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的猴年六小龄童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2017-03-25 04:52彭立昭
北广人物 2017年2期
关键词:猴戏美猴王六小龄童

□本刊记者 彭立昭

摄影/张克强

猴王的猴年六小龄童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本刊记者 彭立昭

摄影/张克强

2016年,猴年,一眨眼就过去了,一切与猴相关的人、事、物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美好的记忆。

猴,在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九,生性活泼好动,机敏过人,民间更有“齐天大圣”的经典形象,家喻户晓。30年过去了,“86版”电视剧《西游记》至今已重播3000余次,创下了国内电视剧播出率、收视率之最。每年寒暑假《西游记》仍会亮相荧屏,陪伴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而美猴王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早已成了“美猴王”、“孙悟空”、“西游记”的代名词。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他来自浙江绍兴的一个戏曲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曾因表演猴戏名噪一时,可谓“一家猴戏千家乐,四代猴王百年传”。“猴戏艺术不仅仅属于我们章氏家族,更属于中国,属于全世界。”在六小龄童看来,他的前半生是在传承中国的猴戏艺术,下半生则希望更多地传播中国的猴文化。

“2016年是中国农历猴年,恰逢中国当代影视文化经典1986版《西游记》播出30周年,也是‘《西游记》之父’吴承恩先生诞辰510周年、我的二哥小六龄童去世50周年……”年初时,六小龄童便表示,猴年对他而言是最富使命且最具特殊意义的一年。采访时,见他的面容依然清癯、白皙,眉粗且淡,鼻挺。虽然已经57岁,但他头发乌黑,向后梳得溜光水滑。笑的时候,脸上折起皱纹却很有亲和力,似乎和我们观众印象中披着一身猴毛的六小龄童很不同,唯有看他眼睛方觉亲切和智慧。

“齐天大圣身如玄铁,火眼金睛,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戏文里的美猴王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身份神奇变换着。令人惊讶和称奇的是,猴年,“美猴王”为传播中国的猴文化和猴王精神,几乎没有停歇过——

2016年农历猴年来临之际,六小龄童的访美行程,很受海内外广泛关注,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公众讨论焦点。他将中国猴戏艺术带到联合国,当他的表演亮相纽约时代广场时,全世界的观众都为这只来自万里之外的东方的“猴子”而兴奋不已。纽约州政府参议院特意给六小龄童颁发了“艺术终身成就奖”。美猴王孙悟空是勇敢、智慧、正义的化身,发扬着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他说,“美猴王形象能在美国受到广泛的喜爱,代表着华人对世界的贡献得到认可。”

记得有个小品,主人公叫“于三快”,意思是做什么事都够快,六小龄童名副其实。要知道,六小龄童是中国内地影视界第一个先后登上牛津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讲坛的男演员。在国内,自2002年第一次走进校园开始“游学”,14年间,他马不停蹄地走进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四百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泰国崇圣大学,越南河内文化大学,缅甸仰光文化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及新加坡道教学院进行了200多场次的讲演。他说,“我永远在赶场、赶场,不断地赶场……”猴年的他,依然奔波于各校演讲,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往往,凌晨一两点,他出现在国外某个机场;到达国内后,又冒雨赶往下一个地点,来不及休息片刻,就已经站在了某个图书馆或大学讲台上了。他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完全超出了一个57岁的人正常应有的速度和节奏……

年初,六小龄童拍摄了百事微电影《猴王世家》,点击率大为惊人;年底,又成功地拍摄了他首次主演的喜剧电影《财迷》。猴年的6月,第一本自传《行者·一念一生》出版;11月他的《六小龄童品西游》十年黄金纪念版又出版了。

是行者,他更是使者。2016年4月8日中宣部颁发给了他“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他还是“2016年度世界气象日公益形象大使”、“英中文化友好使者”、“消防宣传形象大使”、“北京集邮文化大使”、“北京市红十字会艾滋病宣传形象大使”、大圣车服“首席文化大使”……多个大使身份,让他生活充实、丰富多彩。若因工作或由出访任务实在无法参加某项活动,他则会通过录制视频、发微博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各种渠道做好自己形象大使应该做的工作。

