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017-03-23 20:09朱秀娟
时代金融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发展上海

朱秀娟

【摘要】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上海市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上海 经济发展

一、引言

新世纪以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上海作为中国对外经济的窗口,肩负着重要的经济发展使命、更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上海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承接国际性的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还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优惠扶植,以吸引外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进驻。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先进经验,整体提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通过上海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优化升级,带动整个长三角经济圈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比较复杂,因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划分标准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研究的立足点的差异。本文为了研究的方便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给出了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标准。

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简述

(一)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大,发展迅速快

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已由2010年的6031.6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1246.06亿元,而消费性服务业和政府性服务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相比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是稍显落后。图1显示了近年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政府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从图中可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发展情况差别较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上海的消费需求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由基本生活服务、零售等转向休闲、时尚等高端服务领域。导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一些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降低,一些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从表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生产性服务行业呈现出递增的发展趋势。

三、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中的SPSS软件对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具体说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表3是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中可看出回归方程的最终表达式为:

上海生产总值=987.357+2.621*生产性服务业

该模型整体显著,显著性P值为0.004,低于0.05,所以模型显著。经过线性回归,可以发现上海生产总值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有显著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上海生产总值就增加2.621个单位。通过模型分析具体说明了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状况。从更细的方面来讲,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具体分析中。

(一)有利于深化产业融合,促进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国内分工的专业化使得一些行业逐渐独立分离出来,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专业化服务在实现产业融合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与制造业的融合方面前景较好。同时,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二)有利于带动就业,增强城市的基本功能,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基本功能的完善,比如带动现代物流、信息传输、金融业及教育的迅速发展。这些行业的大力发展能够带动就业而且能够有效的吸引一些高素质人才的就业。就业和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压力得到缓解、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都能够大大增强上海的国际竞争力,为上海实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性水平的大都市目标进一步提供基础。由此可见在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

图2的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从图2中可以看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其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较大,而且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截止2015年,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的一半以上。

(三)有利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其经济辐射范围较为广泛。首先是自身城市会得到大力发展,其次经济效应会扩展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然后通过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依次传递,扩大经济影响力。

四、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如上表2所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投入占比比较低,还达不到7%。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比例近几年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仍然占据较大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二)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竞争力

作为对在中国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的生产性服务业来说,由于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程度还比较低,管制较多、市场化程度也较低。这些都导致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使得很多潜在的投资者难以进入。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创新不足,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区域分工和协作机制

在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践上出现了产业发展结构重复的现象,造成各个地区低效率的竞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长三角区域服务业的和谐发展。

(四)高端人力资源不足,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有待改进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上海虽然集合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的就业,但是,就目前来说上海在产业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还是比较缺乏一流的、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开放型、创新型人才。此外,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方面,高级人才选拔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选拔制度比较僵化。

五、解决问题的建议分析

(一)加大改革力度,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植,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扫清体制性方面的障碍,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源流向生产性服务业。

(二)加强产业关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发展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长三角的制造业基础也比较雄厚,合理利用资源,使上海在向郊区及周边地区转移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信息通讯、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级,还能提高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关联度,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三)大力改革生产性服务创新体系,优化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端服务业,往往需要一些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专门性人才。如果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跟不上生產性服务业发展的步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全面提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竞争力,需要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及人才选拔机制。

(四)加强区域协调,形成合理布局的区域层级结构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自身城市内部的区域协调,还要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圈的协调。通过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有序发展,从而增强整个经济圈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2006,(5):36-44.

[2]唐珏岚.国际化大都市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1):64-65.

[3]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年.

[4]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5]郑吉昌.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经济增长[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第一期.

[6]韩景华.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8,(7):90-92.

[7]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8):6-12.

[8]吴敬琏.生产性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必经之路.北京晨报,2005年.

[9]杨玉英.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联的经验分析.

[10]经济学动态.2010(11):40-44.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发展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