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倒逼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17-03-24 07:15黄思达
生产力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甘肃省文化产业金融机构

王 俊,黄思达

(1.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2.兰州财经大学 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金融倒逼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王 俊1,2,黄思达1,2

(1.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2.兰州财经大学 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如何推动甘肃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一带、三区、十三板块”文化产业蓝图建设的进程,这一难题亟待解决。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责任重大,金融业应该牢牢抓住文化产业当前的重要机遇期,实现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本项目对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供求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甘肃省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金融机构不健全、金融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阐明金融倒逼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这一事实,以构建健全的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金融倒逼;甘肃省;文化产业

一、金融倒逼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概述

(一)金融倒逼甘肃省文化产业大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其不仅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生活带来广泛的影响。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文化市场的发展前景愈发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完善现有的体系,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加大了对文化产业资金以及金融产品等的开发和投入量。与此同时,甘肃省各相关部门也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纲要》、《河西五市联动发展总体方案》、《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等。

自2011—2015年,甘肃省共计招商引资文化产业项目1 319个,落地932个,落地率达70.65%。此后,甘肃省各大金融机构逐步将利润增长方式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变,并且为了拓展产业客户融资,还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产业的贷款发放额与信贷额。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整个甘肃省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60.64亿元。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整个甘肃省中有14个地区已经开始在本市搭建起一系列与文化产业有关的项目库,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诸多文化产业项目库中,有大约2 700多项都是与储备项目的挖掘有关的,整个规划过程的总投入额达到了16 045.06亿元[1],已经形成了一种金融倒逼文化产业发展的现象。

(二)甘肃省文发集团的成立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流动

甘肃文发集团(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里程碑,其中,资本投资、基金管理、投资与资产管理、风险投资以及文化产业产权交易平台的搭建等是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了更好的推动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该公司还借助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将其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利用资金运转以及投资等金融手段,将文化存量资产加以盘活,进而强化了企业的文化存量资本,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迎刃而解。此外,甘肃文发集团自成立以来,还计划实施了一系列与文化产业有关的重点项目工程,与此同时,还催生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骨干的企业,无形中为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资本的流动提供了有效的引导。

(三)金融创新蓄势发力补短板

为了弥补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短板,甘肃省加强了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并组建了诸多合作类项目,例如甘肃省银行文化支行、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等,实际完成投资55.3亿元。文化产业通过由原来的传统模式向“金融+文化”这一创新模式转变,使其打破了发展的瓶颈,转向了更广阔更多元化的发展市场。同时,全省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据统计,甘肃省金融机构在2015年对各类文化产业的投入资金已经高达42.9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期增长了28%左右。除此之外,“金融+文化”模式还体现在对金融文化产品的创新,甘肃省银行机构从产品和附加权益入手,将甘肃省文化与银行卡有机结合,推出了具有明显甘肃省文化元素的产品。2015年12月10日,甘肃省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讲,该公司的成立使甘肃省长期以来零上市文化企业的局面得以打破。在整个西北地区,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可谓是第一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出版类传媒企业。

二、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问题分析

(一)金融机构不健全、金融体系不完善

甘肃省地区的金融体系是非常典型的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其历史和经济发展战略原因导致甘肃省金融机构的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与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较发达省份差距还是很大。甘肃省金融机构类型较单一、组织结构不合理、金融中介机构基础不牢、类型简单、服务产品单调等问题仍旧存在。由于金融机构的不健全,文化产业融资等信息并不能与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良好地融合起来,直接导致金融支持落实不到位,这无疑给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此外,在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分配方面,文化企业资产组合普遍存在分配比例不均衡等状况,并且在银行贷款中也没有可以作为抵押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多数处于文化产业发展前期成长阶段的企业,都以项目方式运作,一般不具有连续性、关联性和同质性,未来收益预期、风险评估难度大,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贷款往往实行更为谨慎的态度。

(二)金融业发展水平低,且规模小

甘肃省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低下,主要体现在甘肃省金融机构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银行贷款审批权普遍受制于上级领导;企业申请贷款经过环节多、时间长;贷款发放权限小;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僵化;融资全部靠银行,规模小且渠道单一;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数量有限,融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这些不利因素成为了甘肃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绊脚石。截止到2015年末,甘肃省文化产业在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为13 729.9亿元,仅仅占全国贷款余额总数的1.46%,同期陕西省的各项贷款余额为21 760.6亿元,在全国的占比高达2.31%[2]。这种现象说明,大多数发达地区仍旧是金融资源的汇集地。尽管从某种程度来讲,甘肃省的文化资源优势为甘肃省文化产业的高速运转构筑了重要基石,但是由于全国金融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甘肃省的金融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满足情况不相适应,这就成为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重视度不足,且落实不到位

