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

2017-03-23 13:12张加林唐炎胡月英
体育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社区

张加林,唐炎,胡月英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

张加林,唐炎,胡月英

从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研究现状、基本特征与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建设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是构成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主体,其中:1)家长体育观念和家长身体力行参与体育是影响家庭体育环境建设的两大要素;2)社区体育环境的建设与人类发展指数存在正向相关关系;3)国家和地区的制度与相关政策是决定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不足导致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滞后、体质水平堪忧的现实,改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分割并存与失衡发展的局面势在必行。鉴于儿童青少年体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在未来的建设中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1)树立以家庭体育环境为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基础的建设观念;2)规划社区体育环境与学校体育环境要平衡发展的建设思路;3)构建“立体式、融合型”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建设模式。

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特征;分割;立体;融合

儿童青少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8,64,66]。体育作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主要抓手,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过程发挥了关键作用。儿童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过程中,良好的体育环境是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基本条件。从儿童青少年所处的体育环境来看,家庭、社区和学校营造的体育环境是儿童青少年接受完整体育教育的3大重要场域,它们共同承担着以体育方式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与使命[35]。因此,积极构建家庭、社区和学校相结合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形成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我国近年来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的重要着力点[4,5,15,16]。然而,从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没有明显好转,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实情来看,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所形成的合力依然不足[51,69]。鉴于此,本文以活力健康儿童全球联盟(Active Health Kids Global Alliance,AHKGA)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系统研究作为出发点,分析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各子环境的基本特征,探讨我国在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未来建设提出建议。同时也希望本文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探究,能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为儿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1 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构成主体与研究概述

1.1 体育环境概念的梳理与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构成主体

随着体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以及学者对体育研究的日益深入,体育环境现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用语,但为了对体育环境的未来建设进行探究,仍需对体育环境概念进行简要梳理。国内对体育环境及其概念的系统研究,始见于1987年的“关于建立体育环境学的探讨”一文[25]。文章从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出发,提出了建立体育环境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体育环境的概念并明确其基本结构,即体育环境主要由体育自然环境和体育社会环境两部分组成。在后续关于体育环境概念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体育环境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概念为:体育环境是指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称[54]。通过此概念可从内、外两个层面对体育环境进行认知,其中,内部层面厘清了体育环境所包含的联系、制约和促进3种关系,外部层面明确了体育环境由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方面构成。鉴于体育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体,学者们根据研究所需,对体育环境概念进行探讨时,选择的视角不同,体育环境概念在分类方式上也不尽相同。比如,按基本性质划分,体育环境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按影响方式划分,体育环境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按人们日常的生活空间划分,体育环境可分为家庭体育环境、社区体育环境、学校体育环境及其他体育环境(诸如企事业单位体育环境)等[38,55,57]。

本文以儿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并对与其相关的体育环境进行研究,首要任务是明确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基本构成。儿童青少年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与其他群体共同生活在宏观的社会体育环境中,但儿童青少年由于年龄(未成年)和身份(多为学生)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几乎每天的时间都分布在家庭、社区和学校的空间里。而这一特点使得他们日常的体育参与也在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中进行。因此,结合体育环境的空间分类方式和儿童青少年日常生活空间的组成可知,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是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构成主体(图1)。基于此,依据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构成特征,诸多学者以社会体育环境为背景,从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视角提出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教育环境[6,33,34,37]。从当前社会环境来看,“三位一体”理论的提出不仅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并且在实践中也已展现了较好的可操作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31,62]。

1.2 国外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研究概述

鉴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人类未来的发展,国际社会组织一贯重视采用教育和体育的方式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8年在“终身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在巴黎召开了以“从终身教育看青少年的作用”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会上着重讨论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此次讨论为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的一体化发展和配套环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52]。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6年在加拿大召开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并通过了著名的《渥太华宪章》,该宪章将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参与作为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提出来,并把强化社区行为和发展个人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89]。此后,WHO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组织召开了第2届和第3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会议也都在围绕着“健康促进的支持环境和政策保障”展开讨论[87,88]。这些会议的召开为诸多国家更好地建设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美国于1990年开始实施的“健康公民计划”,计划中有针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和健身环境建设的指导[49];加拿大于1994年成立了“加拿大活力健康儿童(AHKC)”慈善组织,该组织致力于从行为、环境和政策3个维度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体育环境进行研究;日本于1998年在保健体育审议会咨询报告中提出,学校体育要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形成开放的体育教育网络,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等。综观国际社会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研究,由加拿大发起并创建的“活力健康儿童全球联盟(AHKGA)”是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社会组织之一(成立之初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至2016年,成员国和地区已增至38个)[12]。

