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风幼儿园 谭 洁
家园沟通交流中“小事不小视”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风幼儿园 谭 洁
家园沟通交流是幼儿园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幼儿园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良好的家园沟通是顺利开展幼儿园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要开展有效的家园沟通,而家园沟通有效与否主要取决于家长和教师双方的交流。交流成功则家园沟通就是有效的,反之,则家园沟通是无效的。沟通交流的细节决定家园沟通的成败,任何沟通交流中的小细节、小问题都不可小视,所以,教师要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中的任何小问题。只有做到家园沟通交流中“小事不小视”,才能取得有效的家园沟通。
与家长主动的交流体现了教师对家园沟通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教师对孩子、对家长、对工作的一种负责任的体现,这更是做好家园沟通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在实际的家园沟通工作中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则很难顺利开展家园工作。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案例。
老师,我家孩子表现怎么样?
浩浩是在小班下学期转到草莓一班的,刚开始,他还不是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浩浩妈妈很想和老师交流一下,想进一步了解浩浩在幼儿园的表现,因此,每次她接送孩子的时候都会非常主动地去和老师交流,但是老师总是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答。并且模式一直是家长问一句老师答一句,家长问的多了,这位老师就会回一句“挺好的”,要不就是海阔天空地聊一些空泛的教育经。至于浩浩在班里的各种表现,这位老师好像不太了解。久而久之,浩浩的妈妈也不去主动问浩浩的在园表现了,每次都是唉声叹气地拉着浩浩就走。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该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一直是处在被动的地位,没有主动去和家长交流,而且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也没有很认真地去回答家长的问题,总是“言之无物”,表现出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以至于最后招来家长的不满,认为该老师不负责任,更谈不上对老师的信任。
如果这位老师早就意识到这位家长的需求,对于这些有需求的、平时不爱笑、不爱搭理老师的家长,要以一种积极主动的交流态度和他们沟通,最终的沟通结果将会截然不同。比如,每次当这位妈妈来和老师聊孩子的在园表现时,老师就要察觉出这位家长是对孩子不放心的,非常想知道孩子的在园表现,进而老师就要采取措施,就要经常积极主动地去和这位家长进行交流。可以具体聊一聊孩子一天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他们都做了什么,包括吃饭、睡觉、户外活动等,这些环节都可以用手机录下来或拍照,发给家长看一看,主要目的是打消家长的顾虑,让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对幼儿园放心。案例中的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这样做,最终错失了获得家长信任的机会。所以,在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老师要能够对家长“察言观色”,积极主动地去和家长沟通交流,抓住家长的心理,抓住每一次取得家长信任的机会。
家园沟通主要是教师与家长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语言上的交流,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交流时间,则很难保证家园沟通的有效性。一些教师会无意间忽视这个问题,下面的这个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老师,我家孩子怎么回事
梓蘅是中一班的小朋友,平时比较调皮,不善言辞,不爱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性格还比较倔强。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来接送,爸爸妈妈一学期最多来接送一两次,平时很难见到爸爸妈妈的身影,更谈不上和老师进行过多的交流。有一次,梓蘅被班里的小朋友咬了一口,手上留下了一个红印,爷爷来接的时候,老师和爷爷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到了晚上,老师却接到了梓蘅妈妈的电话,她开口就问:“老师,我家孩子被咬了一口,这是怎么回事?”老师很耐心地给她又解释了一遍,但是她不信,老师就一直给她解释,但是她自始至终都不信,最后在不愉快中结束了电话。
在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长对老师是不信任的,任凭老师怎么解释,家长也不相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和老师一学期中见面的机会太少,沟通交流的时间太少,几乎为零,没有保证足够的沟通交流时间,这就导致了不愉快的通话,导致了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也就谈不上家园沟通的有效性。
如果老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个问题,对这些平时不来接孩子、和老师见面机会少、沟通交流时间少的家长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保证足够的交流时间,结果就会好一些。比如,平时多和这些家长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围绕孩子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有空的时候多和这些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交流。这样一来在保证了足够的沟通交流时间的同时,家长就会信任老师、理解老师,那么,接下来家园沟通工作的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平等的交流地位是指家长和教师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要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理解。只有双方在交流中保持平等的地位才能保证家园沟通的畅通,而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老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自己总是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高高在上,习惯了对家长主动出击,这种交流地位偏颇的沟通势必影响着家园沟通的有效性。下面的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可是锦宜在家吃饭不是……
下午,锦宜的爸爸来接锦宜,老师以一种专家的口吻严肃地对他爸爸说:“锦宜在幼儿园吃饭时总是爱挑食,很少有能吃的东西,每次都这样,而且吃饭特别慢,每次都是最后一个。但是我们幼儿园现在要求的是营养均衡,每个小朋友都不能挑食,要养成良好的吃饭就餐的习惯,更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锦宜爸爸听完之后,笑着说道:“可是锦宜在家吃饭不是……”还没等锦宜爸爸说完,老师一下子打断他的话:“我们幼儿园现在注重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说你们家长要听我们老师的话,要听我们教育者的分析,在家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因为你们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饮食习惯,如果你们做不好,孩子很难做好……”“哦,好,知道了。”锦宜爸爸象征性地答应了一句,这时候的锦宜爸爸已经变脸了,刚才的笑容也消失了,接着拉起锦宜就走了。
案例中的老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高高在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家长讲话,家长还没说完,就中途打断家长的话语,并用命令的口气来要求家长,这些均是双方地位不平等的表现,最终的结果是引起了家长的反感,影响了家园沟通的有效性。
如果在交流的一开始老师就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家长摆在与之平等的位置,先听家长把话说完,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平等、尊重与老师的接纳。之后根据家长所描述的具体情况再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切实做到尊重家长、倾听家长、理解家长,充分体现出交流的平等性,相信家长是会理解老师的,而不是反感老师。
家园沟通是幼儿园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关键在于家长与老师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确立需要家长与教师双方在一次次的交流中逐渐形成。家园沟通交流中“小事不小视”,任何问题都要用心去注意、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解决,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与家长为友,与幼儿为伴,才能不断取得家长的信任,不断做好家园沟通工作,最终形成和谐融洽的家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