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岐
万全《养生四要》养生观
◎马凤岐
万全,又名全仁,字事,号密斋,为明代著名医家。万全的祖父与父亲均是儿科医生,其除了继承家学,精通儿科以外,对内科、妇科以及养生之学亦有颇深的造诣。《养生四要》即是万全在养生学方面的著作,该书对其养生理念与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据毛德华先生所著的《万全生平著述考》记载,万全于1499年出生,1582年离世,享年83岁,在当时来讲,已属高寿。这与其对养生的深刻认识以及亲自实践是分不开的。
《养生四要》一开篇即提出了养生的四种方法,其在卷之一中云:“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夫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慎动者,谓保定其气也;法时者,谓和于阴阳也;却疾者,谓慎于医药也。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保定其气则不疲其枝矣;和于阴阳则不犯其邪矣;慎于医药则不遇其毒矣。”从中可以看出,万氏的养生四法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而再对其进行总结,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即保全正气、躲避外邪。其中“坚忍其性”的寡欲和“保定其气”的慎动是为了“不坏其根”“不疲其枝”,即保全人体的精气;而“和于阴阳”的法时和“慎于医药”的却疾则是为了“不犯其邪”“不遇其毒”,也即躲避外邪。下面就对其养生的四种方法一一进行阐述。
在对待人之欲望的问题上,万氏引用了《孟子·告子上》中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以及孔子在《礼记》中的观点“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认为饮食与色欲是人的正常欲望。万氏不同意方士所说的“必绝谷、必休妻而后可以长生”,认为此等乃不近人情之说。
对于男女之事,万氏赞同孔子所说的“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认为古人所讲的“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考虑深远。万氏从《周易》的角度对此作了诠释:“大衍之数五十,天地之中数也,阳数二十五,阴数二十五。男子三十而娶,因其阳常不足,故益之以五;女子二十而嫁,因其阴常有余,故损之以五也。是故长男在上,少女在下,则震兑交而为归妹也。少男在上,长女在下,则良巽交而为蛊也。归妹之吉,帝乙以之。蛊之凶,晋候之疾,不可为也。”对于平时的保养,万氏认为女子当耗其气以调其血,方用七损丸;男子当补其气以固其精,方用八益丸。
万氏在书中指出,精血难成易败,不应过多耗泄,如云:“男子十六而精始溢,女子十四而血乃泻,成之何其难也!男子八八而精竭,女子七七而血尽,败之何其易耶!以十年所生之精血,尚不免于百半之用。”同时,万氏还批评了世间一些以御女为长生之术的人,认为此等方法“非以养生,适以害生也”,容易罹患淋沥之病,为疽为肿。
关于饮食之事,万氏继承了《黄帝内经》中的饮食观念,认为“五谷为养,五畜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不可过也,过则成病矣”。饮食之五味,各有所生,各有所伤,具体而言,“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此五脏之生,本在五味也。多食酸,则伤肝;多食苦,则伤心;多食甘,则伤脾;多食辛,则伤肺;多食咸,则伤肾,此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也。故五味虽所以养人,多食则反伤人也”。对于饮食偏嗜之人,万氏告诫:“嗜有所偏,必生有所偏之疾矣。”所以,要提醒自己不能多食。对于伤食所致的食积,分为热积与冷积,热积者,伤肉食面食、辛辣厚味之物,宜原物汤送服三黄枳术丸;冷积者,伤瓜桃生冷冰水之类,宜原物汤送服木香清积丸。所谓原物汤,即以所伤之物,同韭菜捣烂作团,火烧存性,取起研细,煎汤作引。
酒之一物,万氏认为虽然可以陶冶性情,疏通血脉,但容易“耗气乱神,烂肠胃,腐筋膜”,所以告诫人们不可沉湎于酒。书中还提出了病酒者的治法,认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葛花解酲汤或十枣汤来进行治疗。
万氏最后还强调了顾护脾胃的重要性,认为:“人以谷气为主者,脾胃是也。脾胃强则谷气全,脾胃弱则谷气绝。全谷则昌,绝谷则亡。人于脾胃,可不知其所养乎!”而养护脾胃的方法则是《黄帝内经》所言的“食饮有节”。
万氏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宜常清静。如书中云:“故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七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便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指出养生中令心清静的重要性。
万氏在此卷中指出人体有五志所伤、五劳所伤和四损,五志所伤即“暴喜伤心,暴怒伤肝,暴恐伤肾,过哀伤肺,过思伤脾”,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肾,久行伤筋”,四损即“视过损明,语过损气,思过损神,欲过损精”。五劳四损,虽有所伤,犹可治也。而五志所伤等神思之病,惟能自己乐天知命,将成败利钝置之度外,方可治也。
关于养生,万氏尤重调息,认为“息者,气也”。他指出:“善养生者,必知养气。能养气者,可以长生。”人们只知口鼻之气有出有入,而不知“目之气泄于视,耳之气泄于听,前后二阴之气泄于便溺,玄府之气泄于沛空”。所以,调气之要,不仅是调呼吸,还要“俭其视听,节其饮食,避其风寒”。
法时一卷,内容多据《黄帝内经》,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一篇,强调养生须顺天法时,按四时之气调摄起居生活。万氏曰:“凡天地之气,顺则和,竞则逆,故能致灾咎也。所以古先哲王,立四时调神之法,春则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顺其发陈之气,逆则伤脾矣。夏则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气得泄,以顺其蕃秀之气,逆则伤心矣。秋则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以顺其容平之气,逆则伤肺矣。冬则早卧晏起,必待日光,无泄皮肤,以顺其闭藏之气,逆则伤肾矣。”以此道出了四时作息不同的原因。他还针对《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提出春夏养阳要不忘济之以阴,使阳气不至偏胜;秋冬养阴要不忘济之以阳,使阴气不至偏胜。
至于饮食,也需顺应时令,如文中言:“月令,春食麦与羊,夏食菽与鸡,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彘者,以四时之食,各有所宜也。”万氏还对人们普遍认为的“夏月宜食寒,冬月宜食热”持不同意见,认为太热伤胃,太寒伤脾。夏月伏阴在内,瓜桃冰之类不宜多食,恐秋生痢疾;冬月伏阳在内,辛燥炙煿之物不可多食,恐春天目痛,秋生热厥。
未病先防的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论述,万氏对此亦重视有加。其引用邵子语“与其病后才服药,孰药病前能自防”,认为此言即是圣人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疾病轻重的施治,万氏指出:“善治者治皮毛,不善治者治骨髓。盖病在皮毛,其邪浅,正气未伤,可攻可刺。病至骨髓,则邪入益深,正气将惫,针药无所施其巧矣。”认为病邪浅时易治,病邪深时难治。
万氏指出,善于养生之人应当知道五种过失:“不知保身一失也,病不早治二失也,治不择医三失也,喜峻药攻四失也,信巫不信医五失也。”以此告诫养生须注意的事项。
万氏还特别强调无病慎药,认为药物大都有偏性,一味偏胜,则一脏偏伤,怎能不病?如张洁古云:“无疾服药,此无事生事。”所以,养生祛邪之剂,必热无偏热,寒无偏寒,阴则奇之,阳则偶之,得其中和,为制方之大旨。
文行至此,万氏《养生四要》的四种养生方法已作概述,文中多引万氏之语,以使诸位可以一窥万氏之养生思想。然方法虽好,若不实践,则收获不大,知行合一才能有益于自身。万氏在书中最后总结道:“养生之道,只要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而兼之以导引,助之以服饵,未有不长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