收藏是他多年最热衷的爱好,尤其是西游文化主题收藏,热情至今未减。2016年2月3日上午,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官方消息,宣布六小龄童获得“最大规模《西游记》纪念品收藏世界纪录”。猴年,圆了他当年的吉尼斯之梦。

猴年,他也享受着家庭给予他的温情与温暖,和老朋友们在一起相聚的时光也倍感珍惜;猴年,他也经历了一次人生的生离死别,母亲的离去让他悲痛万分……

追踪、品味猴年里猴王的“十万八千里”踪迹,欣赏他七彩生活里的魅力无穷,感觉他依然是“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

烙印

“我是随猴魂而来”

距离农历2016年新年还有一个月,由六小龄童亲身经历改编,由他出演的《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篇》系列微电影播出。“我们把快乐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是为了让更多人把快乐带回家”,“我是随猴魂而来”,每句台词,感动得不少人潸然泪下……一个月内,5亿多的点播率,成为年初的热点话题,更引发了现代年轻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六小龄童的家族是蒙古族后裔。他祖籍浙江绍兴上虞,章氏四代猴王,猴戏是从他的曾祖父“活猴章”发端的。他曾回忆:“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伯父都是我最敬佩的亲人。曾祖父作为浙江绍兴的一个村民,在农闲、逢年过节时才参与演戏,演得最多的就是猴。祖父更是喜欢演猴戏,以至后来他有了‘赛活猴’的名号,也算是地方上的一个名角了。在我们这个‘猴王世家’形成的过程当中,祖父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不仅是一个戏曲演员,他还在上海开设了一家老闸大戏院,把所带去的绍戏班社扩展成了同春舞台。我的伯父是鼎鼎有名的‘七龄童’,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原始编剧、原始导演。伯父艺术天分很高,扮相漂亮,不但能演猪八戒,还能演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正反面人物。当时伯父七龄童的名号(伯父七岁登台献艺)已经很响亮了,我父亲到上海后也演出成功。这事很新鲜,一位印刷工人想都不想,当场给父亲取了‘六龄童’的艺名,印上了演出的说明书,让这哥儿俩相得益彰。没想到自此以后,我们家便从此跟‘六’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出《霸王出世》之后,父亲又接连登台演出了好几天,很快,父亲成了绍兴大班的小童星。‘六龄童’的名字最终挂到了老闸大戏院的门口。父亲演的孙悟空终于自成一家,被尊为开创猴戏‘活、灵’风格的‘南派猴王’。新中国成立,父亲任浙江绍剧团团长,参加各种戏曲表演活动,获得多项奖项与荣誉,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获得认可。”

“我出生时,父亲给我取的第一个名字是‘章金来’,这是为了纪念周总理对我父亲的一次接见——1957年,周总理在上海的中苏友好大厦接见了父亲。后来赶上学雷锋热潮,我改名为‘章金雷’,之后又改过来,并在来字的头顶上加了个草字头,成了现在的名字章金莱。”

喜迎丙申,金猴献瑞。丙申猴年,中国邮政继续传承这一经典主题,并创立“美猴王”生肖文化主题邮局。1月5日,六小龄童受邀参加中国邮政在位于北京金台北街水碓子邮电局首发的邮票(猴票)揭幕,并为现场部分邮迷签售。该邮票(猴票)是我国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开篇之作,也是首轮猴票的设计者美术界泰斗黄永玉大师92岁高龄的最新力作!这套猴票为一套两枚,第一枚图为“灵猴献瑞”:猴子手托寿桃,生动传神。第二枚图为“福寿双至”:一只金猴抱着两只橘色的小猴,象征亲情,也寄托着阖家团圆、福寿双至的吉祥寓意。首发仪式上,六小龄童兴奋地说:“在我看来,‘美猴王’邮局的作用并不只是向集邮者传播生肖文化,我家四代扮演美猴王孙悟空,除了表演,更多的还是传递文化。我之前在某广告片里说过一句话‘只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我们这种乐观向上的猴王精神。”

与朋友聊天时,六小龄童给大家的印象是,只要谈话超过三句,他就会把话题转移到“孙悟空”“美猴王”