AHKGA成立于2014年,目标是通过身体活动行为的改善和体育健身环境的优化,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其中,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进行研究并展开评价,是AHKGA目标实现的关键步骤。201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首届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全球峰会,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参照AHKGA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环境和政策进行了评价,并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报告》(简称《报告》)[11,60,61,85]。2015年,我国以上海儿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参照AHKGA的评价指标体系完成了中国首份地域性《报告》(为便于本研究的开展,下文将把中国(上海)的《报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起进行分析)[45]。不同国家和地区《报告》中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评价的结果,是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世界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环境建设情况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本研究对不同体育环境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由于发布《报告》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世界不同的大洲,为了更好地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呈现,以及下文比较分析的需要,本研究将以人类发展指数(HDI)为背景,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各体育环境的评定结果(表1)。人类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首次提出并进行使用的综合评价体系,“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是构成人类发展指数的3项基础变量,3项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所得的分值介于0~1之间,分值越高,表明人类综合发展程度越高[22]。相较于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人类发展指数更能表示全民的普遍状态,而且人类发展指数已成为研究国际比较不可或缺的依据[27]。因此,以人类发展指数为背景,可为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特征分析与比较研究,建立一个客观合理的参照,故下文图表中国家和地区的顺序均按照人类发展指数由低到高的趋势进行排列。

表1 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各指标评定结果及人类发展指数Table 1Different Countries Children&Youth’s Sport Enviroment and HDI Summary Sheet

2 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基本特征分析

2.1 家长体育观念和参与行为是家庭体育环境建设的关键

图2 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与人类发展指数关系图Figure 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Youth’s Family Sport Environment and HDI

家庭体育环境是孕育家庭体育的沃土,也是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起点。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建设情况,AHKGA从“父母为孩子创造体育参与机会、父母日常体育参与、父母同孩子一起参与体育以及孩子之间在参与体育时相互支持和鼓励等”4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评定[11]。因此,本研究也将采用此定义。首先,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在16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告》中均有关于家庭体育环境指标评价的阐述,但多数国家和地区依据AHKGA规定的调查内容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相关数据,使得16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7个对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指标做出了最终的等级评定(图2),从而导致家庭体育环境是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3个指标中数据缺失最为严重的指标[85]。针对该问题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1)指标评价的内容广泛,多数国家和地区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指标所要调查的全部内容[70,75,77,79,80,81,84];2)国家构成的多元复杂,在发布《报告》的国家和地区中有些属于多种族融合国家(美国和南非),这些国家在对家庭体育环境进行评价时,由于家庭背景的多元复杂,导致部分数据采集不够全面,从而难以确定最终的评定等级[73,74]。其次,从各国的最终评定等级可知,图2中虽然仅有7个国家和地区对各自的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完成了评价,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比较具有代表性(分属在世界5个大洲),而且最终的评定等级普遍偏低且相差不大(SD=1.8),该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和地区的地域分布与人类发展指数对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的影响差异不大。再次,对完成评价的国家和地区作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参照AHKGA的指标进行评价时,主要从“家长体育观念和参与行为”两方面来反映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建设情况。但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家长在营造家庭体育环境氛围上主要还停留在观念层面,比如,在新西兰,近50%的家长在观念上支持孩子参与体育,但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日常同孩子一起参与体育的家长比例不足20%[78]。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无论是在体育观念上大力的支持(含物质方面),还是在参与行为上良好的表率,都会对孩子参与体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家长若在体育观念和行为上表现消极,将会在家庭体育环境中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孩子在体育的健康促进方面造成缺失。例如,近年来苏格兰儿童青少年因体育参与不足导致的体质下降,就与家长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和肥胖率升高有直接关系[82]。可见,家长体育观念与日常体育参与对于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最后,将我国的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评定等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行比较,显然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其中的问题不容忽视,即多数家长对于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同样停留在观念支持方面(84.0%),行动表率较为欠缺(62.6%)[59]。因此,考虑到家长体育观念和参与行为是家庭体育环境建设的关键,如何将家长的体育观念更好地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既是未来家庭体育环境建设的核心环节,也是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2.2 社区体育环境建设与人类发展指数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社区体育环境是开展社区体育的主要场所,是丰富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手段、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域。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区体育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促进情况,AHKGA从“社区的体育设施(Infrastructure)、相关政策(Policies)、体育组织(Programs)、安全系数(Safety)以及儿童青少年每天在社区中体育参与时间(Time)”5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评定[11]。首先,从调查结果来看,在16个发布《报告》的国家和地区中,仅有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3个国家未提供足够的有效数据,当然也没对该指标做出最终的评定。大致原因可分两类:1)国家整体发展水平较落后,城市化率较低,社区体育环境还不足以为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提供支持,使得此方面数据缺失[86];2)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推进中,但城市的社区建设过程忽视了社区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促进功能,因此也没有该方面的统计数据[70,75]。其次,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最终评定等级可知,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的建设与人类发展指数存在较为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图3),可见,人类发展指数是较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建设情况的综合性指标。不过也存在特殊案例,例如,墨西哥的人类发展指数与其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建设水平并不匹配。依据相关文献可知,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贫困人口比例为45%)和“一条腿走路”的城市化进程,是导致无法让更多的儿童青少年通过社区体育环境获得参与体育机会的主要原因[10,21]。不过墨西哥的特殊案例,并不能改变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与人类发展指数呈正向关系的普遍规律。再次,对该指标评定等级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从图3可知,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评定等级较高的多为西方发达国家。查阅相应的《报告》可知,60%以上的英格兰儿童青少年对社区体育环境安全系数和参与体育锻炼的便利性方面表示满意[84];63%的加拿大家长认为现有的体育设施和活动组织可满足他们孩子参加日常的体育锻炼[76];84.6%的美国儿童青少年居住的社区至少拥有1个适合他们的健身场所[73];85%的澳大利亚儿童青少年及其父母认为其所在社区体育环境有适宜的健身场所并可满足参与体育的需求[83]。其实,这些统计数据不仅是优越的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类发展指数的体现,更是在社区建设过程遵循“以人为本”建设思路的写照。最后,将我国的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评定等级与其他国家的进行比较,人类发展指数偏低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区体育环境上存在差距的原因之一,但我们不能将人类发展指数偏低作为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建设的局限。自2013年起,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已从中等水平跨入到高等发展水平行列,而且呈继续递增趋势。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人类发展指数增长的动力,转化成促进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建设的推力。本研究认为,坚持“城市建设要满足不同群体体育参与需求”的发展理念,将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的建设纳入到人类发展与城市规划中,是建设良好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的重要依托。

