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王英水库,一块深藏幕阜山东南部的宝地。
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动群众大兴水利建设,历经3年艰苦奋战,建成王英水库,同时打通了长达数公里的“王英水库隧洞”,当年的知名度,仅次于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的人造天河——红旗渠。清泉般的库水经过隧洞,流向湖北省咸宁、江夏等县市,灌溉了近千万亩粮田,为鄂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贡献背后是生活在该地区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农民,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从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上迁移,看着家园和田地沉入库底。带着阵痛与创伤,一些农民留了下来。他们在半山腰开荒种地,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的后代在此生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王英村。
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社会主流。但改革之风在这个深山的水库还没形成大气候,水库经济除养鱼外,外来收入很少,基本靠国家补贴,也没有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王英村农民多少实惠,他们的后代大部分只有外出到沿海城市打工谋生。
据说他们是阳新县最早外出谋生的一个青年群体,在早期南方人口管制很严的情况下,辛辛苦苦挣点钱,舍不得吃喝,谋得一点收入就回老家盖房子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引入,王英水库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对内定员、定编、定岗,对外抓发电、养殖、种树、旅游,水库有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星夜,在王英水库散步,我遇见一位土生土长的老者,他今年63岁了。当年,王英水库修建时,他才16岁,我问他当时为什么不走。他说:“谁会舍得自己的老家?于是下了狠心,留下了。当年库区生活是很艰苦的,现在搞多种经济,我养鱼,种经果林,有了稳定收入,住得安心了。”
尽管水库归湖北省水利厅直管,但在库区发展的创意与战略构思上,还是深受阳新县委、县政府影响,该县坚持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路,因地制宜发展库岛休闲旅游业,纵深开发山水资源,建设原生态库区旅游风景区。
为搞活旅游经济,吸引外来投资项目,当地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和养鱼业,农民在没有被水淹没的半山坡上,种起了大片的果园,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果树已经成林,如今王英水库被称为鄂东南的蜜橘之乡、鱼虾之乡、楠木之乡,还被重新冠名为“仙岛湖”。
王英水库管理局李局长说,仙岛湖原本叫千岛湖,面积276平方公里,1002个岛镶嵌在4.6万亩的水面上,只是为了区分浙江的千岛湖而改称仙岛湖。仙岛湖的由来是库区山顶上有一块字迹分明、写有“灵通仙岛”的石碑。
据称这块石碑有几百年历史了。听到这里,不由感叹,一个名字难求,一处历史遗迹更是珍贵。古人似乎有先见之明,留下人文圣迹让后代享用。
仙岛湖恰似银河星座,不是仙境胜似仙境,享有荆楚第一奇湖之美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带着对它的向往,我们乘坐游艇飞驰在晶莹剔透的湖面上,通过亲身体验,仙岛湖环境给人感觉确实独特:
——两岸青山连绵起伏,相拥碧水千岛;
——常年透明度4米以上,部分水域可达7米;
——属国家一级水质,可直饮;
——空气的负离子浓度每立方米1010个;
——置身其中,有回归大自然之感。
一路上与山水共舞,一处广告牌写有:杭州千岛湖、加拿大千岛湖、黄石阳新仙岛湖并称“世界三大千岛湖”,给我深刻印象。一处鄂赣边境的度假胜地,名气如此之大!
