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19—3#矿体地质特征分析

2017-03-23 21:39张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6期
关键词:花岗岩矿体成矿

摘 要:重点针对19-3#矿体及周边地质特征分析,进一步细化认识竹叶山矿段地质特征,进行科学的成矿预测,为下一步合理布置勘探工程,提高找矿效果,为今后长期的持续生产提供接替资源。

关键词:竹叶山矿段;地质特征分析;成矿规律预测;勘探设计

1 矿区地质

个旧矿区位于云南三个锡成矿带之一的滇东南锡矿带中。个旧锡多金属矿区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矿区位居全球环太平洋巨型成矿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巨型成矿带的交汇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相接的部位,区域地质构造位置为样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及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汇聚地带。地洼学观点认为个旧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东南地洼区、滇桂地洼系、个旧地穹的西南缘南北地洼区、滇西地洼区的交汇处。区内不同方向断裂系的交叉和多期次构造活动控制了矿区的巖浆侵位和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聚集的成矿作用。

2 矿段地质的特征

2.1 地层特征

该矿段地层区域主要是由灰色至深灰色的灰岩构成,其中还包括白云质灰岩和灰质白云岩相互叠加的层面,厚度为900~2200m左右。

2.2 地质构造

2.2.1 褶皱。竹叶山背斜是从北向北东方向、背斜向上的次级褶皱构造,也是该矿段内的主要褶皱构造,轴向北东50度,长约4公里,北东端倾没于凉山一带,背斜呈短轴状,轴背宽而平缓,两翼对称,岩层倾角一般5~20度,背斜核部为燕山晚期花岗岩株侵入。

2.2.2 断裂。竹叶山矿段的断裂主要包括东西向组断裂和北东向组断裂。东西向组断裂在南北边界中有老熊硐断裂、蒙子庙断裂,其断裂走向近东西,断面呈舒缓波状,倾向南或北,倾角45~85度,经历多期活动,具压扭及张扭性质,在两条断裂间分布有拉里黑断裂、大冲断裂及一组呈侧幕状排列的深部隐伏断裂,断裂对矿体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北东向组断裂包括竹叶山断裂、期北山断裂及次一级隐伏断裂,该组断裂在深部分布有一组呈侧幕状排列的隐伏断裂,断裂对矿体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3 岩浆岩

2.3.1 花岗岩。竹叶山突起是隐伏老卡岩体的另一种别称,该矿段内的花岗岩以此为主,北东方向较多,高度为2100m左右,因其形态多样,有凹兜形状、槽状居多,这类花岗岩结构紧密形体坚硬,也为细粒的黑云母花岗岩。

2.3.2 变玄武岩。在个旧组下段T2g11层中上部产出,厚度10~70米,分布有3~5层,普遍具有金云母化、阳起石化,其中夹有1~10米厚度不等的大理岩夹层,赋存标高1300~1800米。

2.4 围岩蚀变

在矿段内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的蚀变有大理岩化、矽卡岩化、云英岩化、莹石化、金云母化、绢云母化、硅化、赤褐铁矿化。云英岩化、莹石化强烈的地方可作为找富矿的标志。

3 矿体地质特征

19-3#矿体赋存于竹叶山背斜南东翼隐伏竹叶山突起南东的花岗岩侵入超覆的凹兜与T2g11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矿体产出受竹林岩株次一级突起,超覆侵入形成根部前沿平台上的岩舌、岩脉控制,及北东~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与花岗岩扎根部形成的花岗岩凹槽的控制,埋深430~850米,赋存标高1810~1900米,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体走向北20~50°东,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倾向受花岗岩产状控制明显。矿体沿走向变化连续性较好,沿倾向方向变化较大,连续性较差。

4 控矿因素

4.1 地层控矿特征

从132-1排剖面来看,硫化矿矿体均赋存在花岗岩与T2g11、T2g13接触带,T2g11、T2g13地层是成矿的有利层位。

4.2 燕山期花岗岩对锡、铜矿化富集的控制特征

岩体的侵入规模大小及接触面的形态变化对锡、铜的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寻找富集锡、铜矿体有利部位:(1)花岗岩侵入与地层接触形成的呈宝塔式台阶状前沿平台的凹槽、凹兜部;(2)两条岩舌形成的半圈闭花岗岩凹陷部份;(3)花岗岩由陡变缓转折部份。

