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波
发展智慧城市
——实现城市善治
■ 张 波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50%,进入以城镇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发展阶段。很多城市正面临“城市病”的困扰,交通拥堵、水体污染、垃圾围城……建设智慧城市正是消除“城市病”的理性选择。建设智慧城市将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实现城市善治。
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可谓是消除信息孤岛。设计分散、各自运营的问题屡见不鲜,譬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优化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卫生部门负责推进智慧医疗、公安部门负责建设智能监控系统等等,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系统之间缺乏互补衔接,由此,智慧城市整体运营效率大打折扣。惟有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才能有效提升,最终,城市才能变得更加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主体究竟应该是谁?很多试点城市在建设之初曾走过一段弯路。从顶层架构设计、服务平台建设到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统统由政府大包大揽,由于地方财政难以持续地承担有些项目建设和后期运维费用而不得不中途停滞,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实践证明,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诸多要素制约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可持续,就要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PPP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交由专业公司运营,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维护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便能有效化解。
建设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需突出民生导向,对准市民的实际需求,让“智慧”真正惠及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