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So Stories》中的童趣现象研究

2017-03-23 20:47郑慧慧
文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韵律童趣语音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Just So Stories》中语音反复与韵律的翻译來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童趣”问题,就元音辅音的反复和头韵尾韵的翻译进行讨论。经探讨得出:儿童文学译者应该以“儿童本位的等效翻译”的理论为指导,同时要具备强烈的文体意识、敏锐的语音和韵律意识,敏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译作与原作的“等效翻译”,实现译作与原作的童趣等效。

关键词:语音 反复 韵律 童趣 儿童文学翻译

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Just So Stories》被评论家G.K.切斯特顿(Gilbert Keith Chesterton)称为“讲给成人的童话”。1929年,张友松首次将其译成中文,之后各种译本层出不穷。Just So Stories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不仅因其语言形象生动,构思奇特新颖,满足了儿童对于世界、动物、人类和字母的好奇心(黄飞,2014),更重要的是它遵循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尤其是语音反复和韵律的应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美和趣味性,体现了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因此,译者应重视语音反复和韵律的翻译及翻译中的“童趣”。然而,现有译本总体质量不高,水平参差不齐,相关研究更是少得可怜,有研究者对不同时期的译本(黄飞,2014)或原文中修辞的翻译(郭梓萌,2014)进行研究的,但从文体与语音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少之又少。因此,本文拟从文体学中语音的角度对《Just So Stories》的三个译本进行研究,从语音反复和韵律两方面进行实例分析,探讨翻译中的问题及“童趣”再现,以期实现“儿童本位的等效翻译”,推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1.反复中的“童趣”

反复作为一种修辞格,是“创造童趣”的有力手段。“儿童文学作品的反复可以加深儿童读者的印象,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因而有其特殊的意义,在翻译时切忌用成人的口吻来简化”(徐德荣,2004)。《Just So Stories》中大量语音反复(包括元音和辅音)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感情表达和“童趣”再现。儿童文学作品用词考究,注重趣味性,翻译时“以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重要的意义优先传译为前提,尽可能多和正确地传递原语信息的多重意义,以争取原文和译文最大限度的等值”(柯平,2000: 43)。从语音象征的角度来讲,有些语音或音簇被认为能够扮演意义的角色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于意义的表达(刘世生,朱瑞青,2006:75)。因此,在涉及语音反复的翻译时,译者要准确把握其语音特征、表达意义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具体探讨如下:

1.1元音的反复

(1)Then the Whale opened his mouth back and back and back till it nearly touched his tail.

(1a)鲸鱼见了这水手,便把嘴张开,往后面张了又张,张了又张,直到张得差不多碰着了尾巴为止。(张友松译,1930:4)

(1b)鲸鱼张开大口,张啊张啊,都快把嘴咧到尾巴那儿了。(方华文译,2009:11)

(1c)鲸鱼张开了大嘴巴。他把嘴巴使劲地往后咧啊咧,一直咧到快碰到尾巴为止。(冷迪译,2010:16)

此例back and back and back中的元音 接连发出三个相同的音, 发音时口型较大,经常与比较大的东西相联系(刘世生,朱瑞青,2006:76),结合语境,鲸鱼的嘴快碰到尾巴了,会使儿童读者联想到鲸鱼的嘴巴越张越大,一幅生动的画面就呈现出来。张友松译的“张了又张,张了又张”虽译出了语音的反复,但鲸鱼是慢慢向后张开嘴巴,而张译指嘴巴“张开、闭上,张开、闭上”,是对原文的误译。方译的“张啊张啊”译出了鲸鱼向后张开嘴巴的滑稽动作,语言简洁生动且凝练;而冷译的“咧啊咧”指嘴巴横向咧开而非大口张开,没有“以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重要的意义优先传译为前提”, 缺少了原文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无法呈现鲸鱼的顽童形象,丧失了原文中的“童趣”。

1.2辅音的反复

(2)But no sooner had he said it than he saw his back, that he was so proud of, puffing up and puffing up into a great big lolloping humph.

