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梦”是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组织实施,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反映浙江大地从1840年至1949年近现代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美术创作精品工程。
选择“杭州‘八·一四’空战”作为我的创作选题是有一定偶然性的。2014年11月11日,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组织召开的“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启动会议前,受邀参与创作的作者们先根据由省美协提供的此次精品工程创作选题目录,选择各自的创作题材,选题目录到我手时,中国画部份选题已所剩无几,在仅有的选题中,唯一有挑战性的就是《杭州“八·一四”空战》,脑海中出现的是用中国画的手法表现现代战争中大型机械间的搏斗,是飞机的钢铁结构与战火硝烟混杂的画面氛围,与同去的池师商量后决定选此题材。
另,此选题差一点被中国画组其他老师以不合适中国画创作为由退回组委会,这是题外话。
11月18日与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签订了创作责任书。
在接到创作任务前,对这一载入史册的笕桥空战,通过与此相关的影视剧观看及博物馆的陈列参观,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完成一幅大型的历史画,需要大量详实的资料,好在有互联网,开始的几个月一有时间就在网络的历史空间中漫游,逐渐地深入到事件的深处。
英雄高志航
抗战时期的笕桥航校
笕桥空战的英雄们(从左至右: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刘粹刚)
“八·一四”空战(1937.8.14),中国空军抗击日军飞机空袭杭州笕桥的作战,又称“笕桥空战”。
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以重兵向上海发动进攻。
1937年8月14日,即淞沪会战爆发后的第二天,日军鹿屋及木更津海军航空队18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14时50分由台北松山机场起飞,轰炸大陆沿海机场,其中9架飞临杭州笕桥机场上空,因华东沿海一带正值台风过境,乌云密布,能见度极差,投弹命中率不高。中国空军第4大队在高志航大队长率领下,驾驶霍克III战斗机腾空迎战,从云层上摸索到云层下,发现敌机后,立即占据有利位置,展开攻击。日机慌乱投下剩余炸弹,企图逃跑,但中国空军紧紧咬住日机,瞄准开火。一阵短暂的空战,高志航等人共击落日机3架,击伤1架,而第4大队仅有1架战斗机轻伤,首创中国空军抗战中一次空战4比0的光辉战绩。
此次空战是中国空军抗击日军空中袭击的第一次作战。首战获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日斗志,增强了战胜侵略者的信心。为纪念首次空战胜利,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霍克Ⅲ”驱逐机模型
《笕桥雄鹰—1937杭州“八·一四”空战》草图 陈虹
作为历史画所需应有人物、地点(空间环境)、事件及相应的服饰、道具等因素构成。
人物:我方—中国空军驱逐机四大队,参战飞行员:高志航、李桂丹、乐以琴、刘粹刚等。
敌方—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
地点:钱塘江流域。
气象环境:正值台风过境,乱云飞渡。
事件:现代化战争,空战。
道具:双方飞机型制,我方为“霍克III”驱逐机,敌方为“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为了更好的多角度描绘飞机的各种飞行姿态,特地购买了以上两款按比例缩小的飞机模型4架。