图3 儿童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与人类发展指数关系图Figure 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Youth’s Community Sport Environment and HDI

2.3 学校体育环境建设与国家和地区间的制度及政策相关

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是让儿童青少年在系统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同时,体质健康水平也获得提升,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有助于学校体育功能更好的实现[42]。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校体育环境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学习和体质改善的促进情况,AHKGA从“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执行、体育师资配备、体育课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和场地器材配备”5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评定[11]。首先,从调查结果来看,在16个发布《报告》的国家和地区中,除苏格兰未参与评价外,仅尼日利亚1个国家存在数据缺失,该结果反映了体育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通过学校开展儿童青少年体育教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其次,以人类发展指数为背景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最终评定等级,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环境整体优于人类发展指数相对较低的亚、非、拉等国家,但并未表现出随人类发展指数递增,儿童青少年学校体育环境愈加完善的规律(图4)。可见,人类发展指数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儿童青少年学校体育环境建设情况的绝对指标。

图4 儿童青少年学校体育环境与人类发展指数关系图Figure 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Youth’s School Sport Environment and HDI

再次,对完成评价的国家和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1)在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中,虽然人类发展指数相差不大,但儿童青少年学校体育环境的评定等级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却产生了较大的悬殊,比如,英格兰和美国之间整整差了两个完整的等级。究其原因,英格兰良好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是以有效的政策法规、充足的教育经费、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体育设施作支撑,而美国在儿童青少年学校体育环境建设方面则暴露出管理体制松散、政策执行不利、专业师资匮乏、体育经费短缺、评价方式混乱等问题[39,84]。2)在以亚、非、拉为代表的中等及以下人类发展指数国家中,人类发展指数较低国家的学校体育环境反倒相对要好些,诸如莫桑比克和肯尼亚。从《报告》中可知,体育课在莫桑比克和肯尼亚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其中,莫桑比克1~12年级的儿童青少年每周有2次体育课,1~5年级由普通文化课教师代理,6~12年级由专业体育教师教授;肯尼亚相对要好些,85%以上的学校可以保证每周3次、每次35min的体育课,同时基本的课外体育活动也可获得保证。此外,莫桑比克和肯尼亚的儿童青少年在课外自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也较高[81,86]。哥伦利亚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评定等级不仅是亚、非、拉国家中最低的,也是所有发布《报告》的国家和地区中最低的。在哥伦比亚,3~12岁的儿童青少年中接受过专业学校体育教育的仅为6.1%,近50%的学校无法向学生提供基本体育场地和器材[75]。可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是影响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

最后,综观我国的儿童青少年学校体育环境建设情况,相对发布《报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较为完善。在我国国情以及相关政策的保障下,学校体育环境在以下几点的具体表现:场地器材充足度为85.6%,体育课开课率为96.2%,每天锻炼1h的执行率为69.9%,课间活动开足率为53.9%。可见,课外体育活动和有效执行每天锻炼1h是我国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短板。所以,如何将体育课堂更好地向外拓展,与家庭和社区体育环境形成有效衔接,将是我国学校体育环境未来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

3 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环境没有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养成

随着“终身体育”在“终身教育”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以来,儿童青少年日常参与体育的环境也从单一向多元进行了拓展[50]。其中,构建家庭、社区和学校“一体化”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是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重要指导理论。之后,国内学者分别从体系创新、模式发展、模型构建等视角对家庭、社区和学校“一体化”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23,24,63]。虽然与之相关的研究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中,但我们必须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依然滞后、体质没有明显改善的客观现实[46,47]。因此,本研究在前面指出“一体化”理论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该“一定程度”是指“一体化”的理论构建有助于明确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方向、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建设,但在真正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方面的潜力还未得到更好的开发,从而导致体育环境建设未能更大化地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参与行为。比如,在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中,体育健身环境得分(66.7)明显高于体育健身行为得分(48.5),较大的分差反映出体育环境建设未能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行为的养成[14]。而且,此种现象在我国采用AHKGA评价指标体系发布的《报告》中体现得更为明显。AHKGA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从行为、环境和政策3个层面进行构建的,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政策保障环境的建设,环境影响行为的养成;反之,行为既反映环境的建设,也决定政策的制定。行为、环境和政策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60]。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类行为主要通过后天习得,而环境是决定一个人行为模式的关键因素[9]。因此,在构成AHKGA指标体系的行为、环境和政策3个层面中,环境与行为的关系最为密切。

图5 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指标与体育参与行为指标评定结果关系图Figure 5.The Result of Settings and Sources Levels of Children&Youth’s Sport Behaviors

