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全霞
2014年以来,北京市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学科教学改进、中高考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等方面,整体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最终指向的是“育人”理念的重大改变。特别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关注学生的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基于深综改,门头沟区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引領学校的变革。北京市门头沟黑山小学也以此为契机,认真反思了本校在课程育人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优势:一是基于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课程建设的上位依据明晰;二是课程建设的基本观点很明确,树立课程整体育人理念,为每个学生全面个性和谐发展提供支持;三是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有初步成效。京剧课程特色凸显。
问题:一是学校现有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和谐发展的需要支撑还不够;二是对课程、课堂、评价、资源整体育人的链条缺乏整体性、多元性、衔接性推进;三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思考有待增强,实践育人效果还不明显。
为此,学校整体把握深综改精神,围绕新的课程计划,基于学校实际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把学生放在学校的正中央,突出以课程、课堂、评价、资源这一育人链条为载体,促进课程整体育人,提升每位学生实际获得感。
课程重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是服务于学生成长的载体,就课程设置而言,它首先要考虑一个价值导向的问题,开设的课程究竟是为了什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基于此,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构与调整。
把握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节点量身定制课程 课程的设置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因此,在学生生命成长的关键节点上量身定制课程,自然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向之一。
比如: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从幼儿到小学生过渡的关键期,学校专门为一年级同学开设了《果果课程》和《入学课程》。《果果课程》每周一节课,主要通过活动体验的方法,调节学生的情绪。《入学课程》包括开蒙、启蒙两个版块,开蒙课程设在开学典礼,以朱砂启智和拜师礼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时刻。启蒙课程包括“爱学校,爱班级,爱他人,爱学习,懂感恩”五部分,初步建立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此,做好小幼衔接,引导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转换角色意识,发现更好的自己。
整体构建阅读课程滋养学生生命底色 学校的办学愿景是“文墨书山,和雅学园”,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热爱读书。学生的精神成长依赖于不断地阅读适合他年龄阶段优秀的作品。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期,在持续不断地阅读中,逐步养成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学校整体构建阅读课程,满足学生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阅读课程包括经典诵读课程、自主“悦”读课程和读写绘课程。
经典诵读课程:为每个学生购置了《经典日日诵》一书,经典诗文中蕴蓄着很多美好的人性元素,让孩子充分体会和感悟它们,让孩子的心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涵泳人文情怀。每天早晨10分钟,在集体吟诵中感悟、表达。定期通过“诵读展示”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自主“悦”读课程:利用每周8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制定各年级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各班同读一本书,每月以手抄报、绘画等形式,展现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达到自读、自品、自悟的目的。
读写绘课程: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整合为一体的课程。这个课程定在每周一的下午第二节。1-2年级是绘本与表达,3-6年级是阅读与写作。每学期末本校将学生的绘画及习作编辑成册进行分享。
学校致力于将阅读内容、阅读实施方式、阅读评价整体设计,循序渐进,有效衔接,日积月累,滋养学生生命底色。
探索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推动实践育人 新的课程计划强调实践育人,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规划设计思路: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体验为中心,以资源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分享交流为评价。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是学科内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对教材进行梳理,从单元主题、单元内容、训练点、综合实践与应用等方面整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内容,并从目标制定、实施策略及反馈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研讨,形成了各年级学科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实践,基本形成语数实践活动模式。语文学科: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整理指导——展示分享——总评反思。数学学科:确定研究问题自——主设计方案分工——合作实践——成果交流反思。
二是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超越教材、打破学科壁垒、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学生生活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生活、社会的联系,从三个纬度构建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三是实践焕发生命活力。各年级各学科的实践活动精彩纷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在寻找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制定方案、实践操作、分工协作、分享交流、梳理研究成果中,逐步培养了研究的意识、提高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积累研究的方法和活动的经验,好奇心、自信心不断增强,激发了学生潜能,教师更多发现了学生的优势与精彩,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德育课程化推进育人模式从粗放向精致转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主题。德育是育人的重要途径,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成长需要,寻求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德育课程化为路径,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德育课程化推进,整体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活动育人的系统性、衔接性、主题性,增强了活动育人的实效。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学生。
