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2017-03-22 16:01:30唐雪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中医药

吴 娟 唐雪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药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吴 娟 唐雪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规律出发,探索中医药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方法。

中医药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接班人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但研究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情况,我们会发现实效性不强是一个急需破解的突出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导致该问题的关键原因是目前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以致学生认为该课与其专业无关,再加上在哲学部分,枯燥的哲学理论相对较难理解,就更难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实效性不高。为此笔者立足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依托,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规律为切入点,探索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方法。

一、从事物的普遍联系看

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看待一个事物应该从联系的、发展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孤立、僵化的观念出发。恩格斯曾经讲过:“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1]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单独讲思想政治理论,应从联系的观点出发,结合同学的专业,指出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哲学、数学、天文等知识的深刻影响。中医文化的主要理论基础“天人合一”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联系。《黄帝内经》中就有“人与天地相应”的论断,认为人体内部,人与自然社会都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2]而清代名医叶天士曾用梧桐落叶做药引,认为人的疾病受自然环境影响,把人体的病变和体质与环境相联系。以此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联系之中,要想更好地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必须加强其它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从事物的永恒发展看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教学时,可以融入中医药的发展史: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开始用草药治病,有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了西周,宫廷开始设置专门的医官。春秋战国时期,中医体系初成,出现了医缓、医和、扁鹊等名医。秦汉时期是中医药文化的奠定时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都是成书于这个时期,出现名医华佗、张仲景等。魏晋以后中医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王叔和的《脉经》、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政府颁布的太医局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西医的传入,中医受到巨大冲击,曾经还被当做“旧文化和旧传统”遭到猛烈的批判和抨击。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的肯定和支持。195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筹备建设四所中医学院。1958年毛泽东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发展现代医药与我国传统医药。国家在200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在200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到现在为止中医被74个国家承认,同176个国家做中医学术交流,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中医医疗机构,其总数已超过8万家,从业人员达20余万,每年有3成当地人和7成以上华人接受中医药服务,全球有三分之一人口接受过针灸、按摩、中草药等中医传统方法治疗。[4]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药的发展,明白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发展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因此我们不能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去衡量事物的前景,而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只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就具有远大的生命力,从而看到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坚定发展我国中医药的信心,为日后投身中医药事业,报效祖国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从对立统一规律看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5]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所以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反映到方法论上就是坚持矛盾分析法,体现在中医学上,就是“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式。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比如中医学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就是这种对立统一的体现。阴和阳是一对矛盾,它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种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有“阴阳离合”的论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分而言之谓之离,并而言之谓之合。他们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孤立存在,故“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即矛盾具有特殊性,这也是一事物能与他事物区别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学会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矛盾分析法总的来说对于学生是比较枯燥也难以理解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中医人物事例,既能引发同学兴趣,也会方便理解。比如在矛盾特殊性的教学时,可以引入《三国志·魏志·华陀传》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华佗遇到两个病人,一个叫倪寻,一个叫李延。两人都说头痛和发烧,不适的感觉也相同。华佗经过仔细诊察二人的病情后,却给二人开了不同的药方。给倪寻开的是通导药,给李延开的却是发散剂。当时有人问他,他两个人患有同样的病,为什么却给不同的药吃呢?华佗回答说:“他俩的病症虽然相像,但病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由于伤食所致,身体外部没有病,所以用泻药;李延的身体内部没有病,病是从外部感冒引起的,所以用发汗药。”两人吃了药,第二天果然都好了。这就是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这个故事让让学生明白,他们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人们健康的护航者,更要学会在工作中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同病异治”。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2.

[2]谭舯.中医文化[J].中华文化,2013(6):92-94.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0.

[4]廖利平.中医药影响世界[N].中国中医药报,2009-12-11(3).

[5]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 Doctrine”

Wu Juan, Tang Xueme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611137, China)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re rules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mutual integr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 Teaching; Application

吴娟(1981-),女,讲师。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度校基金项目“《黄帝内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中的运用研究”(NO.RWQW1613)。

2016-10-1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中医药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 02:42:48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浅议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现代交际(2016年4期)2016-04-08 15: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