为更加全面地展现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与体育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报告》中的数据制作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与体育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图(图5)[59]。通过图5所呈现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与体育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从3个方面进行解读:1)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虽然是构成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主体,但从不同环境的评定等级可知,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三者之间发展并不均衡,学校体育环境依然是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主要依托,其次是家庭和社区体育环境;2)环境层面指标的评定等级普遍高于行为层面指标的等级,说明当前体育环境并没有很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行为的养成;3)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方面,家庭(对应4个行为指标)产生的影响最大,且家庭与学校的综合影响(3个共同的行为指标)要大于家庭与社区的综合影响(2个共同的行为指标),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儿童青少年自主性和组织化的体育参与两个方面。最后,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和体育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进行对比后发现,虽然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环境与行为不对称的情况,但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国的明显[59],说明当前我国在建设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如何依托体育环境促进儿童青少年养成积极的体育参与行为方面。

3.2 分割并存与发展失衡是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的困境

通过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与体育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可知,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未能促进良好体育参与行为的养成,而这一结果将会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不足、体质水平下降。因此,若想让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参与习惯并保持健康的体质水平,儿童青少年在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中能够拥有持续参与体育的机会是基本条件。基于此,学者们首先从理论上对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进行了整合,希望通过整合促进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之间相互交叉、共同作用,从而形成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三位一体”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建设模式。然而,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在建设过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恰恰在于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远不如在理论上描述的那样完美。鉴于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属于典型的复合环境,接下来的分析将从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关系两个方面进行。

所谓分割并存,是指虽然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是由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复合而成,但各子环境之间在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时多以分割的形式并存在社会体育大环境中,而且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时,多是从各自环境的基本特征出发,然后作用于儿童青少年。比如,在家庭体育环境中,家长的体育观念和参与行为是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关键所在;在社区体育环境中,社区所在地方的人类发展指数是决定儿童青少年在社区中体育参与水平的主要因素;在学校体育环境中,与学校体育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将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在其中的体育参与程度。最终,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都是在各自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的方式影响着儿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图6)。当然,从各个体育环境的基本特征出发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非要否定各个环境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只是如果不注重对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进行有效的衔接与融合,将会使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分割并存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导致的结果则是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受阻,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体育育人价值化为空谈。在具体实践中,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分割并存的特征落实到儿童青少年个体上,主要体现在儿童青少年在不同体育环境之间流转时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体育参与。例如,在家庭体育环境中,家长会从孩子的爱好出发让孩子参加体育兴趣班的学习并购买相应的体育器材;可是,当孩子以儿童青少年的身份来到社区体育环境中时,面对社区体育环境“有设施、缺组织、活动少”的现实(且多数设施并不符合其需求),就难以让儿童青少年在家庭体育环境与社区体育环境之间建立连接,从而使得原本在家庭体育环境中获得的累积被弱化;最后,当这些儿童青少年进入学校,同时身份也变成了学生,其体育参与就要遵守学校体育环境的制度,其中,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制度下的学生常常表现出“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可见,学校体育环境与家庭体育环境和社区体育环境之间也出现了脱节,这些现象正是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外在特征的体现[58,61]。当儿童青少年流转在不同体育环境中,不能在体育参与方面形成有效的累积,无论是对其兴趣的培养和技能的掌握,还是对体质的改善都不可能产生积极的累积效应。因此,从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外部特征而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减少各子环境之间因分割并存造成的隔阂,从而为儿童青少年创造更多持续参与体育的机会。

图6 “分割并存式”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结构图Figure 6.The Style of Disintegration Children&Youth’s Sport Environment

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分割并存的外部特征,必然会导致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内在的发展出现失衡。因此,接下来将在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外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儿童青少年环境的内部关系,从内外两方面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各子环境发展失衡的原因进行阐述:1)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分割并存的外部特征导致各子环境发展失衡。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分割并存的外部特征,源于儿童青少年日常的体育参与主要分布在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中,但无论是从时间分配,还是空间划分的角度而言,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都难以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较为均衡且持续的体育参与机会,甚至有些体育环境在建设过程根本未从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参与需求出发[61]。分割并存是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客观事实,若在整体建设过程不进行统筹协调、促进联动发展,结果不仅会加深各子环境之间分割并存的现实,而且会进一步导致各子环境之间发展失衡,从而无法保障儿童青少年在各子环境之间拥有持续参与体育的机会。2)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内部的制约关系导致各子环境之间发展失衡,本文在1.1节提到,体育环境内部包含联系、制约和促进3种关系。因此,构成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之间同样存在上述3种关系。至于是3种关系并存,还是仅存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并没有绝对的定论。但是,从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滞后、体质水平堪忧的实情来看,显然各子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比如,儿童青少年在家长的积极引导下参加体育培训班,不仅对某个体育项目产生了较高的兴趣,同时也结识了一些兴趣相投的同伴;回到社区中,若社区体育环境在设施、组织和活动上难以得到保障,儿童青少年对参与体育的兴趣以及同伴之间的支持和鼓励,就难以在体育参与上产生积极的累积效应;进入学校,受制于课堂安全和应试体育的制约,多数儿童青少年从当前体育课堂中很难在原有累积的基础上,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或参与形式[58]。当然,儿童青少年若想在体育参与上能够获得持续的累积,时间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儿童青少年在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之间流转时,如果各子环境之间不能建立良性的连接关系,那么,各子环境之间更多表现出的是制约关系,并非理想中或理论上的促进关系。制约关系的作用过大,将会进一步导致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各子环境之间发展失衡,从而不利于儿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和体质健康的改善。

