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蔡 希
夏日,何以解“脚”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蔡 希
夏季的气候温暖潮湿,男女老少们纷纷换上清凉的短打装扮,穿上轻盈的凉鞋,露出白白的脚丫。然而,却有一部分人苦恼不已,原来,烦人的脚气不仅让他们的双脚散发出难闻的异味,还使脚底皮肤慢慢出现水疱、脱皮、瘙痒等异常不适,不仅要对轻盈的凉鞋说拜拜,甚至不敢参加社交、游泳等活动。恼人的脚气之忧,到底如何来解?
家住上海南汇区的市民金先生在一家保险公司做销售,平常每天的工作都是西装革履,双脚也是被袜子裹得严严实实。可偏巧他的脚又特别容易出汗。前几天下大暴雨,金先生家门口正好在修路,下水道排水不利,所以门口的积水有一些就涌进了他自己造的私房里,金先生忙着处理积水,忽略了皮鞋其实一直都在水里泡着,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洗澡才想到脱鞋脱袜。
没想到,这是这样一次小疏忽,可苦了金先生。当天夜里,金先生的双脚就开始发痒。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他就拿双脚脚趾相互摩擦。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金先生惊讶地发现,自己脚趾间的皮竟然都擦破了,还渗透着红色的血。无奈之下,他只好到皮肤科就诊,最终被诊断为浸渍擦烂型脚气。
脚气,是致病性皮肤癣菌在足部感染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研究认为,脚气的发病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公用木盆、拖鞋等为脚气的重要传染途径。另外,由于真菌喜在潮湿而温暖的环境生长,因而,夏季脚气发病率会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临床上,常有患者以“痒、臭、烦、丑、尴尬”几点来概括患上脚气的痛苦,倒也十分贴切。
痒:公共场合忍不住抠脚,有时更会因为瘙痒而影响睡眠。
臭:臭味熏天,不好意思脱鞋,影响其他家庭成员。
烦:症状走了又回,好了又犯,没完没了。
丑:红肿、水疱、脱皮、干裂、不能光脚穿凉鞋。
尴尬:公开场合发作时,瘙痒难忍,被人发现有脚气很尴尬。
脚气不但害己也易害人。脚气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存活力很强,极易通过浴室用品、家中的地板、拖鞋等传染给家人和朋友,或在公众场合如泳池、酒店等地方传染给其他人。
许多人以为,脚气只是个人卫生问题,治不治都行,更有人因为脚气易反复,就索性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殊不知,脚气对人体健康危害其实相当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一般来说,脚气主要是通过衣物间接传播,引发局部瘙痒,除了散发臭味,传染性强以外,脚气还可能引起手癣、甲癣、体癣等皮肤病。
严重的脚气甚至会引发3种严重炎症:急性淋巴管炎、小腿丹毒、蜂窝织炎。这些并发症可使人畏寒、发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对年老体弱者,小腿丹毒还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合并症,重者可危及生命。
临床上脚气共有3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着不同的症状体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糜烂型脚气
又称“浸渍擦烂型脚气”,主要表现为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常因剧烈瘙痒抓挠摩擦后而引起表皮擦烂,露出潮红糜烂面,少量渗液,发出难闻的臭味。
治疗方法: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水疱型脚气
皮损多见于趾间、足弓等部位。初为成群或散在针头大小的水疱,不易破裂,干燥后疱顶表皮脱落,形成环状鳞屑。新的损害陆续出现,互相融合,形成环状,边缘较清楚。
治疗方法: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1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角化型脚气
又称“鳞屑角化型脚气”、“干性脚气”,足跟及足侧面,常为双侧可见。皮损主要表现为脱屑、角质增厚及皮肤粗糙干裂,裂口深者可引起疼痛及继发感染。皮疹为暗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表面点状白色鳞屑。夏季可有少量丘疹,边缘部位亦可发生少许水疱。寒冷季节常致皮肤皲裂,伴疼痛,瘙痒不重。
治疗方法: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1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脚气治疗期间和治愈后的预防保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相关临床调查就显示,超过50%以上的脚气患者都有汗脚和穿不透气鞋子的问题,另外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仅有10%左右的患者会消毒鞋子和袜子,这些鞋子袜子上会残留真菌细菌,从而也就给脚气复发埋下了隐患。
因此,鞋子消毒是预防复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过,消毒也很有技巧。有的患者将鞋子放在太阳下暴晒,认为这样就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实际上,阳光并不能杀死真菌,包括普通的紫外线也不能杀灭真菌。因此,我们一般建议患者要使用抗真菌药做成的喷剂来清洁鞋子,或者具有安全保护设计的超短波紫外线装置来清洁鞋子。
还要再次强调,脚气的预防关键在于注意个人、家庭及集体卫生。脚气常发生在闷热潮湿的局部环境,改变这一环境对于脚气的治疗和防止复发十分重要。对于足部多汗患者,尤其应该注意保持局部的干燥,穿吸汗性好的纯棉袜、里外全皮的皮鞋、布鞋及凉鞋。鞋子不穿时应放于干燥通风处适当晾晒,或者用电吹风将里面吹干。建议脚气患者可经常向鞋袜内撒咪康唑粉剂以杀死鞋内真菌。脚气患者使用的拖鞋、擦脚巾、脚盆、袜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应单独使用,能煮沸的经常给予煮沸消毒,以避免家人间的传染。
脚气患者尤其是有渗出者切忌用热水烫洗。脚气患者患病时瘙痒难忍,尤其是水疱型、趾间糜烂型伴有渗出时,有些患者往往喜欢用热水烫脚。在热水烫脚的当时,瘙痒症状能减轻,但是洗烫后往往出现病情加重,渗出增多,这与热水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有关。
根据病情,还需调整饮食结构。一般情况下,脚气治疗过程中无需忌口。但某些脚气患者伴有急性细菌感染或渗出较多时,尤其伴有癣菌疹时,进食海鲜、牛羊鸡肉、酒、辛辣食物、韭菜香菜等发物后皮损加重,需要适当注意饮食调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如何治脚气
古代中医将脚气称为“脚湿气”或“湿脚气”,在清代名医吴谦编修的《医宗金鉴》中,有其形象的描述:“脚丫破烂,其患甚小,其痒搓之不能解,必搓至皮烂,津腥臭水溃疡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经年不愈,极其缠绵。”
现代中医临床上,脚气主要被分为干、湿两种类型。
干型脚气常表现为病变皮肤增生变厚,或者变得粗糙,有红斑、丘疹,伴有瘙痒感。
治疗原则:治宜宣壅化温,和营清热,用加味苍柏散或生干地黄丸等方。
湿型脚气常表现为足部病变部位可见成群的或者散在的小水疱,水疱位置较深,不易穿破,伴有严重的瘙痒感,严重者可见患处皮肤糜烂,基底部暴露出红斑。
治疗原则:治宜宣壅逐湿为大法,用鸡鸣散加减,或选用除湿汤、槟榔散、加味二妙丸加减。湿热偏胜者,证见口渴溺赤,脉濡数、苔黄腻,治以宣通清利化湿法,用防己饮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