聚焦课堂:让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的高考方案的价值取向是成就人,新的中考方案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努力提高分数的过程,而是要向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转变,善于诊断、发现和鼓励学生。
教育教学融合,引导教师由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 课堂教学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以往學科教师更关注学科教学知识,忽视学科育人价值。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教育教学无边界,融合形成合力是我们改变的重要途径。
做好引领:教育教学共同研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从学科评价要点与德育评价要点,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以此,引导教师既要关注学科教学,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教师的育人观念和意识。
实践链接:把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链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学科联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课题+项目研究,引领教师科学研究提高育人能力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自然课堂教学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以课题+项目为路径,引领教师走科学研究之路,就成为我们的选择。
学校经历了这样的研究过程:梳理问题,确定研究方向——生成课题、项目——校本教研推进(专家指导、评价引领、研读课标、课例研究、反思提升)——活动跟进——课题+项目研究。
教师们收获了:经历了“研什么”“怎么研”“为什么研”的科学研究过程;对困惑问题的解决,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总结了一些研究的策略;让学生站在研究的正中央,已成为共识;体会到研究带来的职业幸福感。学校相信: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者,坚定不移地培养研究型教师成为永远的追求。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的能力 自主是本校育人目标的一个关键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发展。本校实施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创建学生生长的课堂,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以数学为例:通过多种策略促进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研究。制定课堂评价量表、《自主合作分享学习细则》,提出自主合作分享学习课堂实施六步骤、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型,提炼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问题导学、目标明学、独立自学、学友互学、教师引学、互动助学、实践研学、质疑探学。多种举措,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促进自主发展。
重构教学内容,让教学更契合学生的认知与成长 学校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构教学内容,尝试将学科的内容、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更契合和学生的认知与成长。
比如:语文教学,过去都是教师一篇一篇的教学,重复性、碎片化。如今语文教师将单元学习内容与课外阅读资源进行统整,采取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一篇文章走向一个作者,一篇文章走向一段历史……更有利于学生整体认知与建构。英语教学:按照不同的话题将全套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英语课标要求和教参建议,将相应话题的教学目标进行整理,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使用教材,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
拓展资源:建立广泛的育人统一战线
课程结构的变化,直接带来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活动场所的变化,学校需要对资源、环境、服务等方面进行重构与调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建立13个教育联盟基地 打开学校大门,打破校园围墙,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实现了从学校单一资源向社会资源的转化。通过确定主题——任务单导学——实践活动体验——学习成果分享,将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体验活动中增长实际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成立家长工作室和和雅书画苑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进一步推进家校合力育人。聘请门头沟书画界名人担任顾问,为学校书画艺术特长的学生搭建更高的学习、展示的平台,助力孩子个性发展。让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共同构成服务于学生成长的统一战线,让学生的学习更多通向自然、社会、生活、未知领域,更多地接触教室以外的大千世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
多元评价:为每位学生成长助力
育人理念的变化,也促使我们在思考什么样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能够有利于诊断、发现学生的个性爱好与优势。学校采取多元评价,最大限度地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助力。
多元评价凸显五性:过程性、选择性、主题性、针对性、激励性。比如,将综评的使用与整体育人工作相结合,将综评“学科教师对我说”环节调整为学生自选评价教师,将家长对我说环节也进行改革,加入过程性评价,增设亲子互动板块。自主设计《黑小红领巾成长手册》,记录孩子志愿服务及责任担当方面的点滴进步。期末终结性评价采取学生喜爱的闯关活动为评价方式。和雅好少年评选、亲子故事会、成语大比拼、志愿者风采、课本剧展演、戏曲周、读书小状元等多种方式评价。在丰富多元的评价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展示学生的个性。
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通过课程、课堂、评价、资源全链条的整体推进,打破单一的课程、课堂、资源、评价的供给结构,使每个链条之间更加协调一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完善和改进,促进课程整体育人体系的构建,引导教师主动、积极去实践与思考,由此充分发挥课程整体育人价值,提升了每位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