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法课堂“智慧”起来
王 玉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在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书法教师,要积极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样态,让书法课堂有规有矩;充分挖掘汉字中的思维智慧,让书法课堂有情有理;讲究教学方式智慧,让书法课堂有趣有效,不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书法课堂;教学样态;教学方式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审美和诗意。学习书法,是对汉字书写的探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立足课堂,潜心钻研,创设充满智慧的书法课堂。
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是教师开展书法教学的主阵地,是传授书法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主渠道。然而,审视当前的书法课堂,普遍存在着质量低、效果差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教师不重视备课;不重视课前准备;没有能力当堂范写;教师讲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学生练的时间;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等。
为改变这些弊端,在学校“书法童子功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的引领下,教师们积极探究书法课上课的模式,将书法习惯、书法知识、书法技能和书法文化进行融合,落实在每堂课、每个环节、每个学生中。在教学方式上,学校结合书法教学的特质制定了“结合儿童生活、凸显汉字特点、注重习惯方法、关注章法品式,强化体验实践”的六步备课要点,构建以“导入新课,示范模仿,精讲多练,品评巩固”为基本框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师们积极开展开门研课、小组磨课、大组观课等多种形式的研讨,在实践中不断丰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书法课程以汉字教学为中心,“站立”在孩子中央,“站立”在课堂中央。
汉字是书法的骨架,书法是汉字的灵魂。在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中字音、字形、字义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不仅如此,汉字还有灵性、有思想,有情感。“美”是身披羊皮大衣、顺服上天旨意的人;“罪”是人行为非法、陷入罗网的情形;“哭”是犬发出的哀号;“喜”是敲着鼓张着嘴巴大笑的模样……书法和做人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到书写技艺和育人结合的闪光点,在教学中实践“书以导行”。
1.写好主笔与责任担当。不少汉字构字都有明显的主笔,如丰、甲、米、申等字中间的竖就是主笔,正直挺拔,犹如人的主心骨。书写时须向上下伸展,起支撑作用,借此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要有坚定的中心骨,所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有明确的核心价值观,要堂堂正正做人处事。再如云、央、贵、素等字,中间的横是主笔,书写时须向左右伸展,起平衡作用,就如一个有担当的人,能勇于承担职责,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2.间隔分配与三思后行。有一些字大部分由横和竖组成,如三、非、疆、重、曹等字,虽笔画长短参差,但笔画间距相等。书写之前要先想好笔画的长短和距离,做到心里装框架,下笔如有神,如同我们做事、说话要三思而后行,有规矩也要有变化。
3.承接呼应与团队合作。左、更、持、武等字笔画看似毫无关联,但笔画间有着承接与呼应关系,写时要有机地圆融笔画间的衔接形式、运笔方式、运笔行气中的技巧,做到笔断意连。这犹如一个团队分工明确、精诚合作、重点突出,而团队中的个人又彼此配合、相互照应、协调发展。
4.穿插避让与和谐谦让。许多合体字都是由单个的独体字组成,当独体字成为合体字的一个部件时,就不可能按独体字原来的方式书写,否则,就会出现相互冲突的情况。合体字中交接的部分要写得靠拢、紧凑,一些笔画须变形、缩短或改变方向,这就是避让;另一些笔画则充分舒展,这就是穿插。穿插和避让是字形结构中一个重要的技巧。如紫、繁、案、教等字需要我们顺势下笔,穿插避让,灵活变通,就好比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审时度势、收放自如,要学会与周围的人相互谦让,和谐共融。
另外,在观察与练笔中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沉稳内敛的个性、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学生从一笔一画中变得更细致、更坚韧、更刻苦、更上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指导学生书写,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要运用多种生动的教学方式,一次次带给学生惊喜与体验,让他们时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课堂中来。
1.采用简短儿歌,轻松掌握要领。
儿歌简洁明了、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在书法教学中适当地穿插儿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促进快乐书写。一位老师在执教《捺》一课时,先以儿歌指导书写准备,“头正身直两臂开,两脚分开与肩宽。按勾顶助紧握笔,凝神静气把字练”;讲解时归纳书写要领和运笔步骤,“从轻到重自然行,按笔平拖轻出锋”“起笔较轻短,转笔右下行,渐行渐按笔,捺脚要重按,平拖后收笔”;最后辨析两种捺的异同,“斜捺滑梯样,平捺像波浪,轻起右下行,捺脚像大刀”。这些生动有趣的儿歌凝聚着教师智慧,引领着学生轻松领悟了书写要领。
2.运用现代技术,给予直观感受。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讲解或临帖,受其手段的局限性,难以让全体学生都看得清、学得透,而运用了多媒体实物展台、屏幕实时录像、回放功能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可以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使之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如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图像等资料,让学生对书法有直观的了解;播放书法名家故事、创作背景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背后的艰辛,激发书写动力;在练习时播放《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音乐,创设轻松宁静的氛围,让书写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3.扣住关键之处,巧妙突破难点。
学生在书写中普遍存在着读帖不细致,运笔不得法,位置摆放不合理等不足,教师要思考良策,积极引导,可以运用以下形式。一是让细节“慢”下来。课件中,毛笔依照正确的笔顺缓慢书写,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手随之书空,学生清晰地看到毛笔笔锋在纸面上行走的轨迹,感受其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二是让部件“变一变”。如“林”字,运用动画让两个“木”经过“变形”“瘦身”,合二为一,让学生明白穿插和避让的构字原则,生动形象的动画引导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三是让笔画“移一移”。在指导读帖“伯”时,一位教师出示了好几个有细微差别的撇,让学生对照范字找到正确的那一撇,点击撇画拖移到米字格相应的位置中,并交流别的撇与之有何区别。依照这样的方法陆续拖移了其他的笔画,拼成了规范的“伯”字,让学生领会了该如何依据方向、长短、粗细、曲直等方面细致读帖,如何依据米字格及首笔确定笔画位置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是为作品“评一评”。教师可以把范字和学生的作品,或者选取不同学生不同层次、某个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展示、比较、评价、反馈,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明辨优劣,扬长避短,实现越写越好的效果。
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说,要想加强民族自尊、自信,一定得让孩子们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让汉字在我们下一代身上好好扎根。我们书法教师要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充满智慧地创造性地开展书法教学,在有规有矩、有情有理、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引领孩子们感知美、探索美、创造美,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与书写境界。
J292.1
B
1005-6009(2017)85-0054-02
王玉,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江苏镇江,212003)教导处副主任,高级教师,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京口区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