(2a)但是他刚刚说完,便看见他的背往上长(他原来是很觉得他那个背可以自傲的),长了又长,长了又长,一直长成了一个山似的大驼峰。(张译,1930:21)

(2b)但他话刚一出口,便看见自己引以为傲的脊背渐渐隆起,形成一个臃肿的驼峰。(方译,2009:26)

(2c)不过话音刚落,他就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脊背开始不停地鼓啊鼓,形成了一个鼓鼓囊囊的“驼哼”。(冷译,2010:23)

此例重点是puffing up and puffing up中辅音[p]和[f]的反复。[p]是破裂音,最响亮。[f]是摩擦音,响亮度虽不及[p],但与前后文(proud,lolloping humph)中的[p]和[f]音结相合则会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此处描写了骆驼的脊背上开始长出驼峰的动作,[p]与[f]的结合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驼峰在脊背上长出的情景,仿佛能够听到脊背裂开、驼峰长出的声音。方译仅用了“渐渐隆起”来处理,略为草率,“仅用成人的口吻来简化”,失去了原文中的“童趣”;张译意识到了原文的反复,用“山似的”来处理,将语音的反复用比喻这一修辞来处理,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原文的趣味,使小读者更容易接受;冷译的“鼓啊鼓”与“鼓鼓囊囊的驼哼”相对应,用叠词处理,语言活泼、有节奏,译文意趣盎然,更好地传达出了原文的“童趣”。

2.韵律中的“童趣”

韵律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一大鲜明特征,儿童对韵律有着独到的欣賞力与接受力。韵律(包括头韵和尾韵),作为语音的特殊模式,是激发儿童读者兴趣的重要法宝。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他们的诗人资质主要表现在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时的敏感性上(朱自强,2012:158)。因此,押韵的文字更能引起儿童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而“解决诗歌韵律翻译问题的出路在于原诗韵律效果的‘再创,模拟原诗的韵律,以其为本,但并不勉强求取原诗韵律手段和译文韵律手段的一一对应,而应注意发挥译语韵律的优势,争取原诗和译文在整体效果上的等值”(柯平,2000:166)。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韵律时,要保留原作品的可读性,发挥译入语的韵律优势,达到儿童文学作品的原文与译文在翻译效果上的等效。具体探讨如下:

2.1头韵

(4)Then he goes out to the Wet Wild Woods or up the Wet Wild Trees or on the Wet Wild Roofs, waving his wild tail and walking by his wild lone.

(4a)那时候他便出去走到那潮湿的野树林里或是爬到那潮湿的野树上或是潮湿的野屋顶上,摇着他那野尾巴,很野的独自走着。(张译,1930:195)

(4b)他会跑到潮湿的蛮荒森林,或者爬到树上,要不就窜上房顶,摇摆着尾巴,待着野性,踽踽独行。(方译,2009:256)

(4c)他会跑进潮湿的野树林,爬到潮湿的野树上,要么就窜到静悄悄、湿乎乎的屋顶上,野性十足地摇着尾巴,独来独往。(冷译,2010:88)

头韵能够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通过音把意义联系起来,取得非常好的音乐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此例中原文共31个单词,“W”出现了11次,“wild”5次,一只“野性的”、“独来独往的”猫的形象跃然纸上。翻译时译者应尽量刻画出猫的野性,并译出原文中的头韵。方译和冷译虽译出了猫的野性,但语言相对成人化,句丛无规律,结构不整齐,失去了原文的韵律美。张译的3个“潮湿的”和5个“野”,使故事中一只“野性的”、“独来独往的”猫的形象呼之欲出,保留了原文的童趣,但句式冗长,表达欠妥,儿童读者不易接受,因此,本文试译为:那时他会出去走走,或是跑进湿漉漉的野树林,或是爬到湿漉漉的野树上,或是窜到湿漉漉的野屋顶,摇着那野尾巴,野性十足,独来独往。

2.2尾韵

(5)But as soon as the Mariner, who was a man of infinite-resource-and-sagacity, found himself truly inside the Whales warm, dark, inside cupboards, he stumped and he jumped and he thumped and he bumped, and he pranced and he danced, and he banged and he changed, and he hit and he bit, and he leaped and he creeped, and he prowled and he howled, and he hopped and he dropped, and he cried and he sighed, and he crawled and he bawled, and he stepped and he lepped, and danced, and danced hornpipes where he shouldnt, and the Whale felt most unhappy indeed.

(5a)但是那水手是一个绝顶聪明注意最多的人,他一看自己当真进了鲸鱼那温暖的,黑暗的,碗柜般的肚子里,他就跳起来,叫起来,闹起来,又倒,又跑,又咬,嚷了又躺,躺了又嚷,爬了又打,打了又爬,一会儿叹气,一会儿放屁,闹得不亦乐乎, 鲸鱼便实在经不住了,觉得非常倒霉。(张译,1930:4)

(5b)可是,那位水手是非常有智谋的聪明人,一置身于鲸鱼体内那暖乎乎、黑黢黢的“食橱”里,他便又蹦又跳、又打又闹;他前后翻腾,手足并舞,乒乒乓乓地胡乱敲打,又啃又咬,忽而跳跃,忽而攀爬,忽而高高跃起忽而重重落下;他又唱又喊,大步流星,还不合时宜地跳起了号角舞。 鲸鱼感到难受极了。(方译,2009:10)

