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莲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01-02
玉米又名玉蜀黍,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而居第三位,单位面积产量居第一位,昔阳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是我县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想夺取玉米高产,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方面:因地制宜 选用优良品种
品种的选择是玉米生产的的第一步,是玉米生产成功的基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品种是玉米生产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生产上经常有品种选择不当而减产甚至绝收的事情发生,而对各种各样广告说明材料,选择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品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在本地区栽培环境下能够正常成熟的品种。在秋季第一次重霜来临之前,粒用玉米必须达到生理成熟或出现黑色层。虽然一般来讲晚熟品种的生产潜力比中、早熟品种大,但近年来随着育种的进步,中、早熟品种的生产潜力已得到提高,种植得当,产量水平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晚熟品种。因此,从成熟性来考虑,以选择在正常年份能够达到生理成熟的品种为适宜,尽量少用晚熟品种。但也不要选择生育期太短的品种,以免浪费光热源。
(二)选择生产潜力大、适宜性广的品种。研究与实践证明,生育期相近的品种产量潜力可以相差很大。品种的生产潜力不能由穗子的大小、穗行数、行粒数、粒深、双穗率和叶子竖立(紧凑)与平展等特殊性状所决定,品种的生产潜力体现在产量水平上。由于气候的不可预测性和多变性,要选择在多点、多地区、多环境下都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品种,也就是说选择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品种。
(三)选择高抗倒伏的品种。倒伏虽然与环境及栽培措施有密切的关系,品种的遗传差别也是影响倒伏的重要原因,选择抗倒伏的品种非常重要。
(四)选择抗病或耐病品种。病害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灾害,近年来品种改良更新的主要特点就是抗病能力的不断提高。不同地区主要病害的种类和发病的程度不同。如丝黑穗病是我县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品种的抗病性除参考品种的特性介绍、农技推广部门的品比试验外,还要参考其他农户的种植经验。
(五)选择实用品种。在目前的玉米生产中,大多数农户对新品种感兴趣。这体现了农民自身科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对新技术的渴求,但需指出的是新品种不一定适合需求,要选择与生产管理水平、土地肥力状况等相匹配的品种。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管理情况下,一些新品种并没有在当地经过多年品比和试验,能否适合本地区环境还不大清楚,种植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选择品种要从实用出发,切不要惟新是求。我县主推品种有京科968、京科665、宽成60、华为118、富友9号。
第二方面: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地块。播前要创造良好的土壤墒情,最好是秋灭茬、秋深翻、秋整地,耕翻深度应达到20—25厘米,整地要精细,使地块达到齐、松、平、墒、净、碎的要求,土层形成上虚下实,以利于蓄水保墒,预防春旱,从而保证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和种苗质量。
第三方面:适期播种
一、播期选择
针对我县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春播玉米的适期播种应以强墒播种为原则。春玉米的播种期,主要根据温度、墒情和品种特性来确定。
1、温度 玉米在水分、空气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播后发芽出苗的快慢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产上,通常以土壤表层5-10天时间已达到10-12℃时播种、(稳定就是至少有5-10天时间已达到10-12℃)播种过早、过晚,对春玉米生长都不利。
2、墒情 玉米种子发芽,除要求有适宜的温度、空气外,还需要一定的水分,,也就是说播种深度的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满足玉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因此,春季做好保墒工作,是保证玉米出芽发苗的重要措施,在墒情较差,播种期间干旱时间较长的年份,可调整播期,使玉米在生产发育的关键时期内避开季节性干旱。
3、品种特性 我国各地玉米品种很多,各有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特性。由于玉米品种特性不同,各有其适宜的播种期。经验证明,必须按照品种特性来掌握播种期,才能使各个品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育良好。我国种植的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种玉米生育类型,生育期长的晚熟种一般适宜于早播,迟播则在生育后期会遇到低温或早霜,不能正常成熟,降低产量和品质。至于生育期较短的早、中熟种可适当晚播。