就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来说,虽然甘肃省设立了多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文化产业近年来的资金支持力度有了大幅提升,政府也放宽了市场准入标准,但是由于政府及金融业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度不足,且落实不到位,以致于大量专项资金流失于大中型文化企业,鉴于在甘肃省文化市场中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占据主导,因而也直接促使中小型文化企业基本很难获得资金扶持,只能依靠自筹资金谋求企业发展的现状,无疑使全省陷入了投入颇巨但受益范围有限的投资困境。在社会投融资这一方面,由于甘肃省对文化市场的开发能力有限,无法通过文化市场的价值吸引社会资本,更难实现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资金投入的不足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导致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只能停留在规划设想阶段。总的来说,不能解决资金投入落不到实处这一问题,就无法让文化产业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对文化产业资金流向监管力度不足

基于当前甘肃省金融在对文化产业的资金监管方面还不够公平、规范,并且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因而即便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但能否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仍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此外,由于不少生产经营者将追逐高额利润当作唯一目标,无视市场规则,导致市场上非正当竞争异常激烈。再加上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流向监管力度不足,使得许多投资无法产生其应该产生的利益,因此,现在不仅要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更要加强金融对甘肃省文化产业的资金流向监管力度,合理有效的对文化产业大发展采取一系列手段,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金融专业人才缺失

甘肃省金融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的另一问题就是人才资源缺失。首先表现为人才专业结构的不均衡。由于甘肃省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经济水平也相对落后,在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因此存在高素质人才“引不来、用不好、留不下”的问题;其次表现为人才区域分布的不均衡。从整体人才分布状况来看,当前,甘肃省大多数金融产业的人才普遍集中于全省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例如兰州等,而那些地处偏远地区的金融产业则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人才,想要将人才留在本地发展更是难上加难;最后,由于地处甘肃省偏远地区的金融产业大多数经济水平有限,因而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的配套方面还是在人才管理机制方面,都是较为落后的,即便有幸引进一批优秀的专业化人才,也很难让他们从中寻求到合适的岗位,而一旦岗位与技能不匹配,势必会影响到优秀人才专长的有效发挥以及对企业最大价值的有效实现,这直接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进而促使人才自然流失[3]。

三、影响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因素实证

(一)模型的构建

该模型所采用数据来源于1999—2015年的《甘肃省统计年鉴》、《甘肃省发展研究》、《甘肃省金融年鉴》、《国家数据》等,分别确定了6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分别为x1文化从业人员年工资、x2甘肃省地方财政文化支出、x3甘肃省家庭人均文娱类消费支出、x4文化娱乐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5文娱费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6甘肃省上市文化企业平均产业增加值,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对相关关系进行建模与分析。通过Granger等检验得知,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对文化产业的产值可以带来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政府对文化支出费用的增大,也是直接引起文化产值变化的又一个原因;最后,文娱费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也将直接导致文化产业产值IDE增加。

由于 ADF检验已经确定了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平稳的,因此本部分建立因变量文化产业增加值LNY与从业人员年工资LNX1、地方财政文化支出LNX2、家庭人均文娱类消费支出LNX3、文娱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LNX4、文娱费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LNX5、上市文化企业平均产业增加值LNX6的回归方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于直接对变量回归将导致多重共线性等问题,因此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首先得到如表1的回归模型系数表。

表1 回归模型系数表

回归模型系数表1中,变量LNX6的系数为-0.119,且T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大于0.05,所以LNX6的变量对应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判断模型可能存在异方差问题,因此为了消除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同时使回归模型系数更加准确,下面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方程结果进行修正,得到的回归模型系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归模型系数表

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残差满足白噪声序列,确定了该回归模型是合理的。

(二)实证分析结论

通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建立模型、自相关检验及异方差检验等步骤,可以发现该实证模型可以表述该模型所需表述的问题——金融倒逼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这一现象。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后,模型中存在的变量为甘肃省地方财政文化支出、文娱费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甘肃省上市文化企业平均产业增加值,并且根据系数检验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甘肃省地方财政文化支出、文娱费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甘肃省上市文化企业平均产业增加值对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由回归分析确定了地方财政文化支出、文娱费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市文化企业平均产业增加值与文化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即可以通过固定的数值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必将促进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以此作为牵引,进一步促进文化企业产业的增加值,从而提高整个文娱费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并且三个指标同时增长,最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增加值。