服饰:作为当时中国空军的作战服,根据年代久远的历史照片,只能有个模糊的大致形状,查看台湾上世纪70年代拍摄的金马获奖影片《笕桥英烈传》,片中的服饰为国民党空军赴台后的军服,也许当时中国空军初创时,几乎所有设备依靠进口,军服没有统一的制式。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设备有欧式、苏式和美式,最后还是两部国产电视剧《远去的飞鹰》《血战长空》中的服饰相对接近历史照片,最近播出的《东方战场》也能起到相互佐证的作用,这三部电视剧都详细描述了笕桥空战的过程。
《笕桥雄鹰—1937杭州“八·一四”空战》草图(局部) 陈虹
在基本厘清历史事件的各种因素后,慢慢地进入创作构思阶段。如果单一复制历史场境,只描绘双方战机的搏杀,很难表现主体人物的形象,因为飞行员操纵飞机时在机仓中只露出衣领以上部位,头戴飞行帽和防风镜,基本上看不清谁是谁。根据空战题材的特殊性,决定打破单一视线的时空关系,采用跨时空、多视角、天上地面相互重叠的画面结构,尽量表达出这一战役前后的历史空间。按此设想,最初构思是空中的战斗与地面为我军呐喊助威的民众同时以近景的形式出现在画面,空中与地面融为一体。没形成具体的画面前,一切都是模糊的印象。构图阶段,从开始以人物为主的方型构图到能容纳更多信息的壁画式的横向构图,接近了最初想要表达的设想。乌云翻滚,浓黑的猛兽般的巨大机械在空中上下翻飞搏杀,柔弱的人群挤作一堆,紧张地注视着空战的胜负,天空下毕竟是自己的家园。
2015年5月前,向组委会提交了表达初步设想的素描稿和水墨稿,经过两轮的审稿,基本同意了此画的画面结构,但对画面人物部分提出了他们的要求,认为画面的中心人物应以英勇的中国飞行员为主体,民众可以不表现。据此,决定先按要求放大稿子。
5月中旬开始制作原大素描稿,这一步骤是我个人的创作习惯,大型创作所涉及的物体间的疏密组合、相互关系及服饰、道具的细节,环境氛围的营造,可大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解决,特别放大到原大后的整体视觉感受会决定完成稿的整体画面效果。
在这一稿中,根据意见,以高志航与其战友刘粹刚、李桂丹、乐以琴时称中国空军 “四大金刚”的英雄群像占据画面中心。
画面右侧背景人物以蒋介石、宋美龄、周至柔和无名飞行员组成,特别前三人与当时中国空军的建设和“八·一四”一役的胜利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事件的推动者、决策者,对他们的肯定,是一种对历史的客观态度。
画面的左侧背景人物是观战的民众和在日机轰炸中幸存的儿童,儿童形象是“八·一四”空战前一天淞沪会战时日军轰炸闸口时一张历史照片的重现。画面中出现民众和儿童,是为了表现勇士们参与战争的意义—参与战争的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国民不受伤害。
整个画面两侧是空战场面,画面结构似展开双翼的巨鸟。
细节的处理也在跟进,台风过境时的翻滚乌云,激烈空战时的四射火焰,一旦具体到画面形象,都比较难处理,简单的做法也有,以浓淡渲染的方式也能出效果。恰好在画这张作品的同时,还在准备全国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工程选题之一的创作工作,翻阅资料时发现元明时期的宗教水陆画里的云彩很有特点,有适合改造成台风形象的感觉,试着在大稿上画了一截,效果很好,画面立刻呈现中国气派,有点意外。随之火焰问题也解决了,对业已完成的人物造型,也重新做了向传统人物造像趣味靠拢的改动。
6月初,素描稿完成,7月开始制作正稿,2016年6月,作品完成。
期间,经历了几次审稿和画面的调整。
在创作《杭州“八·一四”空战》的一年多来,每每在描绘这些年轻的面容时,都会产生一种莫名而由衷的崇敬感。80年前,就在我们城市的上空,他们像鹰一样在苍穹下保卫着我们共同的家园。■
《笕桥雄鹰—1937杭州“ 八 ·一四” 空战》草图 (局部) 陈虹
《笕桥雄鹰—1937杭州“八·一四”空战》草图 陈虹
笕桥雄鹰——1937杭州“八·一四”空战 200cm×850cm 2016年 陈虹
笕桥雄鹰——1937杭州“八·一四”空战(局部) 陈虹
笕桥雄鹰——1937杭州“八·一四”空战(局部) 陈虹
笕桥雄鹰——1937杭州“八·一四”空战(局部) 陈虹
笕桥雄鹰——1937杭州“八·一四”空战(局部) 陈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