“猴文化”那里去。大家甚至问他,你究竟有没有自我?你就为猴子活着?你就为你的猴王家族活着吗?而他每次都肯定地回答说,“是的!我无法轻松地为自己活着,或者,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的后面,紧跟着一连串的酸甜苦辣的故事。是的,他是随着猴魂而来!血液里,骨髓里,已经深深打上了美猴王的烙印。“因为我和二哥之间那种特殊的感情,我仿佛注定要成为猴王世家的顶梁柱,代替我的二哥,完成那个未了的心愿。”

西行

“美猴王”到了联合国

2016年2月5日清晨,纽约暴风雪。那天,“美猴王”六小龄童正好赶上了。此番前来,他受邀参加帝国大厦春节点灯仪式活动。与此同时,帝国大厦位于第五大道的一楼大厅,正举办中央美术学院专为中国春节设计的猴年新春橱窗窗展,以孙悟空为灵感,融入了美猴王脸谱的设计元素,象征充满智慧与活力的新一年。

在到达纽约第二天举行的“纽约新春群星演唱会”上,观众目睹了六小龄童版齐天大圣的风采。只见他身披锁子黄金甲,手持如意金箍棒,一句“俺老孙来也”,引得全场掌声雷动。“美猴王”到纽约的第三天,就以一场改编自京剧猴戏的快闪表演,大圣“大闹”纽约时代广场,与纽约市民、华人华侨同胞以及世界各国游客联欢。点灯仪式结束后,六小龄童受邀前往纽约联合国总部,在那里专程录制了向全球华人拜年的祝福视频,并被发布到联合国官网微博上播放。纽约州政府参议院特意为六小龄童颁发了“艺术终身成就奖”。

以孙悟空形象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对六小龄童来说还是第一次。他告诉记者,在后台化装时,自己小心翼翼地把祖父、父亲、二哥小六龄童和他自己这章氏猴戏四代人的照片一一摆在化装台前。这个习惯从他开始扮演孙悟空时就有了,几十年如一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必备的神圣仪式。他说,“当我戴上头套,粘上猴脸,从人变成猴,变成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时候,我每次都会眼角发热。今年是我从艺五十周年,也是中国农历猴年,回望西天取经之路,我一走就走了17年。而我们百年章氏猴戏世家的传承,更是一走就走了上百年。”

1月底,六小龄童在其个人微博上放出一张装扮好的“孙悟空”造型,发文“已化好装准备录制”,将亮相央视春节戏曲晚会《金猴迎春》。微博发出后,立刻引来网友的围观,阅读、转发、评论、点赞的数量不断攀升,还上了热搜。“这就是当年的悟空啊!大圣还是这么帅”、“时光不老,大圣归来”、“孙悟空我只认六小龄童老师”、“为什么看到总是激动得想哭”、“还是熟悉的味道、满满的都是回忆”、“还是那个大圣,我的童年啊……”感叹之时,网友们马上又明白过来,这样一来六小龄童亮相央视一套春晚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于是,大家纷纷在网络上抱不平:“猴年没有孙悟空对得起猴子猴孙吗?”“就算六小龄童在台上啥也不干,只是耍两下棒子,我也乐意看。”还有网友表示:“零点敲钟时,六小龄童喊一句‘俺老孙来也’,我就能泪奔。”有网友表示,“今年六小龄童上不了春晚,下一个猴年时,六小龄童就69岁了,到时候还有体力和精力上舞台?”对此,六小龄童表示很受感动,他表示,“只要老百姓愿意看,就会坚持,我爸爸就演到80多岁。不上央视春晚没有可惜不可惜……不管任何平台,都应该做到让老百姓满意。自从我成功扮演孙悟空后,被世界各地影迷认出,其实我有着很多身份,也扮演过一些不同的角色,但说到底,在大家的心中,我还是那个演孙悟空的。作为演员,我一生无悔。”

猴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观众最终没能见到“大圣”的踪影。看似失去,其实他却得到了更多。

2016年2月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演出

亮技

一出《大圣归来》技惊四座

2016年4月3日,“美猴王”六小龄童现身杭州剧院,为浙江昆剧团60周年登台献艺。5月12日,六小龄童又为母团晋京演出昆剧《十五贯》,在长安大戏院担任嘉宾主持。

1980年,六龄童曾在杭州剧院首演《三借芭蕉扇》,而36年后,作为浙昆“秀”字辈的“大师兄”,六小龄童再次登上了杭州剧院。他第一个出场,以一出《大圣归来》技惊四座,看得台下观众不敢眨眼,生怕错过精彩瞬间。然而,精彩的背后有着他异于常人的付出。

