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顺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7-03-24 14:44陈丽
参花(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安顺市安顺文化产业

◎陈丽

对安顺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陈丽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立足于安顺市的现状,加深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找出一条适合安顺文化产业发展的、具有黔中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

文化产业 发展 对策

一、安顺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8%以上,增幅远远高于全省25%的平均水平。2015年,安顺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二位。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1.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中国十大文化发现”之一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有全球罕见的关岭“中国龙”“海百合”古生物化石群,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的故居,有备受关注的“三线文化”以及布依、苗、回、仡佬等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2.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安顺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贵州省西线旅游中心,全市风景区面积占整体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的1%和贵州省4.2%的比例。境内有黄果树和龙宫两个闻名遐迩的国家5A级风景区,有堪称“不可思议”的神秘的格凸河等六个国家4A级风景区,以及花江大峡谷、夜郎湖等省级风景名胜区。这些构成了安顺最有魅力、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旅游文化资源。

3.文化活动品牌优势。我市有以夜郎文化、牂牁文化、三国文化、屯堡文化、“三线”文化为代表的多元特色文化品牌,以布依、苗、回、仡佬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以王若飞故居、陆瑞光陈列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陈法、谷氏三兄弟等名人为代表的人文文化品牌。

二、安顺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传播力不强,缺乏影响力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但这些最具安顺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还没有真正形成安顺的城市传播符号体系。市级主流媒体、民营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传播力有限,文化产值对GDP的贡献力不高。

(二)市场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

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不高,“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缺少龙头骨干企业。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产业链不长,结构不合理。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创意、研发、制作水平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多处于建设期内,产业效益暂未体现,带动作用尚未发挥。文化创意能力不强,与科技、金融、制造业的融合不够密切。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展示交易平台、创意设计孵化平台、中小文化企业孵化平台等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

(三)文化附加值不高, 缺乏吸引力

目前,既叫响又叫座的文化品牌少,附加值不高,活力不强,缺乏发展后劲。品牌缺失,也缺少打造品牌的规划布局,制约文化产业长足发展。

(四)文化人才匮乏,缺乏创造力

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十分匮乏。消费文化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IT、动漫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比较薄弱,专业人才缺乏、水平低、结构失衡的问题较突出。

三、安顺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逐步转企改制。

(二)培育壮大市场,全力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升级。提升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拓展开发户外运动、旅游演艺、旅游商品、运动健身、度假休闲等产品。二是推进文化+大数据融合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大数据中心,形成市级创意孵化、科技创新、投资融资、展示交易、产业联盟等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三是推进文化+大扶贫发展战略。抓好文化产业扶贫试点,以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为平台,以产业为抓手,带动全市广大农民创业、就业、增收。四是推进文化+大健康产业。以健康科技和健康服务为支撑,以特色文化为内涵,以兴东大健康文化产业园、百灵生态文化园等为重点,打造集总部基地、文化体验、孵化创业、会展基地、新技术研发、休闲养生、产业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健康文化产业集群项目。

(三)推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发展

一是抓项目招商引资。要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和包装推介,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把符合安顺实际和产业政策扶持方向的项目纳入项目库,通过“深圳文博会”等平台,引进大项目、大资金、新技术。二是抓龙头文化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做大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带动群众文化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抓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采取“政府引导扶持、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重点推进一批行业性产业基地建设,如黔中国际屯堡文化生态园、兴东大健康文化产业园、云马厂“三线记忆·美丽风景”文化旅游等项目的建设。

(责任编辑 王曦)

陈丽,女,本科,贵州省安顺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安顺市安顺文化产业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安顺市石材集中采购中心举办揭牌仪式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有创新可借鉴的“塘约经验”——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考察报告
“安顺市金钟老年大讲堂
——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举办
寻味贵州——安顺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安顺市中通快递配送模式分析研究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