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坏了”的谓词特征及意义

2017-03-23 08:04章近勇
文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心理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BCC语料库考察了“AP+坏了”结构中谓词特征及其整体意义。从构件来看,该格式中的“坏”作补语是程度副词,根据强调心理活动还是表达隐性需求对“AP”进行了具体分析。从整体来看,把这一结构与“AP+透了”比较,发现“AP+坏了”既表示极性,还拥有表达主体某种感受义。

关键词:谓词 语义 特征 心理 情感

1.引言

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可以看到“累坏了”“高兴坏了”“乐坏了”“郁闷坏了”等结构,表达主体某种情态的程度深或感知到某物某特性十分显著。

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听到“愉悦坏了”“红坏了”“安静坏了”等,格式中的谓词(AP)有什么准入条件,与“坏了”又有什么联系?“AP+坏了”格式整体又有什么样的语义特征?有部分语法专著、论文也注意到“坏了”在谓词后作补语的用法,如张谊生(2000)、袁成雯(2015)、戴霞(2011)等,但学界对以上问题似未进行深入探究,并且讨论分析得比较多的是“X+透了”这一结构,如刘月华(2011)、陆俭明(1990)、林华勇(2012)等。

本文主要从构件和整体两个层面考察“AP+坏了”中“坏了”的词性及语义和“AP”的准入条件。通过建立两者关联模式,从语义关联出发,并与“AP+透了”比较,凸显“AP+坏了”的整体意义。

2.“坏了”及“AP”的特征

“AP+坏了”是由常量“坏了”及变量“AP”组成。构件“坏了”的词性及语义直接影响“AP”的准入条件,并且其整体意义与构件也关系密切。

2.1“坏了”的词性及语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05:592)中,“坏”的词性主要有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三类,其语义主要侧重于不满意、有害的等。但在“AP+坏了”这一述补结构中,我们认为充当程度补语的“坏”是副词。

从词义来看,名词“坏”表示坏主意,动词“坏”表示使变坏,但在“AP+坏了”中,“坏了”表示程度义,语义上为“非常”;从句法功能来看,“坏了”是作为补语,而一般要由谓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动量短语来充当,单独的名词要构成主谓短语才能充当补语,单独的动词要与量词等组合才能充当补语,所以该结构中的“坏”并非名词和动词。

在“AP+坏了”结构中,“坏”也并非形容词。张谊生(2000)认为副词“多、远、透、死、坏、慌”与同形的谓词尽管在语源上有联系,但现在已成了同形词。我们认为该结构中的“坏”是副词而非形容词,是因为形容词补语“坏”可以正反并列提问、附加程度副词;而程度副词补语“坏”不能这样用。例如:

(庄稼)长坏了长得坏不坏 长得坏极了

(某人)乐坏了*乐得坏不坏*乐得坏极了

从语义来看,形容词“坏”与“好”相对,表示有害的、不舒服的,但在该结构中,“坏”主要表达程度深,语义上类似“非常”。

2.2“AP”的准入条件

我们在BCC语料库中对“AP+坏了”进行了随机抽样,并统计分析了共421个用例,其中出现“累”202(47.9%)、“乐”103次(24.5%)、“高兴”34次(8%)、“热”12次(2%)、“冷”8次(1.9%)、“渴”8次(1.9%),除此之外,还有激动、郁闷、馋、难受等出现次数较少的词。

由此可知,可入“AP”主要是单音节词,尤以“累”和“乐”为主;按照词义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表达主体情感的形容词,即[强心理活动,弱潜在需求]类形容词,以“乐”为代表;表达强烈潜在需求的形容词,即[弱心理活动,强潜在需求]类形容词,以“累”为代表。这里的“心理活动”是指主体某种感受、情感等;而“潜在需求”是指主体通过强调自身或客体状态而实际意欲表达自身某需求。

2.2.1心理形容词(AP1):

乐 高兴激动 开心 兴奋 舒服幸福 [积极义]

郁闷 恶心 难受 伤心 忧愁 难过 [消极义]

吃惊 尴尬 [中性义]

AP1类的形容词可以概括為[强心理活动,弱潜在需求],表示该类形容词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坏了”作为程度副词表达剧烈程度。例如:

(1)“还是我看花眼了?”他揉了揉眼睛,真是吃惊坏了。(翻译作品《印第安酋长》)

(2)人人吃惊,可把开播此剧的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乐坏了。(张盛《都市快讯》)

这类形容词大多为双音节,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剧烈的心理活动情况。因此,表达心理活动并不剧烈的形容词一般不能进入该结构,所以不能够说:*淡定坏了、*冷漠坏了等。