六小龄童六岁始就跟随父亲练艺学武。章氏猴戏一直是口传身授,没有秘籍可言,也没有教科书提供。未来之路对他来说只有一条——演戏。他凭着多年苦练的功底,轻松地考上了浙江昆剧团。1978年8月16日,19岁的他去昆剧团报到。没想到,当晚就要求他参加演出,要他在《十五贯》中跑龙套。尽管他以前演过戏,但这是第一次作为专业演员亮相,他很看重这次演出,龙套演得相当卖力。演出成功,几位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扮相俊美,颇有乃父之风,不过演龙套不用那么费力。”

在昆剧团六小龄童专攻武生,与现在大名鼎鼎的林为林、程伟兵、汤建华、邢岷山、何晴是同学。在那里,他排演了大量的折子戏,如《打店》、《三岔口》等。1981年3月,昆剧团团长周传瑛决定让六小龄童担纲排演一台昆剧猴戏。3个月后,昆剧猴戏《三借芭蕉扇》在浙江人民大会堂首演成功。京昆大师俞振飞挥毫题词,称赞他的演出“形神兼备”。很快,昆剧团决定用10年的时间,将《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改编成昆剧猴戏搬上舞台,排演全本昆剧《西游记》。这时的他,意气风发,准备在昆剧猴戏领域里大展身手,却没有想到一个“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在了他的头上——他将借调去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的拍摄。如今,六小龄童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他说,“如果没有经过传统戏曲的训练,想要超越我塑造的孙悟空,那是没有可能的……”

冥思

不练七十二变,难成一代猴王

猴年6月,六小龄童的首部自传《行者·一念一生》出版,六小龄童将孙悟空——这个伴随着他一生的角色所带给他的荣耀与负担娓娓道来。一念一生,六小龄童沉醉于“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纯粹与充实之中,孙悟空与猴戏也成为他宁愿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和再也放不下的情怀。该书的金黄色封面上印着三行醒目的文字:“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都在取人生的经,都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坚持住!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行者》,主要讲述他行走生命的历程。回顾57年岁月,他五味杂陈。“我想,自己也许正如玄奘西游一般,行走在人生的漫漫沙漠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探寻人生和艺术真经。”该书里,六小龄童用《中国首次选秀在我家》《进京赶考,父亲用嘴为我敲锣》《不要想家,团结同事,不谈恋爱》《八十一难云中行》等章节,描写了17年参加拍摄《西游记》的难忘岁月,真正应验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3岁那年,父亲带他来京参加《西游记》试镜,没有灯光闪烁的舞台,没有群情激昂的观众,“选秀”现场简单而严肃,评委不多,但个个都是重量级。在父亲用嘴“敲”出的锣鼓点中,他成功演了一折《三借芭蕉扇》。从小苦练戏曲功夫,又有父亲和哥哥的言传身教。猴戏,他演得如鱼得水,从此与“美猴王”结缘。从那时候始,他有了自己的艺名——“六小龄童”。

出演《西游记》之前,父亲就跟他“约法三章”:不要想家,团结同事,不谈恋爱。父亲还指点他八个字,“博采众长,独树一帜”,特意详细地给他讲解自己所演的36本绍剧《西游记》里连台本戏的故事,还带他去拜访了北猴王李万春、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鼻祖赵宏本、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的创作者万籁鸣、著名作家冰心、《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等老一辈艺术大家,汲取养分。

这是一次需要献身的艺术之旅,这一去,便去了17年。而当年唐僧离开长安城时,唐皇问起他何时回来,唐僧回答说,“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可他一去,便去了17年。“仿佛命中注定一般,我当时没有想到,拍摄这部戏的时间跨度竟也长达17年之久。”他说。

《西游记》剧组跑遍了中国名山大川,遍访各地隐士高人。前25集拍了6年,杨洁导演把每一集电视剧都当成电影拍。从戏剧演员到电视剧演员,六小龄童克服了种种困扰。1988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前25集,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六小龄童”家喻户晓。作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一员,他随艺术团到全球各地区巡回演出,还获得了加拿大颁发的“杰出华人艺术奖”。在鲜花和掌声的包围中,他却悄然回到故乡绍兴,来到二哥墓地,把鲜花和醇酒放到了他的墓前。

