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的民间习俗,最早见载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盛行于唐宋时期,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现在,我们选择几首用心读一读,感受古人辞旧迎新的情怀。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这首诗是诗人任山西巡抚时所作,虽然写的是除夕之夜的寒冷,读来却给人春天般的暖意。语言平白轻松,彰显出诗人的铮铮骨气和积极上进的精神。
守岁
(北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苏轼曾以除夕为题作《馈岁》《别岁》《守岁》三首诗。《守岁》一诗中,诗人借描述新春佳节民众守岁风俗,感叹人生苦短,用形象的蛇蜕皮比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自己要抓紧时间做事。一个“恐”字表露出诗人永远向前的人生态度。
除夜雪
(南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南宋诗人陆游的这首诗写的是瑞雪在除夕之夜降临,预示明年的丰收;诗人来不及举杯庆贺,赶着写迎春的桃符,字里行间满是迎新春的喜悦。而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写的则是新年第一天的热闹、欢乐景象。大家可以对比阅读这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