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门友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许门友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文化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重要意义,对文化自信的深层内涵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其中包括文化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求文化自信,文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要求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立场要求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根本价值;要加强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要倍加珍惜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革命文化,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主动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对外来文化要在辩证取舍后消化再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服务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还应科学地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势,把握文化发展的有利机遇,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不断推进文化的创造,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新成就,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建设网络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网络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外来文化
文化自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文化自信的内涵、功能、核心,以及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化自信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1-9]。国外学者则对文化认同、族群认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等进行了相关研究[10-12]。但总体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等问题,尤其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九十五周年的讲话把文化自信作为我们党必须增强的“四个自信”之一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来, 怎样进一步深化文化自信相关问题研究,尚需学界付出极大的努力。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3]。在这里,他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作为最根本的自信的地位,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性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就中国共产党强调文化自信的深层考量、理由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加以论述。
众所周知,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的一大理论贡献。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提到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他对文化自信更进一步加以阐释。这就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把文化自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彰显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同时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和推动者。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也在不断增长,这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文化利益在内。我们党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精神文明进步,推动科技发展,才能进一步彰显和不断发展我们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文化自信正是我们党的先进性使然。
二是要进一步凸现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一种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甚至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也都是建立在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文化的发展和支撑,这些都谈不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14],“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15],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3]。这就深刻阐明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如果只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不讲文化自信,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就是不完整的。我们党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三是要表明我们党的鲜明文化立场。文化立场就是“文化的芯片”,中国共产党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立场。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各种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融日益明显。在这个文化发展的百花园中,既有代表人类文明进步要求的文化,同时也有各种消极的、落后的,甚至反动的文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我们在积极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西方敌对势力也乘机利用文化交流,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企图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会上流行的以西方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和指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普世价值观”就是明证。因此,我们党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表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保持文化发展的中国特色或者民族特色,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腐朽、反动思想文化的侵蚀。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3]如果就文化方面来讲,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盲目自大,因为我们是有着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的,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经产生过五大古代文明,即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其他四大文明因种种原因,或中断,或消失,唯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华文化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伦理观,就是忠孝、仁爱、诚信、大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首先要自己修身,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自己要修身,全家人都要修身,还要把家里的道德伦理和治家的方法延伸到治理国家上去,最后达到天下“平”,这里的“平”是均衡、和谐之意;世界观,就是天人合一。此处的“天”并非“神”,而是大自然,人不是大自然生出来的,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对于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完全有理由自信。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始得到重视和弘扬,充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下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重要作用。
第二,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党,长期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激励中华儿女积极投身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对于广大人民以满腔的热情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建设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和人民解放思想,敢为天下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先后形成了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精神资源,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是人民大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在今天仍然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努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个过程中,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了极大的引领带动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体现文化发展的先进性,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就需要不断发展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第三,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已被实践所证明。文化的力量是最核心的力量,也是最强大的力量。首先,文化中内含着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特质,它对人们发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古代先贤们推崇那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革命先烈那种“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伯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视死如归精神等,都有着一颗宏大的理想信念所支撑;抗日战争时期,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热血青年从祖国各地越过艰难险阻奔赴延安,就是因为延安是他们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是他们实现理想的圣地,这就是信念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其次,当代中国的巨大进步使得我们党、我们国家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显著增强。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代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根本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对于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的优秀道德思想和革命文化不断得到弘扬,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人们充满着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都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感召和凝心聚力作用正在日益显现。二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它之所以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发展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不断发展壮大,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能够不断创新,特别是理论创新。可以这样说,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富于理论的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党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能够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举办北京奥运会、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充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凝聚力,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给予充分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党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极大认可,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增强文化自信,绝不是喊一喊口号就可以的,它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不断地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加以推动。实事求是地讲,坚持文化自信,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推进、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但只要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5]的要求去做,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实现。因为这三个“来”从根本上深刻回答了我们的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则。