(5c)不过这个水手足智多谋,他一发现自己掉到了鲸鱼热乎乎、黑洞洞的肚子里,就又蹦又跳、又碰又撞,又打又咬,又爬又跑、又喊又叫、又哭又闹、又吵又号,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跌跌撞撞、乒乒乓乓、扑扑棱棱地闹个不停。他还在鲸鱼肚子里跳起了踢踏舞。他真不该在这里跳这种舞,鲸鱼的肚子难受极了。(冷译,2010:16)

尾韵是英语诗歌中最常见的押韵,尾韵的运用,使语言更富节奏感。此例运用了大量的尾韵,以两个押韵词为一组,共十一组。儿童文学作品出现如此庞大数量的押韵,会使儿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新奇、欢快,使作者对小水手的动作描写,呈现出罕见的音律美,文章中的“童趣”溢于言表。张译句式长短不一,语言通俗易懂,充满童趣,小水手的活泼形象呼之欲出。方译多运用四字成语,偏向成年化。而冷译多采用“又…又…”和叠词的策略,语言简洁易懂,避免了使用儿童可能不懂的表达方式,形式上更忠实于原文,风格上更易于小读者接受,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童趣,达到了原文与译文在效果上的一致。趣味性是儿童文学的一大鲜明特色,是否有趣,是衡量儿童文学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有趣”几乎是唯一的标准(朱自强,2012:39)。“语体上的简洁、明快和富于行动性”作为生成趣味性的一个条件,能够使儿童文学明白易懂(朱自强,2012:41)。吉卜林运用语音反复与韵律来表示动物的动作或状态,意在展现其趣味性,在选词方面以动词为中心,集中表现动物如何变化,如何行动,不同的译本更是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来欣赏儿童文学的乐趣,比如声音和图像的乐趣,文字本身的乐趣等等。文字本身的乐趣是指单词发音的样式,词与词之间的趣味组合,它们表达启迪、恐惧、美丽意象或观点的能力(佩里·诺德曼,梅维斯·雷默,2008:36)。本文从语音反复和韵律两个角度对Just So Stories的不同译本进行的分析,即在探讨文字本身的乐趣。吉卜林对反复和押韵的广泛应用,将儿童文学中的“童趣”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出来。译者应更加注重语音反复和韵律的翻译,遵循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儿童本位的等效翻译”,即在充分理解并尊重儿童读者以及儿童文学本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使原文意义在译文中全面再生,实现译文与原文最大等效(徐德荣,江建利,2014)。

3.结论

吉卜林的儿童文學作品《Just So Stories》之所以受到广泛好评,与其塑造的动物形象和富于活力的语言息息相关,尤其是反复和韵律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活力,经久不衰。对于要激发想象力并获取快乐的儿童来说,儿童文学作品中语音反复和韵律的翻译就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译者提高自身双语能力、翻译理论修养和翻译技巧等一般素养,还应具备“对儿童文学本质的深刻理解、敏锐的文体意识和文体翻译能力以及‘为孩子而译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江建利,徐德荣,2014)。同时译者应不断提高敏感的语音和韵律意识,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实现译作与原作的“等效翻译”,再现原作中的“童趣”。

参考文献

[1]岑麟祥.语音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郭梓萌.《好奇猴乔治的新冒险》等儿童故事的汉译实践报告[D].宁夏大学,2014.

[3]黄飞.Just So Stories三中译本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4]江建利,徐德荣.论儿童文学译者必备之素养[J].当代外语研究,2014(8):53-58.

[5]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8](加)佩里·诺德曼著,徐文丽译.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9](加)佩里·诺德曼,梅维斯·雷默著.陈中美译.儿童文学的乐趣[M].上海:少年儿童出社社,2008.

[10]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6):33-36.

[11]徐德荣,江建利.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规范--《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的个案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5-90.

[12]徐德荣,江建利.儿童文学经典复译研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0-105.

[13]徐德荣,江建利.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的框架[J].外语研究,2014(2):66-71.

[14]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著.张友松译.如此如此[M].上海:上海开明书店,1930.

[15]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著.方华文译.原来如此—将给孩子们的故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6]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著.冷迪译.原来如此吉卜林自然动物故事[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

[17]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8]朱自强.经典这样告诉我们[M].济南:明天出版社,2010.

(作者介绍:郑慧慧,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韵律童趣语音
微信语音恐惧症
童趣
书的国度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对方正在输入……
偶感
蓝湖童趣
童趣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