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探析

2017-03-23 11:55张丽萍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2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栽培技术病虫害

张丽萍

[摘 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作物,种植范围广、面积大,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生产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要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必须提高玉米生产的科技含量,及时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为此,本文主要从玉米的栽培技术着手,分别对玉米的栽培技术以及玉米生长期间病虫害的防治进行论述,对常见病虫害提出了防治对策。希望给玉米种植者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技术 病虫害 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070-01

玉米具有抗性强,成活率高,产量可靠的特点,为了提高玉米的栽培质量和成活率,需要科学应用各类新技术,以保障玉米种植的高产和稳产。在实际的玉米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尤其是病虫害,会严重制约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玉米的效益与价值。因此,在结合玉米栽培技术应用的同时,提出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玉米种的选择及处理

玉米的种植有直播和移栽两种,但一般就存活率依据最后的产量而言。移栽相对较好。在移栽前期需要播种育苗,先是对种子的选择,在播种前需要剔除干瘪不好的种子,尽量选择种子饱满,大小一致的种子,对于种子条件不是很好的还应该先进行温汤浸种,以保证种子的出苗率;在进行播种时可以进行肥团育苗和育苗盘育苗两种,不论对于哪种,都需要对育苗的土壤进行反复的翻均,让土壤颗粒都比较细、比较均匀,还可以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复合肥,这样可以保证土壤比较松软,便于种子的吸水和生长;对于育苗盘育种的需要盖膜,以保证温度,还要随时观察盘内的水分情况,有缺水的情况需要及时洒水,以保证种子的水分需求。

1.2 播种

1.2.1 适时播种

播种玉米时,要注意适时播种,不可错过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正常情况,可以进行抢时早播,播期控制在谷雨时节,时间一般是4月20日―5月5日。

1.2.2 合理密植

玉米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可过高或过低,因为玉米密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玉米合理的密植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密植度是依据品种的地力和特性而定的,因此,在进行密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的特性。

1.3 合理的田间配置

玉米的植株高大,种植过密会产生倒伏以及生长不良,影响产量;种植过稀会导致对土地的利用率低下,不符合农业生产的大方向。因此,在玉米移栽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田间配置,对于密度上需要总结以往的种植经验,农业系统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种植户合理种植;在田间配置上,可以考虑和其他低秆作物的间套作种植,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单位面积的复种指数,对于单位土地的利用率也是有很大提高。譬如,可以选择玉米与马铃薯进行套作,玉米与大豆进行套作,玉米与甘薯套作,甚至是薯/玉/苕进行套作。在移栽时还应注意玉米苗的单株定向(南北开沟、东西定叶)移栽朝向以及移栽的玉米苗的生长状况,一般移栽玉米苗不宜过大,以选择2叶1心到3叶移栽较好,选择同向移栽,苗分级移栽,这样可以保证玉米之后的田间长势较统一,利于更好地生长。

1.4 科学的田间管理

高产的获得除了选种和苗期以后还应加强科学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有苗期的管理、穗期的管理以及成熟期的管理。在苗期的管理中需要注意玉米苗的補苗、中耕松土追肥以及除草,还有深沟积水的排除,保证玉米苗的通风透气条件。穗期的管理,需要在拔节和抽穗期进行1~2次的中耕松土,玉米行间可进行较深的中耕,保证玉米生长出新根,使根系更加强大,增强玉米的抗旱与抗倒伏能力。在抽穗开花期还应注意土壤水分的保持,出现干旱要及时的补水。如果在玉米的开花期遇到不好的天气状况,授粉不良的情况,可以采取适当的人工授粉,避免最后的空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玉米的产量获得。

2 玉米病虫害种类和防治

2.1 苗期害虫的防治

在玉米进行移栽的时候还应着重注意苗期的害虫防治,譬如土蚕,土蚕对苗期的危害比较大,对于刚移栽完毕的幼苗,很可能会吃的干干净净,这会严重影响到玉米的产量获得。因此,在移栽之后的较短时间内需要及时喷施防治土蚕的农药,这样可以有效增大幼苗的存活率。在苗期还应注意及时的补苗,以保证土地的种植率,这样有利于玉米高产的获得。

2.2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损害玉米的叶片,有时也会对玉米的叶鞘和苞叶造成损害,严重的还可危害果穗。病斑最初呈现水浸状,接着变成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受潮湿空气的影响,病斑上会长出黑色的霉状物,病斑的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

对防治玉米大、小斑病一般有2种方法。在种子上选取抗病品种;消除越冬细菌和减少发病初期的细菌量。

2.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损害玉米的果穗,如果玉米感染了丝黑穗病通常会颗粒无收。因此,玉米丝黑穗病对玉米的危害相当严重,必须加以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于玉米在幼苗期病菌从玉米芽鞘侵入造成的。发病的植株比正常的植株果穗短小,并且顶部没有花丝抽出,影响花粉的授粉。由于种子的抵抗性不良,种子在种入土壤中时被落入土壤中的病菌感染,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实。

选用抗病性较高的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有效的方法。

2.4 玉米青枯病

症状识别:玉米整株叶片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影响发病的因素:由镶刀菌、腐霉菌2种病菌引起的。

2.5 玉米虫害的种类与防治

玉米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粘虫等虫害。对防治虫害的方法大致相同,一般都会选择从根本上抓起,主要对虫卵进行消灭,做到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可以有效地防治虫害。

3 结语

玉米对生长环境要求的不高使得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大,对于地方的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玉米高产的获得需要结合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进行玉米的种植时,一定要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从而确保玉米稳产稳收。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栽培技术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