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夫妇”拯救失传2200年的琉璃工艺
杨惠姗是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家喻户晓的女星,两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得主,她的丈夫张毅也是当时台湾一个很有名气的导演。
然而,他们却在事业巅峰期,选择了息影,转身投入到了琉璃工艺当中。他们曾负债7500万元新台币,抵押了全家所有6套房子……
遇到张毅之前,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的杨惠姗已演了上百部电影,是“台湾黑社会暴力片的首席女星”。而这个荣誉,却成为了张毅鄙视她的理由:“花瓶!根本没演技!”彼时,他可是台湾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导演,才华横溢。
1984年,他们二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玉卿嫂》的片场,他是导演,她是女主角。
张毅傻眼了,质问合伙人:“怎么让她来演?她那样的能叫演员吗?”待杨惠姗回答他“对角色有何看法”时,又说了“没看过小说”,张毅对她的鄙视到了极点,更是在心里打定了“折磨”她一个礼拜,让她自己走人的主意。结果,杨惠姗让他失望了。因为没上过电影学院,杨惠姗把演戏当成是“付钱给自己,没有理由不认真”的工作,拍戏时竟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条件都能接受。大冷天,让跳进6摄氏度的冷水里,她说跳就跳;大热天,42摄氏度,让穿棉袄就穿棉袄……慢慢地,张毅对她刮目相看了:“比认真,谁都不如她!”后来,两人三年合作了三部戏,“配合牌”打出了默契,连续三年获得金马奖影后和最佳导演。事业共赢,一种超越导演和演员关系的情愫也在他们彼此的心中悄然生长。
当时,张毅已结婚十年,发妻萧飒是著名编剧。杨惠姗入围第23届金马奖的作品《我的爱》,便是萧飒编剧的,讲的是一个第三者插足的故事。
眼见丈夫和杨惠珊越走越近,萧飒愤而写下了《给前夫的一封信》发表在《中国时报》上,“希望他俩能结婚,我为天下有夫之妇请命,免得她一再寻寻觅觅。”众人议论纷纷,“才女骂起人来都这么优雅。”那一年是1986年,杨惠姗因与张毅走到一起,备受指责。杨惠姗的事业也受到了影响。《玉卿嫂》是她唯一喜欢的电影,然而因为大尺度的激情戏,被台湾新闻局列为禁片,理由是“破坏了中华妇女形象”。
很长一段时间,杨惠姗痛苦不堪,不知如何排解。恰在此时,她在片场看到了一件作为道具的琉璃工艺品,瞬间就被震撼了:阳光下,玻璃内外澄明,里面的气泡,像是有呼吸、有生命似的。“好美啊!”她痴痴地端详着,收工后,便急不可待地去了解关于琉璃的一切。琉璃其实也就是玻璃,玻璃是它的西洋叫法。琉璃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白居易诗中也有“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句子,但当代知名琉璃艺术品却大多来自美国、法国和捷克,唯独没有中国,这让作为中国人的杨惠珊,感到了一丝羞愧。在琉璃易碎又无常的特质中,杨惠姗找到了关于生命和感情的强烈认同感,产生了一个疯癫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念头,不如转型做个中国琉璃艺术的复兴者!她把想法告诉了张毅。张毅也正想换个活法,于是两人便一起息影,做了“琉璃工人”。
当时,杨惠姗只知道法国人有种琉璃脱蜡铸造技法,她想跟人家买这项技术,但人家却不卖给她。她只好自己摸索。试验之初,她想,既然叫脱蜡铸造法,那肯定跟蜡烛有关。于是,她便买回了很多白蜡烛,在公寓的阳台上用一只小电炉把它们煮化,挑出烛芯,以备“研究开发”之用。
1987年,杨惠姗和张毅终于又在台湾淡水设立了琉璃工房,开始在工房里“瞎捣鼓”。他们最早的工房是一栋违章建筑,一下雨就漏,台湾是个多雨的地区,所以他们不得不经常在雨水沟边做试验。一次,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熔浆破炉而出,差点把在炉下工作的张毅烫伤。就这样,他们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当时,已经着了魔的杨惠姗,满脑子想的都是,为什么琉璃会破碎,石膏模子会开裂,他们预计投资30万新台币来研发的“脱蜡铸造法”,最后花了三年半时间,并让他们负债7500多万新台币,还不敢说已完全掌握。那几年,他们生活的关键词就是琉璃、卖房、卖车、贷款和还债。后来,他们夫妻俩又有分工,杨惠姗负责产品设计和创作,张毅则负责公司运营和管理。至此,张毅终于从一个宁折不屈的创作导演,变成一个逢人就鞠躬哈腰的生意人。最焦虑时,他的头发几乎全部掉光了,钱不断砸进去,却看不到一件成品。
在走投无路时,张毅几近崩溃,每天一睁眼就开始思考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但每当他到工房去,看到所有人都倒下了,只有杨惠姗还在捏泥坯、烧制琉璃时,他便不再怀疑,“她每天就是往前冲啊冲啊,我怎么能拖她后腿呢?”没有钱,张毅就抵押房子。自己的房子押了,就押爸爸的房子,再押哥哥的房子、妹妹的房子!抵押不够,干脆卖掉!卖了还不够,就四处去借!所有人都怀疑他“脑子坏了”。“只要不杀人不放火,还有地方磕头借钱,我们就继续往前走吧。”
不可讳言,当他们挥别演艺事业,很多人都拭目以待“这一群门外汉”能撑多久?媒体更是绘声绘色地报道“昔日金马影后和导演,如今流落淡水卖玻璃”,但他们早已不再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
杨惠珊经常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50个小时,因为经常要用手搅拌石膏,手臂上布满了一道道血痕,左耳也失聪了。“失聪之后不是完全的寂静,而是感到非常的嘈杂,像电视机坏掉的声音,又像是站在海边,浪花打在岩石上的声音。”
1993年,杨惠姗终于烧制出了她创作的第一件完整的作品《第二大愿》。这以后,她的努力开始被世界肯定;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她的“药师琉璃如来”等七件作品;她以敦煌第三窟元代壁画为蓝本烧制的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在敦煌展出,后被敦煌研究院永久典藏;她的作品开始应邀在世界各地展出,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等二十多家世界级博物馆都收藏了她的作品;2016年10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展出了他们琉璃工房出品的12件中大型的艺术品;如今,琉璃工房已在全球设立了80多家艺廊,团队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了1200多人。
千帆过尽,终获成功。但对杨惠姗而言,她的形象和健康都受到了劳损,内心却蜕变得如琉璃一般“内外通透”。一路走来,虽然艰辛,杨惠姗却从未想过放弃。当初,负债到达顶峰时,杨惠姗和张毅过得很狼狈。杨惠姗还记得,一次在去淡水的路上,两人在车上谈起碰到的一系列困难,都忍不住唉声叹气,红了眼睛,但谁都没有说出放弃的话。“我们觉得,碰到问题就要去解决。因为做什么都会有困难,去面对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从前的金马影后一样,杨惠姗如今在琉璃行业中,也是“女王级别”的存在了。她好不容易摸索出了制作琉璃的19道工艺,这些本都是只属于她的独门绝技,但她却毫不吝惜将它们公开了,为的就是不让有着2200多年历史,曾已中断的中国琉璃工艺传承再次中断。
成功背后,张毅被看成是她“背后的男人”。但杨惠姗却反驳说,“表面上看,好像是他负责经营,我负责创作。但实际上,我们仍然是过去的‘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没有他在背后支持我是不行的。我们不只是合作默契的拍档,更是内心契合的灵魂伴侣。”
据《家人》大鱼/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