态系统就像是一根杠杆。

从开发者大会到云栖大会的生态演进

从2009年算起,2017年杭州云栖大会已经是第九届。8年间,云栖大会的名称已经经历了数次变更,在云栖大会之前是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而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之前则是站长大会,站长大会之前是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

在阿里云正式成立的2009年,主题为开放、共享、共赢的2009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上,全国各地的200家地方网站共聚一堂,阿里云用实际行动同无数的社区网站对接,以解决中小站点的技术问题,共同成长,取得共赢。

从站长到开发者,再到今天的云栖大会,大会本身的变迁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不断成长、不断扩展的历程。尤其在2015年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以来,这里已经不再是阿里云秀自己产品和技术的舞台,而是成为云生态所有参与者和建设者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所说:“阿里云最初的服务对象实际上是自己,往后才是开发者。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对云计算、大数据的认知也逐步深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其服务都已经开始连接互联网,这对于它们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这一趋势下,云栖大会所凸显的恰恰是技术的普惠精神。尤其在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普惠技术力量支持着各行各业的今天,越来越“去阿里化”的云栖大会所展现出的是开放和包容,正在得到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的认同,成为一个科技、技术、产业融合的联盟。

云计算进入比拼生态阶段 阿里云如何与时俱进

如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使得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系统之间的比拼已经成为企业竞争3.0时代的核心特征。也就是说,企业之间的竞争结果,已经不再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自身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而是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实力。

这一状况在云计算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过去的十年间,云计算的发展基本都是单线程的,每家IT企业都在积极向云计算的转型,而这种转型更多集中在企业的内部,所达成的目标也基本是自家产品和服务的云化升级;但云计算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要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公共资源,远不是某一个或几个IT企业可以实现。

阿里云显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态势,并为此专门制定了“云合计划”,这一源自古文名篇《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的名称,形象地道出了计划的意图所在:“天下苦秦久矣”,阿里云希望快速聚集合作伙伴,构建新的云生态体系。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合作伙伴可以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提供金融、政府、制造、教育、医药等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包括咨询、架构设计、云迁移、工具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综合云服务。

早在2014年8月19日阿里云宣布启动“云合计划”之时,就定下了云生态的发展目标:“云合计划”拟招募1万家云服务商,其中包括100家大型服务商、1000家中型服务商,并提供资金扶持、客户共享、技术和培训支持,帮助合作伙伴从IT服务商向云服务商转型。

如今三年时间已经过去,这一目标已经基本达成的同时,云合计划也在不断升级。国际化的阿里云生态除了汇聚海内外合作伙伴的同时,也将智能首次引入到全球云计算生态中来。与之前相比,阿里云生态将向全球合作伙伴更加开放,生态合作伙伴平台(APS)、云市场、云享服务平台都引入智能技术,并赋能合作伙伴“能力雷达”和专属业务团队等,体系更完善,势能更强大。

其中,在应用软件层面,阿里云与SAP、红帽、用友、浪潮等国内外软件厂商展开全面合作,这些企业的众多标杆产品都在阿里云市场上架,比如SAP Business One云解决方案、浪潮云ERP等;而在专有云的打造上,阿里云与华为、联想、浪潮等也不断加深合作,并成立了阿里专有云产业联盟,通过借助这些企业在IT基础架构层面的能力,阿里云也寻求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云服务。

对于一个开放的云生态来说,来自不同云服务商的产品和服务尽管存在一定的竞争,但都應该是相互融合的。阿里云在建设云生态之初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正如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所说:未来云市场100块钱中的85块是合作伙伴的。云生态使合作伙伴“基于阿里云、超越阿里云”,这恐怕也是云合计划三年内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原因所在。

从电商到云计算 阿里巴巴要将生态进行到底

10月27日,备受期待的iPhone X手机正式接受预订,其火爆程度再次彰显出苹果公司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事实上,世人对于苹果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认知,一直都有三个境界:一是苹果手机设计感强、好看;二是苹果手机拥有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三是苹果手机拥有自己的APP Store,并基于应用商店构建起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毋庸置疑,生态系统的构建正是苹果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科技行业,像苹果公司这样能称得上是生态系统的企业并不多,阿里巴巴无疑也是其中之一。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包括电子商务、金融科技、云计算、O2O、快递等在内的众多业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功能丰富的生态系统,生态的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增强着阿里巴巴的竞争优势。

如果说阿里巴巴自身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旗下不同业务所形成的新的生态系统,更像是一次生态的裂变。其中,阿里云所构建的云生态不仅是整个大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阿里巴巴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过程中扮演着技术支撑者的角色。

正如马云所说:“技术和创新将是阿里巴巴经济体活力之源,而分享和普惠将是它的价值核心。我们希望阿里巴巴受到尊重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收入和利润多么了不起,而是我们可以为世界和未来,为我们关心和热爱的人们创造长久的价值和解决真正的问题。”

“一场不可逆转的革命即将到来,我们如今所处的商业时代,许多基本信条都需要重新审视。”全球领先的管理思想家乌麦尔·哈克(Umair Haque)在他的《新商业文明》一书中如是说。在他看来,“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为了改变规则,而是为了创建更美好的世界”;“责任、担当、合作、领导力、坚守才是新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

因此,阿里巴巴必须要做别人不愿意做、不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公司,商业的成功只是他将要承担的责任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已经成为全球云计算服务领域三强之一,并谋求在未来两到三年中成为云计算服务领域两极之一的阿里云,同样也是如此:比跑马圈地、占领市场份额更重要的事情,是构建起一个云生态,为推动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服务商合作伙伴阿里
云上阿里
国羽携手新合作伙伴
2018年全球十大IaaS服务商 中国占据四席
疼痛后才计数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CHIP全球合作伙伴
CA Technologies推出全新《CA优势合作伙伴计划》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互联网+”服务商崛起
曝阿里来往即将开放API 服务商迎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