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 王 默
阳光中,我们低吟浅唱
——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 王 默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可以在阳光中低吟浅唱,渴望着那份心灵的宁静。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的阅读情趣培养,而诗歌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以及现代诗歌中有着宝贵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指引下,我们可以看到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我们也在进行着变革,虽然也在重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中考的内容中过多的是课本当中的知识,越有经验的教师就越会把握出题点,在诗歌教学中,他们更加倾向让学生直接背诵知识点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真正的诗歌教学不应该是这样,而应让学生在不断的情感吟诵去中体味情感。
诗歌的魅力在于诵读,在低吟浅唱中我们总会感受到文化的韵味,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读诗的时候,总是不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认为读只是一块敲门砖,学生并不会在读中感悟出什么,而赏才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思想背离了语文标准的要求,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朗诵环节。事实上,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在读和思中感受最美好的情感,自主性的阅读就像是一鸿清泉,荡涤掉学生内心的污垢,带给他们灵魂的升华空间。
例如,在初中语文《冰心诗三首》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去反复的读,前两首诗歌的内容并不是很复杂,也许每个同学都可以读出冰心的母爱,可以感受到那种在母亲的怀抱中依偎的满足和幸福感,在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先体会其中的情感。在情感的配合下深情的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做出评价,无论是情感的融入度,还是学生的朗读基调和朗读的语速,都让学生自主进行评价,从而使其越读越好。学生在读中感悟出来的东西是我们教师用多少言语也无法表达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意会的知识是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比金子还珍贵的学习力量,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读出感觉,方显韵味;读中思考,方露才情。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诵读,诗歌贵在感受那音乐美、画面美和韵律美。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一种无形的力量的感染下去体味诗歌的魅力。
读后要赏,赏是诗歌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教学方式,而只有自主赏析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融入诗歌中,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那份文化底蕴。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侧重于自我的讲解,忽视学生的自主赏析,总是不相信自己的学生,这样是永远也无法实现自主学习的。诗歌文化的底蕴还是应该由学生自身去体会和感受,这样的赏也并不是完全的放开,教师也应该给予其恰当的指导。
例如,在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去进行自主赏析。当然了,我也并不是将课堂完全的交给学生,引导的同时我还充当了他们学习的一个伙伴。自主诵读后,我引导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这一个问题就可以将全诗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解析。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我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学生赏析的热情也很高涨。很快学生就发现了,这首诗歌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自主赏析的部分需要教师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后给予学生空间和自由,当学生赏析后,教师要做出评价,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正确的方向去理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走进诗歌的灵魂,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该去努力的方向。
每首诗歌都有着浓厚的情感,狄德罗曾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我们只有看到了那些情感,才可以看到那潜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故事。学习诗歌必须要将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融入进去,才能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例如,在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了情感融入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蕴藏的无穷魅力,这首诗歌体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其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形象的写出了初春时节的景物特征。为了让学生充满感情的去学习这首诗歌,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春天的视频,杨柳岸堤的清新,湖畔的微风吹拂着嫩绿的柳枝,一切都是那么的萌动,那么的让人喜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再次诵读的时候,学生明显多了一些情感在其中。而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这首诗歌的哪句,原因是什么,学生们热烈的展开了讨论,讲述了关于春天的种种,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情感可以使诗歌更具有魅力,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他们的学习情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被激发出来,从而为学习诗歌奠定基础。
总之,阳光中,课堂上,需要师生之间的默契的融合,尤其是诗歌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诵读中养成一种自我赏析诗歌的习惯。只有这样,诗歌才会焕发出应有的光彩,才会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的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