最后,从外部而言,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分割并存的特征,是由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时空因素决定的客观事实;但从内在来看,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各子环境发展失衡的结果,既有客观的外部特征原因,也受各子环境之间内在“制约关系”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家长体育意识逐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稳步增长和对学校体育重视加强的背景下,要有意识地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各子环境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它们在一定的逻辑体系中相互联系起来,最大化的实现各子环境之间“促进作用”的发挥,从而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和体质健康的改善[43]。

4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未来发展的建议

4.1 家庭体育环境是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基础

图7 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家庭体育环境评定等级示意图Figure 7.The Grad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Children&Youth’s Family Sport Environment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体育具有丰富家庭生活、和睦家庭关系、促进家人健康的独特功能。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环境,让家庭成员通过参与体育获得健康的体魄,尤其是家庭中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全地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普遍共识。在AHKGA成员国发布的《报告》中,评价指标“家庭体育环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的评定等级相对均衡(SD=1.8),而且人类发展指数对该指标无显著影响(图7),此规律进一步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家庭体育环境建设的认识较为一致,至于认识水平的高低,还需对图7继续进行分析。从图7呈现的基本趋势可知,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家庭体育环境之于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认识相差不大,但从评定等级普遍不高的结果可知,以家庭体育环境为依托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上依然存在较大的空间。我国的家庭体育环境虽然在上述7个国家和地区中评定等级最高,但现实中我国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实际的体育参与行为情况并不理想[59]。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多次强调,儿童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受抚养权、游戏权等基本权利,其中家庭是保障这些权利落实的重要依托,尤其是家庭中的父母[29,30]。鉴于体育是实现上述权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父母积极的身体力行地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满足自身健康与快乐的需求,更主要是能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参与行为。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指出:“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掌控在母亲手中。”该名言也间接反映了父母的体育意识与参与行为,在家庭体育环境中对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7]。

家庭体育环境不仅是儿童青少年接受体育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学校、社区乃至整个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的基础。家庭体育是儿童青少年接触体育的第一站,儿童青少年对体育的认知、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多是从家庭开始的[48],而且儿童青少年在家庭体育环境中所形成的体育态度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他们在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中对体育的认知。在谈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关系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因此,从体育的教育功能来看,应树立家庭体育环境是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基础的观念。而此观念的有效落实关键在于家长,家长作为家庭体育环境中的直接施教者,家长在体育上对儿童青少年的“言传”与“身教”就显得至关重要[13]。但从我国《报告》中统计的结果来看,家长的“言传”意识较好但“身教”行为不足,此外,家长在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政策的知晓度上也不甚理想[59]。这些问题的存在多与家长工作压力大、孩子课外作业多、家庭经济条件欠佳等因素有关,进而导致家长在体育方面对孩子关心不足[68]。鉴于儿童青少年之于家庭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体育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独特作用,从家庭体育环境是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基础观念出发,家长应有“望子成龙心虽切,身体健康要为先”的认识。那么,如何让家长养成此认识?相关研究显示,家长的健康意识和锻炼行为与其所受的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8]。通过查阅最近3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呈递增趋势[17,18,19]。因此,随着我国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相信家长的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会逐步得到改善。家长体育意识和行为的改善,儿童青少年是直接受益人群之一,所以,在家庭体育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树立,而且应强化家庭体育环境是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基础的观念,从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

4.2 社区体育环境和学校体育环境要平衡发展

图8 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社区、学校体育环境评定等级示意图Figure 8.The Grad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Children&Youth’s Community and School Sport Environment

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失衡发展是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滞后、体质持续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随着儿童青少年年龄的增长,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愈加明显。从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各自的功能来看,社区体育环境是丰富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手段、促进儿童青少年逐步社会化的关键场域;学校体育环境是教授儿童青少年体育文化知识、改善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机构。可见,社区与学校体育环境在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二者之间互为补充、缺一不可[71]。因此,促进社区体育环境与学校体育环境均衡发展,是在家庭体育环境基础上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的基本前提[64]。为了解世界各国在儿童青少年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方面的建设情况,本研究以AHKGA成员国发布的《报告》为基础,以人类发展指数为背景,制作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关系图(图8)。由于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中介于中等和极高水平之间,因此,可从两个方面对图8进行解析:1)在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中,无论是社区体育环境,还是学校体育环境的评定等级,都普遍高于中等及以下人类发展指数国家的,尤其是社区体育环境;2)我国和莫桑比克是上述12个国家和地区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之间评定等级落差最大的两个国家(相差两个完整的等级),可见,我国在儿童青少年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建设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发展失衡问题。在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内部关系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本应为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但当两者之间的失衡发展较为严重时,依据平衡发展理论,社区与学校体育环境之间就会形成制约关系[26]。所以,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滞后、体质水平堪忧的现实,与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之间发展失衡有着直接关系。