4.3 构造的控矿特征

从工程探明的矿体揭示,矿体主要是延北东向断裂旁侧呈斜列状分布,北东向与东西向断裂形成的格子状骨架,控制了花岗岩侵入形态,矿体主要赋存于构造断裂与花岗岩扎根部位,形成的花岗岩凹槽内,同时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对矿体有错移破坏作用。

5 成矿规律

由于受到矿物质自身特点的影响,在寻找成矿时,应根据成矿时间及其特征对矿区进行判断。而在该地区应当以燕山期为主。例如,燕山期中的矿母岩是黑云母花岗岩,而该矿岩在矿化时在空间上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主要沿着北东方向及东西方向两面形成构造带,而矿体则由上向下不断成宝塔式增多,并逐渐向北东方向分布。

而在之后的工作中,在寻找其他矿体时可采用或借鉴以下规律:第一,在寻找过程中应对其地区花岗岩进行观察,以“上有背斜,下有岩株”为原则,如发现该地区的花岗岩呈现背斜趋势,则在该地区有可能存在成矿。第二,如果该地区的碳酸盐岩类岩石与花岗岩存在一定接触,那么二种岩石间差异性较大的部位则有利于成矿的形成。第三,在该地区深部往北东方向的构造部位与花岗岩的扎根部分有所基础,而如果该处的花岗岩岩体出现凹陷情况,那么该部分则可能成为矽卡岩硫化物矿床。

6 成矿预测

根据上述对19-3#矿体及周边地质控矿特征、成矿规律分析,有利成矿区域:(1)128~130排1750~1785米间;(2)132~134排1810~1860米间;(3)134排1810米以上北沿。

6.1 勘探工程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地质找矿重点是围绕岩体与围岩形成的有利部位实施工程,从成矿规律上分析,岩株突起形成的顶部平台和凹陷次级平台是成矿最为有利部位,其岩株突起顶部与东西向构造形成凹槽构造是接触带矿化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凹陷带次级平台上,北东向构造与花岗岩的扎根部位往往形成岩舌和岩枝小突起形成圈闭和半圈闭构造是成矿富集的有利部位,岩体的表面形态复杂小突起凹陷槽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6.2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深部接触带成矿其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和岩体表面形态,矿化基本上呈带状展布,长轴延伸连续性好,短轴倾向方向变化大,连续性差。工程布置,勘探线垂直构造线布置,勘探间距采用50~100*25~50米。

7 分析总结

通过对19-3#矿体及周边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成矿预测分析,矿段内13-2凹陷带北沿,花岗岩侵入形态明显受构造断裂的控制,沿东西向组大冲断裂、蒙子庙断裂花岗岩在平面上呈现向东突出呈岩舌状,形成马蹄型凹槽,矿体主要赋存于槽凹花岗岩与T2g11、T2g13接触带,且矿体的分布特征与构造展布具有一致性。

8 结束语

19-3#矿体的基础地质研究,在成矿方式及成矿深度缺乏理论数据,课题的总结限于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的理论分析,并未包含实质性推断,因此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而在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以相关理论依据为基础,同时也应当对当地成矿多加重视,通过对勘查技术及思路进行创新,并对重点靶区开展找矿工作,在达到优化找矿设计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找到矿产的记录,扩大找矿远景。

参考文献

[1]个旧锡矿地质[Z].

[2]个旧市三O八队.云南锡铜多金属矿床[Z].

[3]云南个旧老厂矿田脉锡矿床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及矿石物质组合

[Z].

作者简介:张敏(1986,07-),男,汉,个旧,本科,地质助理工程师,身份证号:532501198607212516,研究方向:矿山地质。

猜你喜欢
花岗岩矿体成矿
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双护盾TBM掘进参数和控制要点分析
利用3Dmine进行露天现有采场进行矿体建模的探索
草店-小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河南省某铝土矿区矿体特征
花岗岩风化带的划分及工程评价
中亚成矿域西部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成矿作用大爆发
青海省德令哈市乌兰希勒沟石英岩矿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
内蒙古宝音图隆起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佳木斯地块东部二叠纪锦山花岗杂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阿尔哈达铅锌矿东区赋矿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