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要点

2017-03-24 15:37程生平李昆冈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交叉口城市道路路线

程生平,李 瑛,李昆冈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城市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要点

程生平,李 瑛,李昆冈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基本要求,结合现行技术规范,从文件总体编制要求出发,到工程设计、实施方案、具体技术指标等,从各方面论述了文件编制的技术要点,力求针对性强、操作方便,为城市道路设计及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城市道路;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要点

0 引言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分为前期咨询和工程设计两部分,一般指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经主管部门批准,工程设计可按一阶段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在工程设计周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前期可行性研究的深化,也是后续施工图设计的统筹。本文根据《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结合现行技术规范,对城市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整理,将条款应用与规范紧密结合,形成技术要点,方便设计人员使用的同时,加强质量过程管理。也希望本要点能在使用中,对纠正和预防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主要任务及成果

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进行编制,以可研阶段已确定的总体方案为基础进一步进行节点方案细化、优化、比选并提出推荐方案;明确工程规模、设计原则、技术标准;深化设计方案,确定拆迁、征地范围和数量;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及建议,其深度能控制工程投资、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准备的要求。

初步设计工作的成果是初步设计文件,文件可按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工程概算书三部分编制,设计说明书也可与工程概算书合并。

2 基础资料

(1)《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文件;

(2)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分区规划》、《市政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资料;

(3)拟建道路初步地质勘察报告,沿线河道水文资料;

(4)拟建道路沿线现状及相交道路、桥涵、地下管线、地上杆线等资料;

(5)拟建道路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资料,沿线比例尺不小于1∶1000数字化地形图;

(6)其他相关文件。

3 编制技术要点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应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要求,以及《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 37-2012)(以下简称《工程》)、《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以下简称《路线》)、《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以下简称《路基》)、《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以下简称《路面》)、《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以下简称《交叉口》)、《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以下简称《抗震》)、《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以下简称《无障碍》)、《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以下简称《防洪》)等的要求。

技术要点包括文件总体要求、道路专业、市政管线、公众利益、环保等18项。

3.1 文件总体要求

(1)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完整,设计是否达到《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要求。

(2)初步设计文件具有上阶段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和意见,对特殊复杂的可研和规划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评价。

(3)方案如有重大变化调整,是否具有相关的论证或批准文件。

(4)阐明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规划背景、设计道路在规划道路网中的功能定位。

(5)总体设计原则符合要求。

(6)总体方案布置合理,需要进行深化论证的给出方案比选。

(7)分期实施工程有远近期结合方案,近期实施方案合理、可行。

(8)明确需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3.2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1)根据可研阶段交通量预测结果进行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

(2)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应与可研保持一致,并满足《工程》3.1、3.2要求。

(3)道路建筑限界、最小净高应满足《工程》3.4.2、3.4.3的要求。

(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路面结构设计使用荷载标准符合《工程》3.5.2、3.6.1的要求。

(5)道路抗震标准满足《工程》3.7.1的要求。

(6)防洪/潮、排涝标准选择满足《防洪》2.1.1、2.1.2要求。

3.3 横断面

(1)机动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符合《工程》5.3.2、5.3.3的规定。

(2)路侧带、分车带的设计符合《工程》5.3.4、5.3.5规定。

(3)路肩设置符合《工程》5.3.7,《路线》5.3.8的要求。

(4)道路横坡符合《工程》5.4.1的要求。

3.4 平面

(1)直线的设置符合《路线》6.2.1的要求。

(2)平曲线与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置符合《工程》6.2.2、6.2.3、6.2.4 的要求。

(3)圆曲线超高的设置符合《工程》6.2.5、《路线》6.4.3的要求。

(4)圆曲线加宽的设置符合《工程》6.2.6、《路线》6.5.1的要求。

(5)各级道路的视距设置符合《工程》6.2.7、《路线》6.6.6的要求。

3.5 纵断面

纵断面设计应在全面掌握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竖向规划,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合理处理道路、管线、地下水位等的高程关系,保证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与强度。

(1)机动车道最大纵坡、道路最小纵坡符合《工程》6.3.1、6.3.2的要求。

(2)纵坡的坡长、非机动车道纵坡、竖曲线符合《工程》6.3.3、6.3.4、6.3.5、6.3.6的要求。

(3)合成坡度符合《工程》6.3.7、《路线》7.4.2的要求。

3.6 线形组合

当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 km/h时,必须注重平、纵的合理组合;当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 km/h时,首先应保证行驶安全,在此前提下,正确运用线形要素的规定值,在条件允许时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组合。

(1)线形组合设计满足《工程》6.4.2、《路线》8.2.1的要求。

(2)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且满足《工程》13.2.5、《路线》8.3.1的要求。

