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被子里填充啥
宋朝以前尚无棉花,所谓的“绵”都是丝质的。棉花是宋末元初才从其他国家引进中国的。那么,在没有棉花的时候,古人在被子里填充什么呢?
富裕的人家,用“绵”填充被子。普通人家条件好一点的,用“敝绵”填充,而所谓“敝绵”,是指破败的丝织衣物碎片。穷人往往连“敝绵”也用不起,就往被子里絮芦花、杨柳絮、茅草等,明代高濂的《 遵生八笺.起居安居笺》中有:“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 “二十四孝”的故事中,闵子骞的后母给自己亲生儿做的冬衣里面絮的是“绵”,而给闵子骞做的冬衣里面絮的却是芦花。芦花保暖性不好,所以闵子骞一出门就被冻得瑟瑟发抖。唐宋时,随着造纸术的进步,人们还想到用纸来做被子。纸被以福建产质量最佳,宋代诗人陆游在收到朱熹从福建带给他的纸被后特作《谢朱元晦寄纸被》一诗赞道:“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绵。”明清以后,棉花成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弹棉花”这一行当也应运而生。此外,古时候有条件的人家也会用鸡、鸭、鹅的羽毛或羊毛来填充被子,现代人喜欢的“鸭绒被”“羊绒被”,在古代其实并不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