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沛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 101500)
对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几点认识
秦 沛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 101500)
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对外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面临人口、资源巨大压力,地质环境承载力有限。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的需求,在加强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正确应用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区域+重要风险源(点)”相结合的监测网建设,有针对性开展监测。按城市地质工作的“两快、三高”要求,加强监测工作综合研究。发挥“首善之区”的示范作用,为“北京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奠定基础。
矿山环境;监测;北京
2014年7月1日《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正在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侯金武, 2014;王延亮,2014)。“办法”明确了目前我国地质环境监测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范围,把矿山地质环境作为主要监测管理对象。同时,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2016年8月,《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地质勘查发展规划》发布,将“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之一。这些都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矿产资源较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人口、资源压力巨大,环境承载力有限,加强监测工作非常必要。
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历史长河中,逐渐向资源(尤其是土地、水、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而形成城市(群)。因此,城市的发展大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务必加强地质环境工作。
北京市矿产资源较丰富,截至2015年底,共发现各类矿产127种。矿山总计1661个,在生产固体矿山登记数为35个,实际开采为12个。
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复杂。主要是:①资源损毁较严重,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不够。据调查,尾矿库和煤矸石堆压占破坏土地、植被生态资源约13000 hm2,产生废渣石约400万m3,煤矸石约1100万m3。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且对此开展的系统评估研究较少。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土、大气环境影响防控与研究。近年来加大了治理力度,但仍有部分矿山未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已治理矿山仍隐伏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重金属污染、含水层破坏及开采固废降雨淋溶后对土壤、水产生影响)。初步预测,矿山开采中凿岩、爆破、运输等排放粉尘量约3000t/a,对水体及空气有一定影响。③矿山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不足。基础资料多采用以往调查数据,不能及时准确更新。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建立市—区—乡镇三级监测体系。系统研究不足,无法实施预警。
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点明显。一是类型齐全。既包括采空塌陷、地裂缝等矿山地灾,又有地下水疏干、地下(表)水污染和压占土地、土壤污染等。二是影响面广。对京西及北部局部生态涵养区及零星的平原区地质环境有一定影响。三是分区明显,山区采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地面塌陷等矿山地灾和地下水疏干、煤矸石压占土地为主;平原区则以水、土影响为主。
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实行了比较严格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评估机制。近年来,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发展较快。监测内容更加丰富,技术手段更加全面。
我国较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制定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统筹考虑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针对典型矿山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完成了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区域小比例尺矿山地质环境填表调查(普查)。2009—2010年,国土资源部相继颁布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治理、监测工作。同时,加强了监测研究,在湖南冷水江等地区开展了10个典型示范区的建设(侯金武等,2014)。2014年7月,《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颁布,2015年9月,《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发布。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正在逐步开展。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矿山环境千差万别。矿山地质环境的多样性、特殊性以及其所处环境承载力差异、区域经济社会条件不同,其监测内容不尽相同。“规程”只对监测对象、基本内容方法进行了规定,缺乏系统的分析评估;注重“点、面”监测而无法形成立体式和区域性监测;主要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缺乏对区域性环境承载力的考量。因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为首都,北京城市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谢克昌,2016),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宜居的世界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面对人口、资源巨大压力、脆弱的生态和有限的环境承载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必须注重这些特点,充分遵循“城市地质”工作规律。
因此,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应当以保护水、土资源,最大限度提升生态涵养区环境承载力,提高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宗旨。监测重点是矿集区(生态涵养区) 矿山开采对水土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含3个层次:首先是矿集区水土及生态资源占用和损毁(地貌、植被、生态环境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破坏;水土流失;土地压占)。其次,要充分考虑矿山开采及尾款堆积产生粉尘、噪声对空气质量和人居安全的影响。再次,要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对人居、交通等安全的影响。
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是既要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开展的基础性监测工作。同时,必须考虑城市建设、发展对地质环境的要求,突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又要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环境要求,兼顾协调、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基础性工作
“规程”是针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提出的技术要求,也是监测工作的技术基础。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应当依照“规程”要求,首先针对人居安全、水土环境等有直接影响的“直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基本监测。
“办法”从管理层面对监测提出了基本要求,推进“办法”的落实不仅能够有效保障监测工作的开展,又能确保监测工作与国家层面有效对接,与全国保持同步。
3.2 开展“区域+重要风险源(点)”相结合的监测
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以及人类工程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科学。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必须把握其基本地质规律。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不局限于矿山范围内,其对整体流域的水土环境都有影响。同样其所处水土流域对其亦有影响,水是矿山地质环境的主控因素之一(范立明. 2015)。
因此,在基础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风险源(点)进行适时监测,对矿集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不同流域开展整体区域性监测。既要考虑本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又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出发点,统筹考虑上游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开展区域性监测,加强对下游影响进行预警。
3.3 推进监测工作综合研究及示范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遗留问题较多,全国差异较大。管理政策、技术标准对直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关注较多,而区域性的系统影响研究较少。
北京市近年来加强了矿山地质环境工作,开展了全面的现状调查评价、治理和规划工作,工作基础较好。因此,在及时开展基础性监测和区域性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工作项目,按城市地质工作的“两快、三高”要求(卫万顺等,2016),加强科技创新,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工作。
重点是矿集区及影响流域高精度的综合调查评价,矿山开发重金属对周边水土环境影响,煤炭开采对地下水影响,矿山开采废石(渣)堆积区综合治理恢复方法,引发矿区地灾的地质力学问题和深部应力变化监测技术。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综合经济社会、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加强监测系统建设。
3.4 建设综合性监测体系
开展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总目标。
因此,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应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即按照“统一规划、严格标准、联合管理、改革创新、协同互助”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扩大区域生态空间。
对生态涵养区(矿集区)和重要水源地等按流域有重点(水、土)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逐步建立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综合性的(即综合地表与地下、直接与间接、点与面、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
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积极推进“办法”贯彻,依照“规程”标准,做好基本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出发点,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开展以区域(面)、重要风险源(点)相结合的监测。
要体现“首善之区”,加强科技创新,针对性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影响研究。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有关地质工作,进行示范工程建设,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起到引领作用,推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以促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建设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矿综合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为“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建设奠定基础。
范立明,2015. 保水开采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基础[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42(1):1.
国土资源部,2014. 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R].
侯金武,2014. 地质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之基[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41(3):3.
侯金武,李明路,2014. 加强我国地质环境监测的政策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41(4):4.
王延亮,2014. 开启地质环境监测法制新纪元[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41(6):6.
卫万顺,郑桂森,于春林,等,2016. 未来五年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J]. 城市地质,11(2):1-5.
谢克昌,201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EB/OL]. 2016-08-11[2016-11-23]. http:// qoofan.com/read/rGxQEZXK89.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0287—2015) [S].
Some Understandings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Beijing
QIN Pei
(Beijing Ge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1500)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issue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formulated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chnology Regulations. These public document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and technical aspects. Beijing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mining. As China's political, cultural, foreign exchange, scientif i 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Beijing is facing enormous pressure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has limited capacity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under the big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synergy,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 fully consider the demand for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a world city, strengthening basic work, and use relevant technical standards properly.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nitoring network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 important sub source (point)” and make the monitoring work targeted. According to "Two Fast, Three High" requirements of the city geological work,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monitoring work must be strengthened. We should use the exemplary role of "national capital"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Beijing mi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Beijing
X 830;TD167
A
1007-1903(2017)01-0082-04
10.3969/j.issn.1007-1903.2017.01.014
秦沛(1963- ),男,高工,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及矿山地质环境研究。E-mail:101qinpe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