六小龄童23岁拍《西游记》,29岁成名,成名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大众的视野里,他在享受着这个角色给他的荣耀的同时,也要面对出名带给他的负担。观众印象中的孙悟空是何等生机勃发,它不屈服于任何的权威,它充满了挑战性与可能性。可是现实中的六小龄童,却艰难地消化着他很多年前积攒的荣耀。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六小龄童还必须“七十三变”。《西游记》后,六小龄童尝试了很多角色,扮演过周总理(《1939恩来回故里》),演过两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巨人——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演过张恨水笔下的关寿峰,一身侠义;《连城诀》里的“大反派”花铁干,过了一把武侠瘾;他还演过《吴承恩与西游记》里的“吴承恩”……但他认为,没有一个角色的影响力和喜爱度能和美猴王抗衡。

细心翻阅他的这本自传,让我们不仅知道了这些年来六小龄童一直在为推广《西游记》以及猴文化跋涉,不辞辛苦的许多故事,还知道了他对自己多年来付出的努力毫不言悔。他去到印度、去到纽约、去到各种知名高校,带着一身的“正能量”和人生道理,期待播撒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捡起一颗种子,埋在心里终生受用。同时,我也能感悟到,在巨大的声名包围中,能够看到这位老前辈,带着他那个时代的正统和认真以及对这个时代的善意,不停地奔波。“我父亲曾说过,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看来,他父亲“一语成谶”。

收藏

如同取经,也是一种修行

猴年,终于圆了六小龄童当年的吉尼斯之梦。

2016年2月3日上午,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官方消息,宣布六小龄童获得“最大规模《西游记》纪念品收藏世界纪录”。据悉,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的认真清点,“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内包括雕像、书籍、瓷器、戏服、剪纸、脸谱和火柴盒等不同品类的与《西游记》有关的收藏品中,1508件藏品符合纪录挑战规则,六小龄童成功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接过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华区总裁罗文先生颁发的世界纪录认证书后,他激动地表示,“很小的时候就梦想能获得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荣誉,终于梦想成真了。”

六小龄童非常喜欢猴文化,喜欢西游文化主题收藏,多年收藏不同国家语言版本的《西游记》小说,对所有的藏品他都视若珍宝。据悉,六小龄童的收藏情结,从小时候就有。因为出身猴戏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有收藏的习惯,特别是收藏与猴戏相关的物品。自从他扮演了美猴王孙悟空以后,就对收藏变得狂热起来,凡是与《西游记》、孙悟空、猴子、章氏家族有关的藏品,包括海报、书籍、铜像、面具、木偶、面具、瓷器等,他都会收入囊中。无论是参加活动还是出国访问,总要见缝插针地去收集。在北京,他逛得最多的是潘家园。在那里他曾遇到过一个经营古籍善本的店老板,后来两人渐渐成了朋友。在购买藏品时,店老板每次看到有什么与《西游记》有关的珍品,总会先买下来,再交给他。

由于他对收藏的狂热,家里竟堆成了“猴山”,但他的家人都很支持他。他尤其对女儿也能帮助他搜集与西游文化相关的书籍、邮票、台灯等,感到莫大的欣慰。目前,他的女儿在加拿大读书,帮父亲收集了不少好东西。他说,“西天取经之路有多远,我的收藏之路也就会有多远。”

当年夫妻二人在拍摄现场

夫妻恩爱

惜缘

与妻携手走过28年

幸福的一家人

《西游记》剧组的人都说六小龄童是“西天取经”的最大赢家,不仅取到了“真经”,也娶到了媳妇——于虹,她曾是《西游记》剧组场记,调来《西游记》剧组之前,是“二炮”基地文工团的演员。在《西游记》的《扫塔辨奇冤》中扮演外国使节、《天竺收玉兔》中扮演天竺国王后,现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导演,主要作品有《走过斑马线》、《省委书记》、《戈壁母亲》等。