规划社区体育环境与学校体育环境平衡发展的建设思路,是推进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整体建设的重要路径。考虑到路径的实现要建立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故首要任务是对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之间发展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发布的《报告》,可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展开分析:1)从外部的社区体育环境(D+)与学校体育环境(B+)评定等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来看,说明我国较为重视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忽视社区体育环境在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该现象的存在与我国国情有较大关系,因为我国的学校体育环境属于相对封闭的系统,管理较为容易、行动便于统一,国家制定的制度和发布的政策很快能在学校体育环境中得到体现;而社区体育环境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才逐渐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相较于学校体育环境,社区体育环境无论是在建设方面,还是运营管理上难度都较大,而且国家或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也会影响社区体育环境的建设水平[31,61]。因此,当前莫桑比克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的现状可看作我国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建设历程的历史再现。2)对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查阅我国《报告》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的各项评价结果可知,社区体育环境中的“体育设施(55.3%)”明显优于“体育活动(28.4%)”和“体育组织(16.7%)”,学校体育环境中的“大课间活动(53.9%)”和“每天锻炼1h执行情况(69.9%)”远低于“场地器材设施(85.6%)”,这些数据反映出,在我国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内部,重视硬环境的建设、忽视软环境的营造[59]。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发展失衡的现状,在规划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思路上,不仅要平衡社区体育环境与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同时还要兼顾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内部软、硬环境的均衡发展。

4.3 构建“立体式、融合型”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

图9 “立体式融合型”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结构图Figure 9.The Style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Children&Youth’s Sport Environment

明确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各子环境的秩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建“立体式”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体系。所谓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32]。从方法论上讲,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进行研究,不仅要在外部方面注意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与其他体育环境在结构上的区分,更要注意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内部各子环境之间的相互统一。而体系构建的最终目的是求得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各子环境之间的内部统一,因为只有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内部实现了有序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促使其功能的发挥[41]。因此,最佳的构建模式是让各子环境按照一定的秩序各归其位、各尽其责,进而为儿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和体质健康的改善产生更大的合力。鉴于在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家庭体育环境不仅是儿童青少年接触体育的第一站和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学校、社区乃至整个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的基础;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的均衡发展则是有效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推进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整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所以,秩序的确定需遵循以下3条原则,即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规律、国际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的观念和思路。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构建“立体式”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体系,是实现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内部统一的最佳模式。依据左手坐标系法则,以家庭体育环境为纵坐标,学校和社区体育环境分别为水平垂直交叉的两条坐标轴,构建如图9左侧所示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体系[56]。在该体系中,由于家庭体育环境是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基础的特殊地位,将其确定为纵坐标,不仅意味着家庭体育环境的建设将决定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的高度,同时也决定了儿童青少年个体在未来体育道路上发展的高度;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作为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两翼,在保障儿童青少年在家庭体育环境基础上持续参与的同时,也拓宽了其人生的体育参与范围,进而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立体式”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体系,是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内部实现有序统一的最佳模式之一。

构建“立体式”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体系,是为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功能的发挥做好结构上的准备,而功能的实现还需在现有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创建“融合型”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系统。所谓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32]。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生态系统理论(The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该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系统中,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着个体发展[72]。故依此理论可在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体系的基础上,将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看作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生态系统,从而可创建如图9右侧所示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系统。在此系统中,将家庭、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作进一步的拓展,融合成一体化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生态系统。但是,从当前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情况来看,无论是系统内各子环境的建设,还是各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图5)。因此,在创建“融合型”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系统过程中,针对系统内各子环境:一方面,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家庭体育环境是基础的观念,让此观念在家庭体育环境中促进家长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并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同时不可忽视农村家庭体育环境,也是推动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36];另一方面,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作为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两翼,软环境建设不足既是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短板所在,也是导致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所以,弥补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短板和改变失衡发展的现状,关键在于社区体育指导与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两类职业人才的培养,就目前我国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数量和规模而言,基本可满足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需求[2,3]。但是,我国在上述两个专业的科学规划和目标设置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全国的布局与我国各省(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该结果恰好与国际普遍规律相矛盾,从而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多数未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至于体育教育专业,在基本的课程方案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培养出的体育教师难以胜任当前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需求[40,53,65]。专业设置不科学、培养目标不明确,类似问题的存在落实到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中,最大的影响是软环境建设不足。所以,在社区和学校体育环境的软环境建设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要根据所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开设,在保证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可为社区体育环境中“组织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提供助力[67];体育教育专业要着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进而为学校体育环境中“每天锻炼1h的有效执行、大课间活动开展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40]。最后,在完善各子环境软、硬环境的过程中,儿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要遵循“一个目标,两条主线”的基本准则:目标是稳步推进各子环境中软、硬环境的建设和相互之间促进关系的建立(图9右侧从O点到A点);两条主线:1)从儿童青少年群体出发,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系统的创建要满足最广大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的需求,2)从运动项目出发,让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在该环境系统中不仅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同时在系统内能够保持持续的体育参与,为儿童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终身体育的培养创造条件[4]。

