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夏
如何在服饰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张春夏
在服饰设计专业中培养创新型人才,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点,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教学氛围,学校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舞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服饰设计专业 创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
在服饰设计专业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说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将其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基础性教育来实施,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服饰设计专业中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同时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在这两个层面的要求中,创新精神是学生首先需要具备的,有创新意识而没有创新能力,“创新”两个字就是空中楼阁,无法进行真正的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意识的基础,创新能力可以丰富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所以说提高创新能力是创新精神的理性支持,而使学生拥有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和主观条件。
在服饰专业中,如果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设计观念的更新,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会缺乏丰富的表现力,从而显得僵硬。服饰教学中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服装专业的学生对于服装专业的热爱和执著。
服饰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是重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和前提,专业教师的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在服饰设计专业的各项课程中,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教师讲授后,学生进行设计后亲手做出实物,属于实践课程。教师在讲授课程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泛雅教学平台或者翻转课堂等方式,这两个教学平台都是大连艺术学院为全体教师和学生配备的,这些教学手段可以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泛雅教学平台或者翻转课堂中,可以设置很多的启发式例子,穿插进教学中,会让学生在常规的学习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完成每一门作业的时候,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与学生一起在做实物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能力。创新思维观念的更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在实践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掌握何种能力,应该会什么,应该知道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这样,才会真正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锻炼出来。
创新教学氛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培养课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要在所学的知识中进行创新,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创新课堂的引导者,学校作为资源提供者,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舞台。与学校合作的服装企业,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想法变为实践,学校的大力支持,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非常多的资源,在创新实践阶段,会更大胆地质疑现有的知识,并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更容易实践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创新精神,营造出实践出真知的教学氛围。
在现代的我国社会中,各种知识的快速发展,使社会上不停地出现新的行业,而作为衣食住行第一位——衣的需求,也变得多种多样。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社会中消费者的多样化的实际需求,而作为未出校门的学生,在汲取知识的现代社会,了解快速更新换代的知识和多种多样的客户需求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授课教师的讲授,以及授课教师的指导。这样一来,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跟得上知识的更新换代,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了解兄弟院校新学科的发展,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最重要的传授者,除了要拥有强大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了解心理学、教育学,更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明确人才的能力需求方向,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服饰设计专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所有的专业老师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合适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实践出真知,学生每一次的创新思维,都有其创新能力作为支撑,学校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检验平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创新思维是否符合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组织各种活动来支持学生自主探索,教师作为辅助,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自信心和敢于创新的勇气,这正是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质所在。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本文系大连艺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YZ201602)。
张春夏,女,硕士,大连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