(3)隧道及其洞口两端的道路平、纵、横技术指标符合《工程》13.3.5、《路线》8.2.2的要求。

3.7 交叉工程

3.7.1 平面交叉口

(1)平面交叉口设计符合《工程》7.2.3的规定。

(2)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符合《交叉口》3.3.3规定。

(3)进口车道的宽度符合《交叉口》4.2.9的规定。

(4)进口道展宽段长度与渐变段长度符合《交叉口》4.2.13的规定。

(5)公交停靠站的布设符合《交叉口》4.4.7的规定。

(6)人行横道的设置符合《交叉口》4.5.4的规定。

(7)环形交叉路口中心岛的设置以及环道的车道数、宽度、断面设置符合《交叉口》4.6.2、4.6.3的规定。

(8)高架桥下的平面交叉,由于受高架桥墩、柱的影响,通视条件较差,通过交通组织和交通标志、标线布设,确保视距和交通安全,且应满足《交叉口》4.8.1的规定。

3.7.2 立体交叉口

(1)立交出入口间距能保证主路交通不受分合流交通的干扰,并为分合流交通加减速及转换车道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立交出入口间距不足时,设置集散车道且满足《工程》7.3.7的要求。

(2)立交匝道横断面、平面线形、纵断面设计符合《交叉口》5.3.1、5.3.2、5.3.3的规定。

(3)立交匝道横坡与超高符合《交叉口》5.3.4的规定。

(4)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的设置符合《交叉口》5.5.3、5.5.4的规定。

(5)立交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符合《交叉口》5.3.5的规定。

(6)立交区域的公共汽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及人行系统设计符合《路线》9.3.12、9.3.13的规定。

3.7.3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1)各级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2)无人值守或未设置自动信号的平交道口视距三角形满足《工程》8.3.4的要求。

3.8 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

(1)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应安全、连续、舒适,不宜中断或缩减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有效通行宽度。

(2)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置符合《工程》9.2.4、9.2.5的规定。

(3)步行街的设计符合《工程》9.2.6的规定。(4)非机动车道设计符合《工程》9.3.1的规定。

3.9 公共交通设施

(1)公交专用车道的设计符合《工程》10.2.2、10.2.3的要求。

(2)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站的设计符合《工程》10.3.1、10.3.2、10.3.3 的要求。

3.10路基

(1)回弹模量及湿度状况符合《工程》12.2.2要求。

(2)路基设计高度符合《工程》12.2.3要求。

(3)填方路基填料强度、基地基表层处理满足《路基》4.3.4、4.3.8的要求。

(4)压实度满足《工程》12.2.4的要求。

(5)路基地表排水设计满足《路基》5.2.7的要求。

(6)填方路基、挖方路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路基》6.2.3、6.2.6要求。

(7)路基工后变形满足《路基》6.2.8要求。

(8)支挡结构设计时构件承载能力、作用于支挡结构上的荷载计算及基础稳定性计算与设计满足《路基》6.4.5、6.4.6、6.4.7的要求。

(9)在既有城市道路下进行暗挖施工时,道路顶面位移及路表变形满足《路基》6.5.3要求。

(10)软土地区路基的稳定验算、沉降计算符合《路基》7.2.3、7.2.4的规定。

3.11路面

(1)路面设计基准期、交通等级等设计要素满足《路面》3.2的要求。

(2)路基设计回弹模量满足《路面》4.1.2要求。

(3)垫层厚度满足《路面》4.2.3的要求。

(4)基层类型及最小厚度满足《路面》4.3.2的要求。

(5)面层各结构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各类沥青面层的厚度满足《路面》5.2.1、5.3.3要求。

(6)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满足《工程》12.3.3、《路面》5.4.1、5.4.2要求。

(7)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满足《工程》12.3.4、《路面》6.2.2、6.2.5要求。

(8)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总厚度满足《路面》6.2.6对最小防冻厚度的要求。

(9)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步行街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时满足《路面》6.3.10要求。

3.12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1)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选择符合《工程》14.1.4的要求。

(2)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符合《工程》14.2的要求。

3.13 管线、排水和照明

(1)管线工程的设计符合《工程》15.2.2的要求。

(2)道路排水设计符合《工程》15.3.1的要求。

(3)道路照明设计符合《工程》15.4.1、15.4.2要求。

3.14绿化和景观

(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符合《工程》16.2.2、16.3.2要求。

(2)桥梁、隧道景观设计符合《工程》16.3.3、16.3.4要求。

3.15公众利益和公众安全

(1)道路工程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标准进行设防。路基、挡土墙抗震设计应满足《抗震》8.2.1~8.2.6、7.2.1~7.2.7的要求。

(2)无障碍设施范围、设计应满足《无障碍》4.1.1~4.1.3、4.4.5 的要求。

(3)道路应避开泥石流、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当不能避开时,必须提出工程和管理措施,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营。

3.1 6环境保护设施

(1)环境敏感点的处理措施适当。

(2)重要路段或住宅区道路进行防噪声、降噪声设计。

3.1 7实施方案

合理安排建设计划工期,制定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

3.1 8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具有技术先进性、已建项目的可靠性、拟建项目的适用性、针对问题的合理性、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性。

4 结语

本文结合现行技术规范,从各方面论述了文件编制的技术要点,针对性强,操作方便。规范所对应的技术指标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本要求,是设计人员的“底线”,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采用极限指标。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对技术指标有所突破,应有充分的依据,即设计单位可以根据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采取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来解决问题,但应进行相关专题设计及专家论证。

U412.31

B

1009-7716(2017)12-0037-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12.011

2017-07-24

程生平(1976-),男,甘肃武威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道桥设计及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交叉口城市道路路线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画路线
信号交叉口延误参数获取综述
找路线
珠海金鼎转盘交叉口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