5 结语:通过政策导向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建设

建设良好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是我国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根本所在,也是开展全民健身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所需。但就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自身而言,由于其通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环境系统嵌入在全民健身的大体育环境中,因此其自身的体系或系统还不是非常的完善[44]。所以,在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努力,还需政府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足够的物质支持,因为政府与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中的每一个环境都息息相关。比如,就政府与家庭的关系,英国上议院议长艾威大法官做了很好地诠释:“家庭是我们的社区、社会和国家赖以建立的基础,对于政府设想的一个安全、公正和有凝聚力的社会来说,家庭是核心,我们创设和维持有效的政策去保护家庭是至关重要的”[20];社区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逐步建立的,社区儿童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将是我国政府建设良好社区环境的重要内容[35];学校向来是我国政府开展儿童青少年体育的主阵地,当前与儿童青少年体育相关的政策也多是从学校层面制定和实施的。因此,考虑到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要转变当前我国主要从学校体育出发、由学校体育单方面制定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政策的局面,而此种转变的实现,最终还要通过政府政策的导向,合理的导向不仅有利于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和体质的改善[1]。所以,在未来的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要通过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的方式,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建设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立体式、融合型”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

[1]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J].经济研究,2008,(1):21-32.

[2]高考网.2016—2017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排名[EB/ OL].http://www.gaokao.com/e/20160323/56f2281d1cf79.shtml.

[3]高考网.2016—2017年体育教育专业排名[EB/OL].http:// www.gaokao.com/e/20160323/56f226be00fa5.shtml.

[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 sport.gov.cn/n10503/c722960/content.html.

[5]国务院办公厅.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 tent_5070778.htm.

[6]韩勤英.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80-381.

[7]胡爱武.家庭体育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461-462.

[8]胡安宁.教育能否让我们更健康——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城乡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4,(5):116-130.

[9]华生.行为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黄莉芹.从基础体育教育和社区体育看墨西哥竞技体育发展状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98-99.

[11]活力健康儿童全球联盟.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评价体系指标含义及评价方法[EB/OL].http://www.activehealthykids.org/ core-indicators-and-benchmarks/.

[12]活力健康儿童全球联盟.Active Health Kids Global Alliance[EB/OL].http://www.activehealthykids.org/.

[13]蒋月.论儿童、家庭和国家之关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1):5-16.

[14]姜泓冰.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首得62.9分[EB/ OL].http://sports.people.com.cn/jianshen/n/2015/1129/c150958-27867982.html.

[15]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EB/ 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moe_938/s3273/ 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

[16]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76/201001/80877.html.

[17]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 201407/171144.html.

[18]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508/t20150811_ 199589.html.

[19]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www.gov.cn/xinwen/2016-07/06/content_5088866.htm.

[20]凯特·斯丹德利.家庭法[M].屈广清,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1]李强.墨西哥贫民窟:与城市化一起扩张[J].中国经济周刊,2015,(21):80-81.

[2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4年各国人类发展指数[EB/OL].http: //hdr.undp.org/en/countries.

[23]林少娜,陈绍艳,胡英宗,等.“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6):50-53.

[24]刘建平,李超红,李志鹏,等.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37-38.

[25]刘学津.关于建立体育环境学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1987,(2):71-73.

[26]罗伊·哈罗德.动态经济学[M].黄范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

[27]茅于轼.从GDP到人类发展指数HDI[J].民主与法治,2009,(3):34-35.

[28]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EB/OL].http://www.npc. gov.cn/wxzl/gongbao/2000-12/05/content_5004646.htm.

[29]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EB/OL].http://www. npc.gov.cn/wxzl/gongbao/2013-02/25/content_1790872.htm.

[30]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EB/OL].http://www.npc. gov.cn/npc/xinwen/node_505.htm.

[31]任杰,平杰,舒盛芳,等.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干预策略——基于上海地区中、小学生的调查[J].体育科学,2012,32(9):31-36.

[32]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3]沈建华.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基本含义、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81-85.

[34]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1):6-8.

[35]舒宗礼.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社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6,36(6):3-10.

[36]宋杰.家庭体育:发展我国现代农村体育的着力点[J].体育学刊,2010,17(3):37-40.

[37]宋亚军,李向东.对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网络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363-365.

[38]孙辉.论体育环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17(2):14-20.

[39]唐炎.对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考察与思考[EB/OL].http:// user.qzone.qq.com/330136779?ptlang=2052.

[40]唐炎.现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体育学刊,2014,21(2):61-64.

[41]唐炎,宋会君.体育本质新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36-38.

[42]唐炎,宋会君,刘昕,等.对我国学校体育功能研究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102-1104.

[43]唐炎,谢慧松,龚坚.社会学与体育教学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9):1266-1268.

[44]唐炎,虞重干.论农村体育走向持续发展应树立的行动取向[J].体育科学,2009,29(9):81-85.

[45]唐炎,张加林.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发展研究报告——以上海市为例[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杭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

[46]腾讯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EB/ OL].http://health.qq.com/a/20140404/012094.htm.

[47]腾讯网.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严重滞后,体育观念需改变[EB/OL].http://sports.qq.com/a/20120822/000327.htm.

[48]万益民.我国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若干关系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21-23.

[49]汪晓赞,郭强,金燕,等.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J].体育科学,2013,34(3):3-14.

[50]王则珊.对终身体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7,10(1):35-39.

[51]温州日报.2014年6岁至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结果发布[EB/OL].http://www.wenzhou.gov.cn/art/2014/8/ 7/art_9113_318011.html.

