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10)
甘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10)
人们还常常把情愿、乐意去做的事,用“甘”字来形容,如成语“心甘情愿”。《诗·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雕墙。”这里的甘有动词的意味,表示嗜好、乐于的意思。
我们还把美好的食物称为“甘旨”,《韩诗外传》卷五:“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人们亦称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为“甘雨”,如《诗·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孔颖达解释为:“云甘雨者,以长物则为甘,害物则为苦。”意思是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雨称为甘雨,反之就是苦雨。还有如“甘腝”,指甜香软熟、奉养老人的食物,有时还把味美的食品称为“甘脆”,《国策·韩策二》载:“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
中医学认为,五行与五脏相配,脾主土,其味为甘,即甘味之物(包括食物、药物)都是归于脾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所以脾虚的患者,可以适当吃一些甘味的食物和药物,如大枣、山药等等。
甘味的中药大多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的功效:偏于治疗虚证的滋补药,有党参、熟地等;偏于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有饴糖、甘草等。其中“甘草”以甘命名,又称“甜草”,由于它具有调和各种不同药性药物的作用,又称为“国老”。也常常应用于糖果和卷烟等产业,中医方剂中著名的经方甘麦大枣汤就是由炙甘草、小麦和大枣三味药物组成,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功效,临床上用来治疗精神恍惚、悲伤欲哭、烦躁不宁等心脾不足的病症。中医学还认为“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甘味药与辛味药相配可补阳气,治疗阳气不足的病证;而甘味药与酸味药合用可滋养阴液,以用于阴津不足之证。
甘味补脾在实际应用上一定要分析具体情况后才可应用。如属脾虚证,则可适当用甘味食物或药物进补,而若是脾经湿热等证则不可盲目进补,否则会造成脾土壅阻,加重病情。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人体的阴阳平衡,任何问题都要掌握一个度,过度则会为害。五味对人体也是这样,要平衡适度。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所以饮食五味应当适宜,平时饮食不要偏嗜。像当今社会上很多富足之人,平时嗜食肥甘之品,时间一久会造成人体代谢紊乱,诱发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
总之,甘是一种美味,但是美味不可多食,我们祝福所有的人都会时时甘甜,岁岁甘美,更重要的是五味调和,阴阳平衡,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