有了优质达标的水,饮水就有安全,湖北饮水安全在全国一直是走在前列的。“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方针,成为全国饮水安全工作的常用术语。
世界青铜文化发祥地,中国矿冶名城——大冶市,市政府自2014年起就开始谋划从仙岛湖引水至大冶,以解决大冶市居民日常用水问题,并将其升格為水源地保护区。
大冶不是处于长江边吗?难道守着长江愁水喝?问题就在这里,一直以来,大冶市民主要喝黄石转供长江水和尹家湖的湖水。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发展,需水量增大和水污染加重,促使大冶市委、市政府只好另寻第二饮用水源。
该市规划饮水工程起于王英镇,途经三溪镇、殷祖镇、金湖街办,到大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入主管网。该项目包括水源工程、殷祖水厂和清水输水管3个部分,取水工程选址于阳新县三溪镇、王英镇,净水工程选址于大冶市殷祖镇。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一期引水规模达到每天20万吨,二期建成后将达到每天30万吨,可满足大冶96万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水量、水质、供水稳定性都将得到显著改善。
可是工程建设资金又从哪里来?为了早日让大冶市民用上好水,政府拿一部分,社会筹资一部分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著名企业劲牌公司与大冶市政府签订捐资协议,承诺出资6亿元,用于大冶市王英水库引水工程建设,并对项目工程予以承建,全部完工后移交大冶政府。这一情系社会的事件在当地广为传播,引发各界好评。
看到以上数字,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政府对饮水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并成为政府重点民生工程,没有好的水质,群众对高品质的生活的追求如何实现呢?又哪有饮水安全可言?经济和社会又如何健康发展?饮水安全是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
王英水库管理局作为仙岛湖的水管单位,开始从长远考虑库区水质保护问题。
王英镇提供的一项数据不得不让人担忧:王英镇5.7万人口,其中库区有3万人,当地村民没有田地,主要依托旅游,发展餐饮、住宿、游船、土特产经营等。据不完全统计,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年收入8000余万元,旅游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水源地水质如何保护?上升水源地后旅游业如何发展?
改革开放给库区群众带来了实惠,有条件的群众谋划建房子,至今,已形成沿水岸线极具规模的村落,在汛限水位67米水位到设计洪水位71.91米水位之间,有不少群众居住。
据王英水库管理局和王英镇2007年初步调查共有群众841户,3236人,各类房屋面积12.21万平方米,这些群众有历史遗留,也有改革开放后迁入,这些群众的滞留,使水库不得不限制4米蓄水水位和8000多万立方米库容运行,成为严重影响水库的调蓄能力和正常效益发挥的突出问题。
王英镇蔡镇长也担忧一旦山洪暴发,以吨计的居民生活垃圾就会冲入湖里,仙岛湖水质将会受到严重污染,污染引发的连锁反应还会滞后库区经济发展。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2014年1月,湖北省两会通过了被称为“最严水法”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关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为湖北水资源保护设立了“底线”,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硬杠杠”。这部法律最大亮点就是行政首长负责制,意味着一旦某个行政区域发生水环境损害,要对行政首长进行终身责任追究,会影响其提拔任用。这在湖北治水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比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的湖泊面积下降了三分之二,湖泊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全国闻名的洪湖的面积从600多平方公里下降到了300多平方公里。往最坏处想,仙岛湖面积下降不是危言耸听。
王英水库管理局李局长介绍,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资金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按低于现行的丹江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农村移民每人平均8万元至10万元的标准估算,约需资金超过2亿元,而且群众的安置难度比南水北调移民要大得多。
自古就有“治荆楚必先治水”的古训,这不仅适用于筑堤防洪,同样也适用于水资源的保护。这是一个重在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一个重在关乎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2015年,湖北省委组成专班對此进行了调查,推动净化水源的工作逐步深入开展。
水质决定生死不是一句空话。仙岛湖能成为水源保护地是对水质的认可,是居住在当地人的荣耀,也让水库管理者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
2006年起,阳新县政府,以及王英镇政府、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合整治非法网箱养鱼,直到3000口网箱全部拆除。2016年,多部门又联合关闭库区多个养鸡场、养猪场、衣架厂、筷子厂和造纸厂,关停3家锰矿。为库区富裕的明天,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与其说20年来,水库经济开发有效帮助王英镇脱贫致富,倒不如说水库的山水资源成为群众致富的香饽饽。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老子《道德经》。意思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上下一心,还水一片洁净,是奉献,也是利在千秋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