[52]武海潭,季浏.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范式的流变——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 109-114.

[53]夏贵霞,舒宗礼,唐吉平.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布局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7):104-108.

[54]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8-19.

[55]熊茂湘.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4-26.

[56]杨卫东,刘玉树.一种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的转换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12(1):53-56.

[57]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

[58]杨韵.被“应试”捆绑的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困境的反思与批判[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5):62-66.

[59]张加林,唐炎,陈佩杰,等.全球视域下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体育科学,2017,37(1):14-27.

[60]张加林,唐炎,胡月英.加拿大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评价的经验与启示[J].体育科学,2015,35(9):90-96.

[61]张加林,唐炎,胡月英,等.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国际比较[J].体育科学,2016,36(1):3-11.

[62]章建成,平杰,任杰,等.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干预策略分析[J].体育科学,2012,32(12):15-23.

[63]郑兵,罗炯,张弛,等.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促进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J].体育学刊,2015,22(2):64-71.

[64]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EB/ 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moe_1778/200710/27692.html.

[65]中国教育在线.2015高考:最难就业本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EB/OL].http://gaozhong.eol.cn/gaozhong_news_ 11021/20141015/t20141015_1189594.shtml.

[6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EB/ OL].http://www.gov.cn/fwxx/content_2267007.htm.

[67]周爱光,杨忠伟,崔颖波.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J].体育学刊,2011,18(2):5-9.

[68]周传志.我国新时期家庭体育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58-160.

[69]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15[EB/OL].[2015-12-02].http: //www.sport.gov.cn/n16/n1077/n1422/7331093.shtml

[70]AKINROYE K K,OYEYEMI A L,ODUKOYA O O,et al. Results from the Nigeria’s 2013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Heal,2014,11(Supp 1):S88-S92.

[71]ANG C,WEIMO Z.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kindergarten children’s interest in physical activity[J].J Phys Act?Heal,2005,2:1-15.

[72]BRONFENBRENNER U.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M].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73]DENTRO K N,BEALS K,CROUTER S E,et al.Resul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 S105-S112.

[74]DRAPER C,BASSET S,VILLIERS A D,et al.Results from the South Africa’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98-S104.

[75]GONZALEZ S A,SARMIENTO O L,COHEN D D,et al.Results from the Colombia’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33-S44.

[76]GRAY CE,BARNES JD,BONNE JC,et al.Results from the Canada’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26-S32.

[77]HARRINGTON DM,BELTON S,COPPINGER T,et al.Results from the Ireland’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 S63-S68.

[78]MADDISON R,DALE LP,MARSH S,et al.Results from the New Zealand’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83-S87.

[79]MARTINES MR,GALAVIZ KI,ULLOA EJ,et al.Results from the Mexico’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33-S44.

[80]OCANSEY R,ARYEETEY R,SOFO S,et al.Results from Ghana’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58-S62.

[81]PRISTA A,PICARDO S,RIBEIRO E,et al.Results from the Mozambique’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79-S82.

[82]REILLY J J,DICK S,MCNEILL G,et al.Results from Scotland’s 2013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93-S97.

[83]SCHRANZ N,OLDS T,CLIFF D,et al.Results from the Australia’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21-S25.

[84]STANDAGE M,WILKIE HJ,JAGO R,et al.Results from the England’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S45-S50.

[85]TREMBLAY M S,GRAY,AKINROYE K,et al.Physical activity of children:a global matrix of grades comparing 15 countries[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 1):113-125.

[86]WACHIRA L M,MUTHURI S K,TREMBLAY M S,et al. Results from Kenya’s 2014 report card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J].J Phys Act Heal,2014,11(Supp 1): S69-S73.

[8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delaide Recommendations on Healthy Public Policy[EB/OL].www.who.int/healthpromtion/conferences/previous/adelaide/en/index.html,1988-04-05.

[8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undsvall Statement on Supportive Environments for Health[EB/OL].www.who.int/ healthpromtion/conferences/previous/adelaide/en/index.html,1991-06-09.

[8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Copenhagen[R].Ottawa: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1986.

Analysis on Characters of Children&Youth’s Sport Environment as well as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

ZHANG Jia-lin,TANG Yan,HU Yue-ying

From the research summary with basic fe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environment,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our national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result shows that family,community and school sport environment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environment,1)sports concept and sport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parents are two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amily spor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2)community sport environment have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HDI in the influence of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participation;3)system and policies of the state and region are determinant of the school sport environmen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lead to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is lagging behind,physical fitness level declines,which we must change the situation that family,community and school sport environment dis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mbalance.In consideration of the fact that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aspects on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1)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that family sport environment are foundation of 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environment,2)we should plan the ideas of construction that community sport environment and school sport environment balanced development,3)we should build the model of construction that“three-dimensional,integration type”children and youth’s sport environment.

children and youth;sport environment;characters;disintegration;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G80-05

:A

1000-677X(2017)03-0021-14

10.16469/j.css.201703003

2016-08-23;

:2017-02-25

上海市科委重点支撑项目(14490503700);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yjscx2016006)。

张加林,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E-mail:zhangjialinx@126.com;唐炎,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Tel:(021)51253139,E-mail:tybsh2011@126.com;胡月英,女,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E-mail:hyy0927@126.com。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家庭社区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