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

2017-03-25 22:36任岚峰朱圆王翠雅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工作者哲学

任岚峰?朱圆?王翠雅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当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等言论没有停止,追根溯源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钝化了,因此必须重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参加过青年黑格尔运动,因此他们早期都是是辩证的唯心主义者,他们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但之所以他们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除了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另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他们自身所具有坚定的、敏锐的革命批判精神。一方面他们勇于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论是哲学的、政治的,还是法律的、经济的;另一方面,他们用智者的眼光纵观全局,紧紧地把握住时代的特点,无情地对现存的不合理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敢于破除迷信,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就是用批判的态度对现存的一切进行审视、评价,肯定、继承、发扬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否定、克服与社会发展相悖的消极因素,而不是简单地消极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其批判性无疑是其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在批判性上,马克思对现存一切不合理的因素都进行猛烈的批判,他的这种敢于挑战的英雄气概及其所创造的理论体系目前还没有哪个哲学家能做到,更不用提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和旧制度批判的深度和力度是其他哲学都没有做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通过对以往旧的错误的哲学进行批判,揭露、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充当着资产阶级“掘墓人”的角色。同时,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对无产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促使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成为时代发展真正的主人。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激烈的批判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的清算,以及对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義、拉萨尔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批判,到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马赫主义的严厉抨击;从毛泽东对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的批判,到邓小平对教条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批判,可以说,离开了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会诞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毫无科学性可言,也不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发展至今。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而且是彻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地揭示并说明历史的哲学,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能顺利诞生并被人理解、接受,必然需要有人捍卫和发展。自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以来,其捍卫和发展的任务也就随之而来,这一任务的承担者首先而且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的钝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不断发展,使得许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理论成果产生。表面看上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真正融入我们自己思想的东西并不多。确实如此,我们不仅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年来所取得的众多研究成果,也要看到它所潜藏着问题,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当前哲学界所研究的理论成果中真正有思想性、原创性的到底有多少?尽管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但现今社会上流传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用论”、“过时论”的言论没有停止,我们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正陷入边缘化的事实。追根溯源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钝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是最具批判性的一门科学,一旦其批判性精神钝化,它的哲学地位必将会动摇,理论体系必将会崩溃!

今天我们的一些哲学工作者混淆了哲学学术界与政治界。从意识形态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就与政治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无产阶级,服务于政治。因此,我们不难看到:每当中共中央颁布或出台重要文件、政策或组织召开会议报告,我们的一些学者以及从事哲学研究的工作者就抱着很大的“热情”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就一拥而入的对中央的重要文件、政策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的解释、阐述和宣传,他们把政治与哲学混为一谈,导致“有相当多的论文与宣传手册或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太大的区别”。究其缘由,是因为他们不会用哲学解决实际问题,只会套用原有的理论,因此一真正处理一些“现实”问题,这些人就会变得束手无策,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批判性的哲学家,他们只是理论的搬运工或美图工。现在,我国正处于化建设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还是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国家的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发现、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的过程,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者必须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善于发现存在的矛盾和失误,敢于批判。如果哲学工作者回避真实存在的问题,不敢批判指出,随波逐流,不讲实事求是,必将会误党误国,对人民造成伤害。

三、重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想脱掉“过时论”“无用论”的帽子,防止边缘化,就必须充分运用它的批判性本质。哲学研究不仅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更是一项艰难的事业。从事哲学研究的工作者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外,还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重要的是要敢于对现实存在的事物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发展,发现问题并大胆指正出来,找出时代所处的困境,然后再把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反思、概括、总结,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出新的理论境界。但是我们的哲学工作者必须清醒的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必须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而不是教条式的固定理论。哲学工作者研究的内容不是对政府出台的政策进行一味的阐释、拥护或是推崇,而是应该认真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的科学。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当前的现实提出质疑,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长久不衰。哲学工作者如果没有批判意识,而是沉浸于教条主义之中,对待问题得过且过,那么也就不能产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毋庸置疑,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的批判性指导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开展双重批判并进行双重建构,切实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因此我们必须要重拾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武器,只有敢于批判,才能更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保持其生命活力,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参考文献:

[1] 代建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04):15-19.

[2] 龙佳解,蒋红群,阮德和.重建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的必然选择[J].理论学家,2010(10):57-59.

[3] 赵小华,肖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和创新之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8):32-36.

[4] 余栋华,卢启发.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本性[J].唯实,1999:4-7.

[5] 李士坤.论哲学的批判精神[J].理论探讨,2014(04):41-45.

[6]黄明理,谈育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的当代反思[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14-18.

猜你喜欢
批判性工作者哲学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