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用药莫忘定期查血

2017-03-23 00:42山东武凤香
金秋 2017年24期
关键词:药源性抗癌药镇痛药

◎文/山东·武凤香

由药物引起的疾病,在医学上称为药源性疾病。在药源性疾病中以血液病较为常见,有些药物可以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导致贫血、感染或出血。因此,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验血,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常见的药源性血液病有五种。

白细胞减少症 在药源性血液病中,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率最高,导致这种疾病的药物有近百种,比较常见的有抗癌药,抗生素中的氯霉素和链霉素,解热镇痛药中的氨基比林、安乃近、阿司匹林,抗精神药中的氯氮平、氯丙嗪。白细胞减少症病情一般较轻,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可能有疲劳的表现,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致病药物,并予以有效的治疗,以增强抵抗力,防止感染。

血小板减少症 发病率仅次于白细胞减少症。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奎尼丁、奎宁、磺胺类、利福平等。多数患者为突然起病,表现为刷牙出血,磕碰后患处青紫、不易止血,严重者还会颅内出血。女性患者可能有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多的表现。一般情况下,血小板数量在停药后1~2周内可恢复正常。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服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输血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是由药物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此病预后不好、死亡率高,是药源性血液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氯霉素是引起再障的代表性药物,骨髓穿刺对这种病的确诊十分重要。这种血液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与药物剂量相关,常因使用抗癌药及某些抗生素引起。另一类是特异反应,多发生于个别特异性体质者,与过敏反应有关,发生率较低,但不能自行恢复,死亡率高,常见于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惊厥药、抗甲状腺药、镇静药、抗过敏药等药物之后。

溶血性贫血 当红细胞破坏速度加快,超过生成速度时导致的贫血。其症状取决于溶血的快慢,急性者常在用药后1~2日出现,眼球发黄是最明显的表现,伴有黄疸、贫血、寒战、发热、乏力、恶心、全身酸痛、棕色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衰、尿少。慢性溶血,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伴有长期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磺胺、呋喃类及一些解热镇痛药容易导致溶血性贫血,发病后应立即停药,多能缓解并自愈。病人不要盲目使用铁剂补血,否则可能发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导致心衰。

白血病 虽然白血病在药源性血液病中并不多见,但死亡率高,所以更受人关注。长期使用某些抗癌药、氯霉素、保泰松、乙酰氨基酚、苯妥英纳、西咪替丁等,容易引起白血病。

猜你喜欢
药源性抗癌药镇痛药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医保抗癌药“消失”,亟须对症下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714个抗癌药药品降价
云南正式实施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服镇痛药六误区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从“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事件谈起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