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
初中书法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张卫东
书法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不一,学习心态不一,书法功底不一,这给组织书法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带来一定困难,需要打破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教学,从“普及型书法教育”和“提高型书法教育”两方面齐头并进对书法分层教学进行实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书法;分层教学;实践
在手机、电脑的冲击下,书法艺术越来越远离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水笔的大量使用使得书法运用更是远不如前;学生个体书法基础、兴趣程度的差异等因素,使得初中书法教育在艰难中负重前行。如何重拾书法的自信,让其独有的美感内沁学生心脾,外塑学生精、气、神?笔者所在学校历时十余年,不断实践探索“普及型书法教育”和“提高型书法教育”齐头并进的书法分层教学已渐趋成熟。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科学地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成几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将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在许多学科教学中的大量实践成果已证明,分层教学更加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的客观实际,更加强调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时施教。
书法教育的课程目标不应是整齐划一的,应允许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书法练习的目标要求,并在书法中表现为达成目标所做出的积极行为。
因此,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是辩证统一的,而书法分层教学正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主要教学策略。
普及型书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书法教育实践中,力求坐姿规范,执笔准确,硬软相结合,以硬笔为主。对于有相当基础的学生,则另辟蹊径、因材施教,满足特长生需求。
1.分项组织。
普及型书法教育,保质保量全员参与。一是编制适宜练习教材。2014年我校为了适应书法教学需要,集全体美术教师之力,编制了一部吸引力大、可操作性强的钢笔字书法教材,深受学生的欢迎。二是制定科学管理制度。在学校层面实施“专家讲授—班主任(美术老师)指导—集中反馈”的书法教学模式,确保书法教育落地见效。每天中午12:40-13:10之间的半小时是全校范围的书法教学时间,并将之纳入学校课务计划之中,与年终绩效相挂钩。聘请校外硬笔书法家到校以电视直播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从笔画入手,重点讲授字的结构组成。
提高型书法教育,组织参加书画社团。一是分层参加书画社团。组织有浓厚书画兴趣、拥有相当基础的学生参加书画社团,并对“宏砚”“春芽”两个书画社团进一步分层教学。低级书法水平的学生参加“宏砚”社团,高级书法水平的学生参加“春芽”书画社。二是严格社团管理。书画社团制定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确保社团活动有固定场地、有资金保证。每学期组织开展书画成果展示和评比。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每年春节前夕,书画社团进社区、商场为广大市民书写春联,展示书画成果,已成为我校书法社团的年终保留节目,市电视台、日报社、广播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好书法的热情。
2.分类指导。
普及型书法教育,提供多层次书法指导。一是提供高水平书法指导电视直播。聘请具有教师资格证、在社会上有良好口碑的、拥有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以上身份的书法家担任校级书法教育指导老师。通过校园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方式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现场面授。严格把关书法教师的授课水平、技巧和责任心,并进行相关技能考核。二是不断提升兼职教师指导水平。班主任、语文或美术教师跟班参加书法学习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书法素养,使其尽快适应书法教学之需。三是实施“生生互动”指导。充分发挥书法优秀生作用,担任书法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内学生书法作品的指导。
提高型书法教育,丰富高层次指导供给。一是沉下身——深入学习书画理论。学校图书馆定期订购《荣宝斋》《书与画》《中国书画报》等专业书画报纸刊物。从阅读入手,与语言综合知识的提高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书,扩大视野,提高文史知识储备。书画社团指导老师定期与学生共同学习书画理论,不断提高书画理论水平。二是请进来——书法名家结对指导。近年来,我校先后邀请泰州地区书画名家花明、时彭年、贾广慧、纪松、曹洋、朱玉桂、刘强明、冯卫东等来校与“宏砚”“春芽”书画社学生见面,对学生书法作品进行点评,现场创作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目睹书法家用笔、用墨,实际操作书法的技巧,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三是走出去——积极参加高层次书画观摩。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前往泰州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聆听书画名家讲座,观摩名家书画作品。用名家书法理论指导与滋润学生的书法理论基础,接受正能量的书法理论与技法。
3.分层训练。
无论是普及型书法教育还是提高型书法教育,均离不开一定量的书法技能训练。应努力设计多层次、不同要求的书法练习项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一是体现难度梯度。书法题型的设计应由易到难形成阶梯形,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分层训练时,还可以通过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不同层次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同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书法素养的提高。在书法作业和练习的设置上,应在内容和数量上分类要求,既要让后进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又要让优等生不会因为太容易而简单应付;既要让后进生反复练习,掌握课内知识,又要让优等生有时间涉足课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二是做好思想转化。对待中等生,特别是做好那些素质好、努力程度不够的学生的思想工作。那些素质不高但努力肯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应当成为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榜样。
4.多元评价。
书法教育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从以往过于重视书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到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评价。评价的主体从单向性转到多向性和交互性;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
普及型书法教育,建立量化激励机制。一是常态化展示个人最优书法作品。每周一次,将每名学生的自评最优的书法作品展示在班级走廊“翰墨留香”区域。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择班级、年级最优秀作品参加校级作品展示。二是常态化设立书写质量分值。学生每天都需要通过书写完成作业,书写质量是检验书法教学效果的最有效考量。在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作业书写量较大学科中注重对学生书写质量的褒奖,在考试评分和平时作业评分中设立书写质量分值。像阵阵涟漪一样,不断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热情。
提高型书法教育,建立展示竞赛机制。一是在醒目位置展示优秀作品。在学校教学区、实验区、学生活动区,布置师生优秀书画作品,这既是一种荣誉,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引领与导向,鼓励更多的同学喜欢书画艺术,与书画结缘。二是推荐参加各类比赛展览。每年举办一次校级“银杏杯”师生书画(硬笔字)比赛,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教育局和多部门举办的书画评比展览活动。在每年一度的市中小学生书画活动中我校均有众多学生披金夺银,取得佳绩;每年中考省市重点中学艺术特长生录取中都有社团学生的身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书法教师要敢于实践,敢于探索。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建立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减少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同时,也激发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求知欲,尽可能让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书法教学效率,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沃兴华.中国书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钟明善.书法基础与欣赏[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3]胡宇晴,书法分层教学的原则和措施[N].《青少年书法》,2004(23).
J292.1
B
1005-6009(2017)29-0077-03
张卫东,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江苏泰州,225300)工会主席,高级教师,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泰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泰州市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泰州市南社文化促进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