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谁为准

2017-03-23 15:05:46
同学少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柱子墨子小男孩

以谁为准

《墨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耕柱子受到墨子的批评后说:“老师,您这么严厉地批评我,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驾车上太行山,你认为赶牛好还是驱马好呢?”耕柱子说:“当然是驱马好。”墨子问:“为什么?”耕柱子说:“驱马,马可以跑得更快,牛则不然。”墨子说:“你就是这样一匹可以驱赶的快马啊!”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文学评论中,人们常常会提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这就说明,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会因个体的生活环境以及阅历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对待不同的人,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漫画中的两个小男孩,因为分数的变化,有过相似的奖惩经历。左边的小男孩,考100分受到了表扬,考98分就挨了批评;右边的小男孩,考55分时受到批评,考61分就得到了表扬。有人会认为,横向比较,分数高的得到的是批评,分数低的得到的却是表扬,这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可如果你还记得耕柱子的故事,你就会明白,这只是对二者的要求不同而已。如果把评判两个人的标准定成一样的,而忽视了个体原有基础的差异,难道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公平”吗?

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孟子则对这种方法予以继承和完善。孟子认为学生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个人修养极好的学生,只须稍加引导,就好比及时雨施加于草木,会迅速地生长发育,成为楷模;第二种是长于德行的学生,经过熏陶之后,便能成为德行卓著之人;第三种是长于才能的学生,经过点拨就会成为通达多能的人;第四种是各种资质都一般的学生,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解惑释疑,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第五种则是因地点和时间的关系不能当面授教的学生,可以闻知老师的道德学问,借自修的方式进行教育。如果说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这样的理念才是真正从个体发展角度出发的思考所得,值得现在的我们反思学习!

认同世界上人与人之间都会存在差异的事实,我们就不应该用完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不同的人,而应避其所短,扬其所长,促使每一个人都能走向属于自己的完美空间。当然,要采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好这个矛盾,就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思考,毕竟那不是一个巴掌或一个吻可以解决的!

整体评价:

这是一篇立意深刻、见解独到的考场佳作。文章开篇用·耕柱子的故事自然引出主题,指出“不应该用相同的标准要求不同的人”,继而结合文题材料与孔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展开论证,思路顺畅,内容充实,有理有据,论述充分,结尾重申论点的同时,也将思考引向了更深的层次。

(王淦生 评价)

(责任编辑 张毓春)

猜你喜欢
柱子墨子小男孩
城里有朋友
故事会(2022年14期)2022-07-20 04:52:19
希腊遗址
“聪明”的小男孩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观察:长廊和柱子
孩子(2020年9期)2020-09-16 06:29:36
小男孩
“墨子号”与墨子
儿童时代(2017年14期)2017-10-13 08:14:34
萌萌哒的小男孩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中国诠释学(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5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