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该怎么做农产品电商

2017-03-25 12:07:20潘东明
农家参谋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业品非标生鲜

潘东明

今天应该怎么做农产品电商

潘东明

农产品电商到底难在哪?以县域农产品为基础,经历6年的探索,我们通过互联网做过特产、干货、特色食品等,也做过土猪肉、鸡、鱼、百合、红提等生鲜电商。综合来看,虽然踩过不少坑,却也打造了不少经典案例,并且近几年持续保持盈利。关于农产品电商,我们是怎么做、怎么想的,与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为什么很多人做农产品电商不成功?在笔者看来,首先还是思维上的问题。先说两个错位现象,一在供应端:懂农业的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不懂农业。另一在消费端:买菜的不是上网主体,上网主体不是买菜的。

做农产品电商的很多人最大的问题是,带着做工业品(标品)的思维做农产品(非标品)。还有一些人过去是做农业的,现在转行互联网,这批人最大的问题不是想得过于简单,就是想得过于复杂,缺乏对互联网的认知,有不少人认为农产品电商就是从线下搬到线上。用做工业品思维做农产品,不只是卖家现象,更出现在平台。

这几年,如淘宝、京东、苏宁、一号店都做过类似特产馆这样的农产品频道,当然还有不少农产品类垂直平台,都算不上成功,原因是什么?在笔者看来,最大的原因还是路径依赖——过去做服装、家电、3C是这样成功的,那么这样做农业也会成功。从而忽略了标品(工业品)与非标品(农产品)的本质性差异。思维跳不出来,就注定各种碰壁与困惑。

农产品电商,与工业品电商到底有哪些差异,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点应该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任高于一切

不是买不起,而是不信任,这是今天作为农产品消费者最主要的心理状态。换句话说,非标品相对工业品,最难在于建立信任,做农产品做到最后就是做信任。

农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3C,可以做到规格、造型、质量上统一。就比如一个橙子,即使出自同一个产地,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农户也做不到真正的统一。这种非标品属性最容易造成不信任——因为你所描述的东西和我网上看到的、想象的很容易出现不相符,就会造成不满意、不信任。所以,做农产品电商,先不要说手头上产品有多好,而应先思考凭什么让人家相信你的就是好产品。

2.本地化思维

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其生命与地理属性是很明显的,这点也很不同于工业品。其一,农产品一年大多只产一两次,与季节相关,而且产量不像工业品一样,可以加班加点多做出来;其二,农产品的保质期属性特别明显,基本都是越新鲜质量越好,越放久各种成本损耗越大;其三,大多农产品有明显的“地理”属性,湖南、四川人爱辣椒,江浙沿海人喜海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产品的地理属性很强。所以,“吃在本地,吃在本季”是农产品,特别是生鲜消费很重要的属性。

基于这个属性,做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电商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想买全国卖全国,先就近原则,本地化思维,从一个县、一个城市做起,逐步扩大销售半径。

3.供应链为王

当前的县域农业实际上缺的并不是产品,而是商品、品牌,缺的是市场化与供应链管理能力。换句话说,对于很多县域来说,先应该解决不是销售问题,而是市场与供应链管理问题。做农产品,实际上很难在产品本身做出多大的差异化来,白菜与白菜,苹果与苹果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好坏差异,每个人并没有绝对认知标准。

但好的供应链与差的供应链千差万别,标准、保鲜、分拣、配送、成本控制等能力完全可以做到不同。而市场最终选择的最大权重,往往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包括做农产品的利润往往不在产品本身,而是出在供应链上的科学管理。

当然,农业与工业品的特点差异远不止这些,比如说农产品的“大小错配”,即大市场与小供给的矛盾特点。以及分散、碎片化的小户,小农经济与大市场矛盾等问题。要做好农产品电商,对这些行业属性、特点需要有一定的认知。

对于农产品电商来说,可以预见的是,新的人口红利期即将到来,当“80后”成为厨房食品的主要采购者,农产品电商的用户需求等级将以10倍数增长。而且,在这一轮以移动互联网逻辑,以去中心化,社交、共享属性的新互联网时代下,一定将会诞生更先进的模式。

猜你喜欢
工业品非标生鲜
非标设备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工业品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思考分析
消费导刊(2021年7期)2021-07-12 08:43:31
数字孪生与质量评价——基于工业品电商平台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BP与GA对非标部件结构对比研究
非标压力容器报价快速估算方法探讨
工业品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非标项目外协采购加权综合打分法实践研究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