10月4日是六小龄童的妻子于虹的生日,六小龄童在微博上发布了与妻子共进午餐庆贺生日的照片,微博发出后收到了众多网友的祝福。6月12日,结婚纪念日,但这一天,六小龄童仍在工作,故在微博上发布了为不能与妻子共度纪念日而致歉,猴王竟如此绅士风度。12月15日晚,六小龄童又在微博晒出一组照片,并写道:“那张工作笔记是我的夫人于虹任《西游记》场记时写的,我们因《西游记》结下了姻缘,已携手走过28年。”照片中,六小龄童晒出了早年妻子在片场写的工作笔记以及两人的恩爱照,让人羡慕不已。网友纷纷留言:“你是我们心中不老的神话”,“老师要一直幸福哦,祝福老师”,“真好,白头偕老”。

当年,六小龄童夫妻俩的婚礼很特别,因为他们举行的是一个跨地域的特别婚礼,一个“亿万人瞩目的怪婚礼”。1988年6月12日,于虹在北京布置好了新房等候新郎,而此时的新郎官却正和中央电视台《西游记》艺术团主要演员在新加坡访问演出,无法回国举行婚礼。怎么办?要么更改婚期,要么马上回国,但后者几乎不可能。因为艺术团若无孙悟空在还能算什么《西游记》艺术团?最后他和于虹商量决定,新加坡的演出照样参加,婚期则依然不变,唯一更改的是:婚礼不举办任何仪式。而当晚国内的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正在沈阳举行颁奖仪式,他人在新加坡,委托了哥哥章金跃去现场领奖。在颁奖台上,大约晚上8点左右,主持人宣布:“六小龄童和于虹今晚结婚。”几乎与此同时,在新加坡的演出现场,沙僧的扮演者阎怀礼在台上宣布:“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我的好朋友六小龄童先生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于虹小姐喜结良缘。”第二天,国内的许多报纸都报道了这场奇特的“怪”婚礼。

1990年11月,他俩的爱情结晶——女儿妞妞出世。现在,虽然孩子已在国外上大学,但夫妻俩仍旧保持着恋爱时的浪漫和激情。每年于虹过生日的时候,六小龄童都要尽量赶到家,陪她一起过生日。遇到特殊的日子时,两人还有些固定的“节目”,比如互赠卡片和礼物。2004年情人节,于虹就给了六小龄童一个惊喜。原来,年初时,六小龄童在商店相中了一个金猴子,但嫌贵,没舍得买,于虹便记在心里。情人节前一天,虽然于虹的腰部出了点问题,非常疼,但她仍然坚持去了那家商店。当六小龄童看到这个珍贵的礼物时非常激动。在六小龄童的身上,你处处能看到他爱人于虹的“影子”:脖子上戴的一块玉、一块翡翠,上面都有孙悟空的造型,右手上戴了一串水晶链,这都是于虹给买的……

对于美满婚姻,六小龄童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话:“我想,如果我是一个风筝,她就是放风筝的人,有时候她手松一些,你就往高处飞,有时候她就会把线收回来。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两个人的感情永久地牢牢地连在一起。”

当年拍摄《西游记》时的留影

与马德华、迟重瑞、许镜清、刘大刚合影(左起)

儿时与母亲的合影

六小龄童与父母的合影

欢聚

铁打的孙悟空,流水的师兄弟

“就在此处休息,悟空你去化缘。”《西游记》中,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经常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去为师徒四人化缘。而这4年来,作曲家许镜清为了能开一场《西游记》主题音乐会,也在四处“化缘”,终于在猴年实现了,该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音乐会的总策划,也是86版《西游记》曲作者的许镜清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登台,74岁的他向场内观众90度鞠躬,百感交集。《西游记》中唐僧扮演者迟重瑞、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猪八戒扮演者马德华、沙和尚扮演者刘大刚同台助力许镜清。六小龄童更是坐了6个多小时的火车,专程从宁波拍戏现场赶回北京,师徒四人再次聚首,感慨万千。

记得去年的4月29日,北京前门大街杜莎夫人蜡像馆,越南、泰国、加拿大、捷克、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来了,六小龄童扮上了孙悟空美猴王的装束,和迟重瑞、马德华、刘大刚师徒四人一起进行了亮相。原来师徒四人相聚源于这件事:六小龄童所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成为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成立200年来首次入驻的神话人物形象。

