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宇
黄庭坚的“食时五观”
◎刘洪宇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政务、生活之余,对养生颇有研究,曾写过一篇《食时五观》的文章,提出了独特而深邃的“饮食养生”观点,主要是跳出饮食来谈养生,这是一种新理念的养生观,对后世影响较大。
想到要经过耕种、收获、舂碾、淘洗、饮煮等许多劳动,还有畜养杀牲等事,自己一人饮食,须得十人劳作。食物来之不易,一定要懂得这一点,否则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饮食观。
要检讨自己德行的高下,具体表现在对亲人的孝顺,对国家的忠贞,对自己的修养。如果这三方面都尽到了努力,那就可以对所用的饮食受之无愧。如果有所欠缺,则应感到羞耻,不能放纵食欲,无休止地追求美味。
一个人修身养性,须先防备饮食“三过”,即不能过贪、过嗔、过痴。见美食则贪,恶食则嗔,终日食而不知食之所来则痴,是为“三过”之谓。《论语·学而》有“君子食无求饱”,背离这一条,就大错特错了。
要懂得五谷五蔬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了解饮食养生的道理。身体不好的人,饥渴是主要病症所在,所以要以食当药,做到“举箸常如服药”。
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意即任何时候都应有远大抱负,使自己所做的贡献与所得的饮食相称。《诗经·伐檀》所说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表达的也是这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