玉米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播期应根据上述情况综合确定,通常在适期播期内,适时早播通常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同事籽粒容量高,收获时籽粒水分含量小,但过早播种,温度较低,玉米出苗缓慢,病虫害特别是土壤病害(如黑丝穗病)发病率大增。
昔阳县玉米播种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二、播种深度
掌握播种深度的原则是,要让种子处在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的土层,争取快速、整齐地出苗。玉米播种深度适宜,深浅均匀一致,才能保证苗齐苗壮。适宜的播种深度要根据土壤种类、墒情、种子大小和品种特性来决定,一般以5-6厘米为宜。在墑情较好的黏土,应适当浅播,以4-5厘米为宜。疏松的沙质土壤,应适当深播,以6-8厘米为宜。注意播深一致,覆土均匀。
在土壤水分较大的情况下不易深播,一般以3-4厘米为宜;而在土壤较为干旱的情况下,应适当深播。一般播种深度不要超过10厘米,超过10厘米,种子不易发芽和出苗。
第四方面: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建立良好群体结构,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密度适宜,群体结构较为合理,就容易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反之不仅产量不高,而且品质下降,浪费水肥资源,投入产出效益降低。
一、合理密植的原则和方法
1、品种特性。品种间耐密性有很大差异,品种间耐密性的差异主要是由株型和生理耐弱光能力的不同造成的。一般植株繁茂、高大品种宜稀,植株矮小、株型紧凑的品种宜密。我县玉米种植如先玉335、华农118等紧凑型品种,亩留苗3500——4500株左右,屯玉42、富友9号半紧凑型品种,亩留苗3000——3500株左右。品种的耐密性是一个品种生产性能的综合体现,不能仅仅根据品种的一二个特征如叶片的角度来确定,试验与实践是检验品种的耐密性的最佳方法。
2、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土壤和施肥水平与合理密植关系密切。土壤肥力高,施肥量大而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各种氮素用量下,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产量上升,达到一定密度后产量达到最大,之后随密度的增加产量下降,达到最高产量的密度为最适种植密度。
3、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供应能力是影响适宜密度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抽雄前后的一个月内,土壤水分状况对产量影响很大,此期严重干旱可导致玉米绝产。在干旱条件下,随密度增加产量下降。因此,确定播期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情况,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
第五方面:科学施肥
玉米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的农家肥和磷肥,一般在播种前底施足够量的有机肥和50㎏/亩的过磷酸钙。施用追肥应在拔节期即6月下旬,深施尿素25㎏/亩。
地膜覆盖的农田,播前一次性施入硝酸磷50㎏/亩或者一次性施入“沃福特”控释肥50㎏/亩。
第六方面: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人为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玉米早熟等功能。适用盖膜栽培的前提条件一是气候冷凉,积温不足,无霜期短;二是地势平坦,水肥条件好,还应遵循精细整地,盖早不盖晚,盖湿不盖干的原则。播期与播种方式:播期比当地露地早7—10天(4月10日—15日),采用寬窄行,亩留苗3500—4500株左右,采用机畜播种,最好采用机播覆膜。播种后,用铺膜器或人工在播种行两侧开沟,将地膜一端埋入土壤10—15厘米,然后沿垄把膜放入两侧沟内,膜边用土埋紧实,中间隔1.5米左右,用土打一土带防止风吹揭膜。播种10天左右进行查苗,出50%时开始放苗,放苗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防止高温烧苗,应掌握放绿不放黄,放壮不放弱,如遇寒流,待寒流过后再放,放苗后用土封严膜孔,以减少膜内热量和水分损失及滋生杂草。
第七方面: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2、清洁田园
1、加强田间管理
二、物理防控技术
1、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控技术
2、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三、化学防治
1、防治地下害虫:
种子处理:在地下害虫发生的地块用40%辛硫磷, 乳油拌种。
土壤处理: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在播前浅耕时随犁施入垄沟。
2、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选用戌唑醇或三唑醇等药剂处理过的种子。
3、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灌心防治玉米螟。
4、防治叶斑病: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
5、化学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趁地表较湿润时使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对玉米田进行“封闭”除草。
第八方面:适时收获
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玉米即成熟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