“在这17年的拍摄过程中,我从头演到了尾。《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离开四人集体回到花果山,唐僧是意志最坚定的,可是和我一同演戏的师父不是一个,而是三个——汪粤、徐少华、迟重瑞。我的二师弟猪八戒也有两个——马德华、崔景富,我的三师弟也有两个——阎怀礼、刘大刚。”真是“铁打的孙悟空,流水的师兄弟。”可惜的是,沙僧的扮演者阎怀礼在2009年4月去世了。

“我和这些师兄们一起生活,剧内剧外都情同手足。”在六小龄童的记忆里,每位师父都给了他很多的帮助和教诲。比如,他的第一位师父汪粤,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78届的,他们二人曾一起去法源寺和白云观去体验生活。当时六小龄童刚来北京,人生地不熟,汪粤就经常带着他去玩,并带他认识了成荫导演和著名作家吴祖光,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并大开了眼界。汪粤还教会了他做影视案头分析……第二位师父徐少华是山东话剧团的演员,比他大两岁。第三位师父迟重瑞出生于京剧世家,京剧和民歌唱得非常好。六小龄童说,“他为人平和,很有耐心,他是我后半部西游路上生活和艺术的师父……”

“我和师父、八戒、沙和尚也情同手足,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们的演艺之路也如戏剧般波折。”《西游记》的师徒四人,共同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惜别

母亲有很多细节,至今让他感到温暖

2016年10月26日的晚上,六小龄童在微博上沉痛宣告:今天下午十五时许,母亲严茶姑在老家绍兴离世,享年94岁。而前年的1月31日,六小龄童父亲的离去就曾让他痛苦万分。他说,“父亲是我这辈子最感激的人,还是我艺术道路上的楷模……”而母亲的离去更让他心痛如锥刺骨。他说,“如果父亲是我的艺术楷模,母亲则是我的择偶标准。母亲虽然没有像我的父亲那样直接传授我猴戏,可是她是我们家族平凡而坚强的女性,她的善良、勤俭、感恩、甘于奉献,一直在点点滴滴影响着我;她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爱,让父亲和我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猴戏艺术……这是我生命中任何其他老师都无法替代的。”

记者曾问他,“吃苦差不多是折磨自己,那么你的母亲支持你吗?”他说:“我的母亲是不太支持我再去学猴戏的。因为我的两个哥哥都可以说是因为练功太苦而早逝了。‘文革’时,父亲因为演猴戏,成了文艺黑线人物。但他们反对我学戏,是从关心我出发的,是为了我好。他们其实非常关心我。在绍兴的时候,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天很冷,我知道母亲不忍心让我去练功,于是我把闹钟放在手边,一响,我醒了,马上就按了下去,然后一个人偷偷起来去练功。当时以为母亲不知道,其实她是知道的。母亲心疼我,在我睡觉之后,偷偷将闹钟停了,我开始不知道,以为是自己睡觉的时候碰到按钮才停了的,后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她再来关我的闹钟的时候,我装着睡觉不知道,等她走了,我再悄悄调回来,仍旧天不亮就出门去了。母亲看到这样,也没有办法。其实那个时候母亲是含着眼泪看我离开家的……”

“在我的印象里,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母亲总是把饭菜做好,把碗筷摆好了,等着我们来吃。而且,吃饭的时候,她从不坐在所谓的‘上座’,而是侧坐一旁,让父亲坐正位。往往是我们吃完之后,她才上来吃一点剩饭剩菜。可以说,我们小时候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觉得我们吃好了,对她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虽然她一生默默无闻,但她认为她一生有最重要的作品:丈夫和孩子们。可是孩子们实在太多了,于是她有时候也会开开玩笑,说自己简直生活在动物园里,周围都是一群‘猴子’。”

即使在最难熬的那些日子里,他的母亲独自支撑起了整个家。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严茶姑女士带着孩子们糊信封,还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送到寄卖店去,卖了钱就买生活必需品回来。在那种情况下,严茶姑忍受着各种委屈,默默地坚强地操持着这个家。无论多么困难,六小龄童从来没有看到母亲愁眉苦脸过、哭泣过。

六小龄童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亿万观众培养了一个优秀而又不可复制的表演艺术家,愿老人一路走好!

