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零”作业下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CJYC16070928)研究成果。
摘 要:本课题于2016年9月通过专家论证,开始立项研究。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理论层面上,初步形成了“课后零作业”教学模式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体系,对“课后零作业”教学模式的应用背景、操作方法、实践意义和效果,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外延、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作了理性的思考;在课题研究的实践层面上,初步形成了高中化学、初中化学各课型下的课堂有效教学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课后零作业;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用性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若通过“课下零作业,课上有效教学”则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兴趣,最终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随堂听课、研讨交流等形式,引领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前无预习和课后零作业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关键是提高其效率、效果、效益,而课堂有效讲解和训练就成了关键。一方面教师能否抓住重点的精讲和习题的精选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又是课堂能否高效的核心。所以教师在自我反思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要求、对学生的态度等因素时,应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经过实践研究,将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分为三个:一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三为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一、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哪些具体进步或发展,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有以下四点: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单项(师→生)、单一(教材)、滞后(反馈不及时)、被动(老师逼迫学生学习)的境况限制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秉承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纠错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成长。
第二,明确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每位教师都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教师课堂教学中要一看在课堂上学生参与的人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通过“三看”,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课堂。
第四,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高效课堂中,教师是者导者、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制导学案和改写导学案,让教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经历,有备而来。课中教师要重申目标,达到具体、明晰,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问题汇总,解决互动的针对性问题,根据问题再讲解,直击问题,精讲点拨,在关键时刻点关键问题,要当堂检测。课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要做到课堂问题的“堂堂清”,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疑惑,首先要求教于同学,其次求教于老师,落实学习目标,完成“堂堂清”任务。
二、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涵: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决策与选择能力、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后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而我校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小学初中一直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差。所以如何转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及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激发参与兴趣,产生自主学习欲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尔》中说:“希望学生对待学习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带有情绪色彩,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意向性活动。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巧妙地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把学习变成自身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二,创造参与时机,唤醒学生主体意识。首先教师要营造和谐氛围。在组织课堂学习时,我们要力求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积极研讨的气氛,让学生充分拥有试一试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表现,要“敢问”“乐问”“善问”。要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其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时,即使是错误的,我们也要先予以肯定,然后再指出不当之处,提出努力方向。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面向全体,更要注意个体,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让每个人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信心。
第三,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适时、精当、有度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一,教师的表扬要有效、有度,还不应偏废批评。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但批评与表扬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不可缺其一。批评同样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批评需要智慧,批评要讲究艺术。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两种方式的批评效果很好:幽默式批评和自省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即寓批评于诙谐之中,“批评的智慧在于让学生成为自我的批评者”。自省式批评的最大优点是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较持久。
第二,教师的评价要多样化,要有激励性。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甚至更多。所以在平時的课堂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使课堂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尊重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语言要简洁、明确、到位,注意把握分寸,否则就是无效评价。
第三,教师要充分预设,把握评价时机。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发言、练习等课堂表现的一种评判与回应。教师要做出评价,心中首先要有一个标准或尺度。这个“度”,要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上,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教师评价尺度的把握应准确,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会影响评价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