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应斌
高职地质专业建设改革初探*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为例
冀应斌
专业建设改革;“一平台”;“两载体”;“三价值”
当下,地质行业面临的困境越来越突出,传统地质专业学生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地质技能大赛应运而生,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风向标,构建了地质专业建设的工学结合的“一平台”,即形成校级—行业—国家级技能大赛平台。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每年利用校技能节推广矿产地质勘查赛项,分教师组和学生组比赛,结合学校实际和行业比赛规程制订技能大赛方案,并将比赛内容融入常规教学中,以选拔优秀教师和学生参加校级技能大赛。师生在技能节上展示地质技能,有效促进了地质专业建设。
“两载体”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职业院校组建专业教研室团队,地质企业组建江苏地勘单位。教师团队深入企业,企业技术人员深入学校,让专业了解市场,让市场融入专业,做到二者完美衔接,共同推动地质专业建设改革。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融入项目、充实教学,学生融入企业、夯实技能,以此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升、理念更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技能。三是素养与技能的相融,人才的培养无外乎素养与技能“两载体”,加大力度提升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水平,专业建设将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一)在地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价值
第一,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开发。项目组编写完成了技能大赛课程“矿物岩石学”的实践校本教材,矿物岩石学作为地质技能大赛矿产勘查赛项的专业基础,为项目教学结合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项目组编写完成了《地质编录技术》实践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在常规教学中进行了到运用良好的运用。
第二,融入项目教学结合法。深入企业项目现场,让学生、教师脱离传统的书本理论,主动参与到相关课程的实践改革中。如矿产地质勘查岗位技能教学,教师在实践中更新了矿物岩石学、综合地质编录技术、地质软件制图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提炼出更具实效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在地质专业教师培养方面的实践价值
首先,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学校与江苏省的相关地质单位合作,让教师参与其最新地质项目的开发工作,深入了解项目操作流程。通过企业项目教学结合法,让教师解决实践技术难题,教师的技能得到更大提升。同时,企业项目的开放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方法过时、所授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其次,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通过实践应用,让教师有项目可申报、有方向可研究。学校鼓励项目组教师申报关于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方面的校级重点课题,并结合企业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发表地质勘查类论文,使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最后,推动教师改进评价方式。在传统专业教学中,教师常以期中、期末考试的分数来评价教学效果。现在,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平台,通过企业项目教学结合法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将项目训练技能应用到常规教学中。如“矿物岩石学”课程由书面考试评价改为现场鉴定岩石矿物,“地质编录技术”课程则改为独立完成项目岩心编录及地质图件编制现场评价,使学生达到企业的技能要求。
(三)在学生素养与技能方面的实践价值
一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是系统性、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传统专业,突破原有集中教学的传统培训模式,采用新的技能项目训练方法,重点解决了相关技能课程如“矿物岩石学”“综合地质编录技术”“地质软件制图”的改革难点,核心课程与企业岗位的衔接也更紧密,学生毕业就能到相关技能岗位工作。
另一方面,促进专业对口技能就业。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让教师、学生提前知晓就业岗位、就业技能。在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模式下,技能大赛选手都成功考取了全日制本科继续深造,毕业后或进入江苏地质勘查技术院从事地质编录技术员工作,或进入选矿公司从事选矿技术员工作。后期跟踪发现,学生地质技术过硬,在单位颇受欢迎。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
G717
B
1005-6009(2017)44-0079-02
*本文系江苏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2016年度校级重点课题“五年制高职地质专业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竞赛有机结合研究”(课题编号:XJZD2016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