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7-03-25 06:08:16史春雪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出血量

史春雪

对比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史春雪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经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结论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传统开腹手术;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3.055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一般多见于中年女性。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35岁女性中,25%的人群会患子宫肌瘤,该病症无论是对患者心理还是生理均会造成较大影响[1]。子宫肌瘤传统治疗方法多为开腹手术,但这种手术创伤性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易发生感染,部分患者不能耐受。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已逐渐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本研究就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相关诊断标准[2],均经常规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宫颈癌、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6~50岁,平均(39±4)岁,其中单发性肌瘤、多发性肌瘤各12例、17例,已婚、未婚分别为21例、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2~50岁,平均(38±3)岁,其中单发性肌瘤、多发性肌瘤各13例、16例,已婚、未婚分别为19例、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选择插管全身麻醉,进入腹腔后,将肌瘤突出部分切开,剔除肌瘤,关闭腹腔并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选择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巾。在脐孔下缘做一长约1 cm纵向切口,采用气腹针进行穿刺以构成气腹,维持气腹压为12 mmHg(1 mmHg=0.133 kPa)。待套管成功穿刺,将腹腔镜置入,探查腹腔中大网膜、肠管、肝胆等情况。调整患者体位,取臀高头低位,高度维持为30°,在直视状态明确患者右下腹麦氏点、左下腹麦氏点后进行穿刺,并合理放置操作机械。将举宫器通过宫颈口置入,以便手术中充分暴露子宫肌瘤。在腹腔镜下,于患者切口位置注射催产素20 U。对于浆膜下子宫肌瘤,可采用1号Dexon线经Roeder打结方式做成线图。结合子宫肌瘤形状和大小,合理调整线圈,线圈套扎位置为肌瘤蒂后部,使用推结器推动,再收紧线圈,旨在实现阻断血液的目的。将肌瘤切除后,实行电凝止血创面。对于肌壁间且无蒂子宫肌瘤,可采取电凝方式,切开患者肌壁表面包膜,深达内核部分。利用齿抓钳,牵引患者肌瘤部分,沿包膜进行分离,经电凝止血创面部分。如果出现活动性出血情况,需在第一时间采取双击电凝方式止血。利用0号微乔线缝合创面,主要目的是达到止血效果。对于肌瘤体积较小的患者,应经左下腹切口部分取出;体积较大的患者,经粉碎器旋切方式取出;对于附件病变患者,应及时剥除肿物。待手术完成后,采取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患者腹腔,以明确创面有无渗血情况,将器械取出,充分排除CO2气体,将腹壁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h)体温恢复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 29 343±64 100±19 27±8 2.2±0.8 7.2±2.8观察组 29 203±48 76±16 16±6 1.0±0.7 4.6±1.8 t值 9.377 5.068 5.786 6.174 4.20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切口感染、切口疼痛、盆腔粘连、性功能障碍各 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3.8%(4/29);对照组患者中,切口感染、切口疼痛、盆腔粘连、肠梗阻、性功能障碍各4例、3例、3例、1例、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8.3%(14/2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25%[3]。通常情况下,肌瘤多呈白色且存在包膜,与周围正常子宫组织分界较显著。相关调查显示,子宫肌瘤一般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青春期女性发病率较低,绝经后肌瘤萎缩或消除[4-5]。所以,子宫肌瘤的出现,可判定为与雌激素、孕激素有直接联系,上述两种激素均会促进瘤体生长。妊娠期服用激素或是生育晚育、遗传因素等均会引发子宫肌瘤出现。部分子宫肌瘤患者不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一般在体检时被发现,无不适症状[6]。患者临床症状与瘤体大小、瘤体数量、生长位置等密切相关。所以,一般较大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多会产生经量增加、经期延长等症状。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女性激素有一定关联。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患者所承受的困扰越来越大。因此,需在第一时间做好患者的诊治工作,行 B型超声、腹腔镜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待确诊后,结合患者基本情况、生育状况、临床表现等,实行个体化治疗。

传统开腹手术属于以往常用的子宫肌瘤切除方式,对于肌瘤体积较大、数量较多、位置特殊患者,可选择这一手术进行治疗。然而,相关数据显示,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术后不易于患者恢复[7]。与此同时,患者切口会发生感染现象,会引发盆腔粘连症状。所以,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手术方式,其为微创手术,可保留患者子宫。与此同时,还能确保患者盆底解剖结构完整,利于患者恢复身心健康[8-10]。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在可视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口较小,且可控制术中出血量,不会造成较大创伤,利于患者术后及早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还不会影响正常生育功能。此外,这一手术术式切口美观性较佳,也不会产生较多盆腔粘连现象[11]。然而,腹腔镜下手术也存在一定不足,术中止血存在一定困难,单纯采取电凝止血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手术前需合理使用垂体后叶素,以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针对部分肌瘤剔除存在挑战性的患者,医护人员需准确操作腹腔镜手术,必要时,可转为开腹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术式前,需准确掌握患者手术指征、禁忌证、适应证,以防止不良事件出现[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子宫肌瘤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可保留患者的子宫,有效处理气腹的形成、盆腔粘连、附件肿块,且不会对腹腔构成较大干扰。临床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1] 韩桂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132-133.

[2] 孙亚晶,张宜群.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对比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25(4)∶50-52.

[3] 曹亮.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66.

[4] 张静霞.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889-1891.

[5] 张林丽,孟敏,杨晓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2)∶42-45.

[6] 高莉,宋麦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医疗装备,2015,28(9)∶122.

[7] 纪娜,赵莉,冯忻,等.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31(26)∶42-45.

[8] 赵俊秋.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0)∶1222-1224.

[9] 杨晓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9)∶1117-1118.

[10] 庞利红.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490-1491.

[11] 房海飞.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4)∶623.

[12] 曲向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9(2)∶363-364.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沈阳 110000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