四、金融倒逼甘肃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一)逐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为了实现金融支持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成为当务之急。积极争取全国性或区域性商业银行在甘肃省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引进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强化对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的培养;以国有企业对战略调整以及集团发展的要求为依据,加强对与之相匹配财务公司的组建;尽可能的将一些具有租赁性质或者商业性质的金融企业发展起来;针对文化产业中的一些不良资产中小企业应适当的增加信托投资公司在其中所占据的比重;为构建银行、证券等金融自律性组织提供有利环境等。开拓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成功与否,与金融和文化产业联结中的中介系统(文化产业对应的投融资平台)密不可分。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知识产权、信用评级、信息查询等功能的金融中介机构刻不容缓。完善行业信息并拓宽信息的发布途径,提升信息的发布速度;由政府先行引导,运用高新技术为金融文化产业搭建起满足金融市场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市场规则来实现对金融文化产业的有效运作,并善于采用行之有效的金融手段进行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尽可能的促进甘肃省文化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的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调整优化甘肃省文化产业结构,尽快形成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等一系列举措对实现甘肃省文化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二)提高金融业发展水平

在金融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背景下,甘肃省文化产业如果想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实现文化产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大发展,各金融机构首先就应结合形势需要,对文化产业的行业特点以及运作发展规律等做好认真的考量,针对与文化产业特点相符的信贷产品,应努力做到金融创新,力求实现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和细化。在此基础上,各金融机构还应注重对多层次全方位资本市场的开发,以便拓宽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提高文化企业的收益率;其次,面对金融文化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各金融机构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注重对保险服务的进一步完善。针对一些为文化产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应加大支持力度,尽量采取联合担保或担保与保险结合的形式实现对金融投资风险的多渠道分散;再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应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对多种金融业务等的综合利用,为广大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进而提高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最后,文化企业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各金融机构应及时帮助企业完善治理机构以及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便在增强信息透明度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消费者等的合法权益提供切实的保障,进而更为有效的推动金融文化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提高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从某种程度来讲,甘肃省当前的金融文化产业正处于难得抓住机遇和奋力爬坡的黄金时期。通过金融手段来促进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较通过其他手段,更有力且迅速。甘肃省把金融促进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不断加强了与其他金融文化产业的联合,与此同时,甘肃省政府也开始着手进行文化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旨在建立甘肃省金融文化产业担保风险补偿金;建立政府、银行、文化产业和保险公司多发合作机制;建立文化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鼓励和支持银行金融机构成立文化金融服务团队,力求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实现;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文化产业中的专项资金提供创新型方案,并为产业专项资金的投资创建一个产业发展基金会等,以便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保险等机构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完善文化资源评估抵押办法,健全文化产权交易体系,加快文化资产证券化转化,切实推动文化资源价值转化;搭建“银政企”文化产业融资平台,建立文化企业投资项目库,推动银企对接;鼓励文化企业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进一步提高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是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有力保障。

(四)加强金融监管

一方面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大对金融的立法力度。借鉴发达省份经验,梳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现有法律法规,结合金融特点加大基础性立法工作。建议明确金融交易主体的职责权利、行业准入门槛、交易行为规范;修订和完善金融法律体系,补充制定有利于金融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行业法规;建议制定金融业公平交易规则以及安全法规,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文化投资的规章制度,使金融对文化产业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其在资金支持方面提供更多的保障。此外,文化产业类企业在进行贷款业务的办理过程中,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建立健全与完善的业务风险补偿体系,考虑到资金的安全性,极易促使这些金融机构丧失贷款动力,可见,文化产业所存在的这一风险性较高的特征与金融产品之间的冲突极为显著。为了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率,这就要求文化产业类企业应加快对担保等中介机构的建立,政府部门也应为风险补偿的实现出谋划策,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加强对金融的监管,以便为各类金融机构业务投资提供安全性保障[4]。

(五)大力培养与引进金融专业人才

要加强金融人才基础。首先,要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致力于在培育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同时,为金融的长远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本;其次,要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完善,做好对人才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维持现有金融专业人才,优化省内金融系统人才队伍的结构,促进人才专有化的实现;再者,甘肃省各级政府以及金融管理部门等在金融人才引进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到细化,力求有章可循,更好的实现人才的有效合作;最后,要做好对甘肃省教育资源的有利整合,通过对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等人才的选拔,并适当的对其加以岗位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以及人才队伍的自主培养等大有裨益。除此之外,还应构建起与人才需求结构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和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高等院校人才的实战能力,培养金融产业建设所需特色职业人才,实现人才与金融企业的对接。

[1]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周小华.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

[3]陶君道,2015.金融支持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5):12-17.

[4]杨齐,肖伟,2016.金融创新支持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甘肃金融(2):11-14.

(责任编辑:D 校对:T)

G124

A

1004-2768(2017)02-0015-04

2016-11-24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2016010202)

王俊(1980-),男,甘肃兰州人,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务;黄思达,男,甘肃张掖人,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猜你喜欢
甘肃省文化产业金融机构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