(一)文化自信之“不忘本来”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传统的文化根基,如果这些文化根基丢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也就割断了,自身的文化特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就要做到“不忘本来”。第一,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抛弃,也不能守旧复古或者厚古薄今。我们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价值,积极加以传承和弘扬。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能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上,的确存在着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倾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社会上,“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15]。第三,要倍加珍惜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在中国人民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党和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革命文化凝结着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丰厚滋养。革命文化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在,有的人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虚无历史,随心所欲地戏说中国革命历史、消解红色经典,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进行任意歪曲甚至丑化等,对于这些任意歪曲历史事实、诋毁革命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行径,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要坚决予以抵制和回击。
(二)文化自信之“吸收外来”
对待外来文化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只有自信,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当前,我们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就要对外来文化采取正确的态度。第一,要开放包容。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文化也是多元多样的,并且各有短长。我们要促进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必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这正是其生生不息、经久不衰的根源所在。历史上的汉、唐、宋、明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都很频繁,使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中不断丰富壮大。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各种外来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第二,要辩证取舍。开放包容不是盲目崇外,学习借鉴也不是照抄照搬。对于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优劣并存的外来文化,决不能“照单全收”,要进行分析、比较、鉴别,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尤其是对于那种以文化开放、文明互鉴为名进行文化渗透,搞西化、分化图谋,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三,要消化再造。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不能搞简单的“物理嫁接”,而要进行有机的“化学反应”。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必然导致“消化不良”。只有经过消化吸收,才能体现它的营养价值。吸收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印度的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原因就在于其中国化、本土化。因此,在当代,我们要使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就必须把它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实需要、人民的接受习惯相结合,使其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适合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服务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这样它才具有生命力。
(三)文化自信之“面向未来”
坚持文化自信,不仅要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和外来文化,而且还要科学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势。第一,要正确把握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的有利机遇。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多元化格局,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有利机遇和条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这也是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有利契机。这些有利于我们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第二,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提高、社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意识。因此,只要我们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不断推进文化的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历史和时代的、更加辉煌的文化。第三,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新成就。网络信息化是当代新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它不仅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极大地改变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以及丰富文化生活、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文化建设。譬如,网络技术催生出的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领域、内容。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实现文化的消费享受、创作生产和交流传播,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中国文化建设必须顺应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努力建设网络文化强国。
提出文化自信是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强调增强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度理论自觉,对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秦志龙,王岩.论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问题——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理论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2):47-51.
[2] 郭岩,陈文斌.论习近平生态文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4.
[3] 丹珠昂奔.中华文化自信的价值引导、根本基础和基本方法[J]. 民族论坛,2017(1):4-8,20.
[4]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机制探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7(2):56-60.
[5]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 红旗文稿,2010(15):4-8.
[6]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 红旗文稿,2010(16):4-8.
[7]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J]. 红旗文稿,2010(17):4-9.
[8] 刘芳. 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 思想理论教育,2012(1):8-13.
[9] 王南湜,侯振武.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何以可能[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8):13-17.
[10] 约瑟夫·拉彼德,弗里德里希·克拉拖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M].金烨,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11] 安迪·班尼特,基恩·哈恩一哈里斯.亚文化之后:对于当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M].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文化译介小组,译.孟登迎,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
[12] 马库斯·拉斯金.民主与文化的反思[M].周丕启,王易,张晓明,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0.
[1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14]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N].人民日报,2015-10-15(2).
[15]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N].人民日报,2016-05-19(2).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 strengthening approaches
XU Men-you
(School of Marxism,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Shaanxi, China)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per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the basic ways to enhance cul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lways represents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including cultural interests, and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quire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eepening of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law of th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quire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st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on the persistenc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also require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excellent revolutionary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the fundamental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ecome the fundamental value to gather th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We should strengthe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ctively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trengthen the role of Marxism guiding ideology;we should cherish and carry forward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ads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to create,tak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foreign cultur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world culture dialogue and exchange,digest and reconstruct foreign culture after the dialectical choices,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keeping our own culture as the base and making use of that of others to serve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Chinese people, and scientifical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for cultur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power; we should focus on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culture in the great creation of the people;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new achiev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ccelerat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ild a network culture powe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ltural power; network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revolutionary culture; foreign culture
2017-02-04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ZD01)
许门友(1964-),男,陕西山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G122
A
1671-6248(2017)02-0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