2.2.2需求形容词(AP2):

累渴 闷 馋 疼 苦热 冷 [主体状态]

旱可爱犀利 新鲜 [客体状态]

AP2类形容词具有[弱心理活动,强潜在需求]的语义特征。整体意义是通过强调主体或客体的某种状态来表达强烈的相关性需求,例如:

(3)“古嫂,你弄些冰饮料出来好吗?他们都热坏了。”(简璎《等你再爱我》)

(4)“总有最起码的待客之道吧,给我来杯淡水,我已经渴坏了。”她的嗓音的确干涩嘶哑。(王晋康《海豚人》)

用例(3)暗示了需要降温的强烈意愿,例(4)则表达需要喝水的强烈需求。这类形容词以单音节为主,更加凸显需求的急迫性。

AP1与AP2类形容词的[心理活动]和[潜在需求]是相对而言的,以“恶心坏了”为例:其既表达主体强烈的恶心感觉和反感厌弃的心理态度,又含有主体想要离开恶心事物的意愿。“心理活动”与“潜在需求”的关系是一个连续统,如下所示:

图1“心理活动”与“潜在需求”

3.“AP+坏了”的整体意义

我们将“AP+坏了”与“AP+透了”作比,可以更直观地看出“AP+坏了”的语义特征。就可入“AP”的范围而言,一般能进入“AP+坏了”的“AP”都能进入“AP+透了”,但是可进入后者的不一定能进入前者,例如:

糟糕 脏 红 麻烦 自私 糊涂 愚蠢 狡猾

上述词语都能够进入“AP+透了”却不能进入“AP+坏了”。林华勇(2012)认为在“AP+透了”中,谓词的语义特征与“透”的功能各自呈现出连续性的特点。无论是“透”还是“坏”在词源上都有超过某种程度的意义,所以该结构拥有表示极性的语义,结构前面往往带有“真的”、“真是”、“一定”、“可”等来加强语气,例如:

(5)我真是自私透了,我不该丢下你一个人。(火绒草《莎拉是巫女2紫风魔杖》)

(6)这下她可开心坏了,因为她从没经历过这等绝妙体验。(莫利清华《在摩天轮里贴近爱情》)

“透了”与“坏了”相比较,前者更多表现的是“极性”这一语义特征,无论是[+心理情感]还是[+客观评述]都可以进入,而“坏了”除了表示“极性”外,还需带有[+心理情感]这一语义特征,例如:

(7)小巴勒高兴透了,世界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太好玩了!(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

(8)皇帝高兴坏了,连连问这个人想要什么赏赐。(翟文明《小故事 大道理》)

(9)真实的世界,狡猾透了。(卢思浩《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9)真实的世界,狡猾坏了。

上述用例中,例(7)和例(8)中“高兴透了”和“高兴坏了”,都表示非常高兴,两者语义大致相仿。但是例(9)中“狡猾”是对这个世界的客观评述,并没有主体的某种心理情绪,所以并不能进入“AP+坏了”,却能进入“AP+透了”。

由此可见,“AP+透了”的语义可以理解成“非常+AP”,而“AP+坏了”的语义则应该表示主体某种感受“非常+AP”。

4.结论

本文结合BCC语料库对“AP+坏了”从构件和整体两个层面展开了深入分析。从构件层面来看,本文界定了此结构中“坏”的词性及语义,并分析了“AP”的准入条件;从整体层面来看,本文对该结构的整体语义作了探讨。

我们根据句法功能和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该结构中的“坏”为副词。根据构件之间的语义关联,我们确定了能进入该结构的“AP”一般有[+心理情感]语义。除此之外,[弱心理活动,弱潜在需求]类的形容词一般也是不能够进入该格式的。

立足于构件考察,我们将“AP+坏了”与“AP+透了”對比,发现“AP+坏了”和“AP+透了”都可以表示极性,但前者的“AP”需要满足[+心理情感]这一要求,由此构成整体表示主体某种感受“非常+AP”的语义,有时还会带有某种隐性的强烈需求。

参考文献

1.曹先擢等(编).201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戴霞.2011《“V/A+极/死/透/坏+了”的搭配关系考察及教学研究》,上海:复旦大学。

3.林华勇.2012《“V/A 透(了)”格式与谓词的类》,《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4.刘月华.2001《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5.陆俭明.1990《“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汉语学习》第1期。

6.袁成雯.2015《“V/A坏了”与“V/A透了”的对比研究》,《现代语文》第9期。

7.张谊生.2000.《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作者介绍:章近勇,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心理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抓特征解方程组
心理小测试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