在尼泊尔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

六小龄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演

再行

“我的十万八千里”

2016年5月20日,六小龄童应尼泊尔总理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的邀请,担任尼中文化友好使者,出访尼泊尔,参加了纪念佛祖诞生2560周年的纪念大会,并出席中央电视台电视剧《西游记》尼泊尔语首映式,还抽空参观了猴庙,走访尼泊尔民间学者,探访当年玄奘法师的足迹。

“这一天是我一生中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我乘坐螺旋桨式飞机,从佛国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飞往蓝毗尼。尽管飞行时间只有短短40分钟,但这个过程惊心动魄。飞机飞不久便开始剧烈颠簸,有几次直冲下来,客舱里传出乘客的尖叫声,同机的僧侣已经双手合十祈祷,但我的内心却前所未有的平静,这平静,源自脚下这片圣土……佛祖保佑,当晚我顺利抵达并参拜了魂牵梦绕的佛祖出生地。这晚,成千上万人点亮了祈福的蜡烛,场面无比震撼。回望自己57年的艺术人生,我百感交集,犹如再获重生。”

《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孙悟空曾经上天入地,遨游四海,结交遍天下。多年以来,六小龄童也像孙悟空一样遍访各国,结交了世界各地的朋友。“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是在1987年的11月5日,随《西游记》剧组一起到泰国进行20多天的外景拍摄和文化交流。那段时光令我至今难忘。”

2016年的7月17日,六小龄童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法国第三届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此次他购买了印有喜剧大师卓别林经典的流浪者头像的杯子、记事本、T恤衫。

2016年9月25日,六小龄童在济南山东书城《行者》签售现场,被“世界杰出名人榜组委会”聘为“2016世界杰出名人榜”评委会荣誉主席、中国区推选委员会荣誉主席。2016年11月21日,六小龄童又匆匆赶到马来西亚,参加了“2016年世界杰出名人榜颁授典礼”。作为本届评选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区推选委员会荣誉主席为获大奖者颁奖并被聘为“中马文化形象大使”。而去年的11月25日,六小龄童本人获得“世界杰出名人榜颁奖典礼”终身成就奖。

在马来西亚,六小龄童游览了吉隆坡唐人街,参拜了关帝庙、观音寺。在吉隆坡州立华文小学宣传西游文化时,他被聘为“马来西亚马来语《西游记》舞台剧表演艺术总顾问”。重游吉隆坡国家体育馆,让他感慨万千。原来,27年前,30岁的六小龄童与66岁的父亲六龄童,曾随“中国民族艺术团”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城、怡宝、美里诗巫、古晋、沙巴等地演出,曾掀起了一股“孙悟空”热。当时,马来西亚的《南洋商报》、《马来报》等多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几乎天天用整版篇幅介绍中国艺术团演出的盛况。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镜头还被专门剪辑成一盘《大圣闹天宫》的录像带,剧中的歌曲也被录制成一盘《西游记歌曲》录音磁带。有关“孙悟空”及中国民族艺术团的报刊、纪念品等都成了抢手货。父子两个同台演出的压轴节目是《两代猴王迎巨龙》,一个是电视剧里的装束,一个身着戏装,拳棍穿插,20分钟的精彩表演,把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被报纸誉为“一个宝刀不老,一个风华正茂”、“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父子美猴王,首次联袂献艺,乃艺坛盛事。”

“校园是我第二大花果山。”猴年,他依然在校园里演讲,每次演讲后,他都要给大家即兴表演一段猴棍,深得师生们的喜爱和敬仰。而猴年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2016年3月25日和27日,他分别登上了世界最负盛名的学府——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台。这也许算是为他长达14年的“西游文化校园行”做了一个完美的小结。

猴年,“大圣归来”的呼声,让六小龄童有一种英雄归来的滋味。在他的心里,猴戏不姓章,而是属于中国,属于世界。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灵山,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的行者。

(特别感谢:图片资料提供/郭捷)

猜你喜欢
猴戏美猴王六小龄童
猴戏
美猴王西游记
最后的猴戏?
丙申猴年看“猴戏”
真假美猴王(片段)
挨饿的“美猴王”
美猴王嬉戏傀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