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柱 曹秀君 曾 薇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无机化学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学实践
杨中柱 曹秀君 曾 薇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本文首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哲学溯源,选取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基础化学的哲学基础,并在基于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意识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基础化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意识形态;基础化学;教学实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从来就是党的建设核心内容[1]。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示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现阶段,为了建设充分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注重的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专业课。但是我们认为,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像无处不在的“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覆盖所有的基础课程,而非仅仅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此,为了实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这一目标,医学技术学院化学教研室以无机化学课程为试点,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进行哲学溯源,分析了网络时代的学生意识形态,并与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设计教学活动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的表现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统一整体。因为唯物辩证法是这一科学体系的系统科学方法,而唯物辩证法也是基础科学课程的核心哲学思想,所以,我们选取了与无机化学教学紧密连接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课程的哲学基础。
《实践论》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通过实践证实真理,通过实践发展完善真理,然后,用完善的真理来指导实践。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再三实践,再三认识,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无穷。这一理论,是毛泽东后续四十年的革命思想的核心理论,是认识改造世界最基本的方法和价值判断标准。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了解并认同这一价值判断标准,我们设计了以名言为切入点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元素”概念时,引出实践论中众所周知的名言“实事求是”。它源之于亚里斯多德的名言“事实乃真理之本”。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重新发现亚里斯多德”运动之后,被机械唯物主义者培根、笛卡尔所继承,后经由莱布尼茨等人发展为德国古典哲学,成为诞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沃土。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是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毛泽东思想中的“事实求是”和邓小平理论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都可以看到这一哲学观点的光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明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主线,从而领悟到毛泽东思想并不是孤立的只适用于中国的理论,它是主流的第一序列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对于科学研究这一实践活动而言来说,作为实践最基本的方法和价值判断标准,《实践论》所包含的的哲学观点,是指导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哲学观点。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后写的阐述唯物辨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著作。《矛盾论》主要特性有五点:普遍性,特殊性,同一性,斗争性和转化性。对于所有事物而言,都存在着以上的矛盾的五个特点。所以,这一理论将是认知所有自然规律的指导性规则。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很多科学理论的发展,隐含的证明《矛盾论》作为自然科学的内在的哲学必要性。比如,在讲授原子结构章节时,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曲折艰辛的过程(数-原子-元素-原子-能量-原子-能量-数)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多次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多次强调之后,学生会自发地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意识形态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我们认同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世界观基础,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是东西方意识形态斗争争夺的重要对象。作为现代优秀青年群体,大学生在面对全球化浪潮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传统的西方近代哲学观点,比如杰罗密·边沁倡导生物每个人总是追求他所认为的自己的幸福的自利主义,以及衍生出来的利益共享等意识形态对我国传统的奉献、艰苦朴素等观念的冲击,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认为现代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老一辈有很大不同。他们追求更为实用的知识技能,敢于展现自我,渴望自我价值实现,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理解和信任[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物质建设成果唤醒了新一代青年学生物质意识和利益冲动,使得他们较多关注自身现实利益。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青年学生的网络化生活,通过论坛、QQ、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信息,主动发表与其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与国内外时事热点等观点和看法。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理性的与非理性的、真实的与虚假的言论相互交织,让学生对许多问题都感觉到迷惑。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过去的40年间,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不协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中国政府践行改革开放的成果与不足,我们把这一部分内容分散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点中。用正态分布理论和实践论作为切入点,以居民收入为示例,努力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以及为什么有“毛泽东让中国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富起来”等网络名句。在讲到耗散体系时,引入耗散体系原理解释为什么中国政府会控制房价温和上涨而不是打压房价。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西方的倡导的价值体系本质是源于同一条哲学主线的不同侧面。
我们需要向学生表达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课堂单独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空洞的,而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是不恰当的。我们采取的方式为用一个个小故事来启发同学们来思考价值观的取向。当我们的课程涉及到化学平衡中的耗散平衡体系时,引入了一个网络名段。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伊藤博文秘密派兵不宣而战占领了台湾。面对李鸿章的质问,伊藤说“到嘴的肉还没有咽下去,不舒服得很”。这是对于国家与国家这种典型的耗散体系,表现出来的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而在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回归时,邓小平坚持要在1997年7月1日零点收回香港。面对撒切尔夫人疑问,邓小平也说了这句话“到嘴的肉还没有咽下去,不舒服得很”。教师提出了问题“为什么100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因为我们的国家变强了”。虽然,故事是考无实证的,但是“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词语,无疑是所有青年学生都能清楚感知到的。尽管这个词汇是隐藏在每个学生的心里,但是作为教师,应在适当时候将他引导出来。而作为中国会富强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
同样,课堂教学对学生精神的触及是非常少的,我们很难让大部分学生再接受单纯的追求高尚的道德也是一种快乐。因此,教师主观地站在道德的高度,灌输一些关于“正能量”的道德观,学生的认可度会非常低。所以,当传统的价值观逐渐丧失原有的地位,老一辈一直坚持的道德标准与社会普世标准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认为,站在平等的角度,以轻松的方式,讲述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促使学生自己思考和选择,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学生实验中,尽管反复强调“我们要做良心实验”,还是有学生采取篡改实验数据获得高分的情况发生。这让其他同学忿忿不平,觉得自己凭良心做实验并没有得到奖励。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并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责那些弄虚作假的同学,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告述他们“你需要在良心和实验成绩之间做出选择,我很高兴你选择了良心。不要认为你没有得到奖励,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本身就是最高的奖励”。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交流,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诚信”的价值观。
终上所述,尽管在教学中我们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仍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4]。虽然从现阶段的工作来看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们坚信,我们信仰唯物主义是正确的,我们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基础课程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实践,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完善课程建设,贴近现代青年大学生,让社会主义信仰进入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真正的信仰之树。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刘苍劲.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唯物史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183-185.
[3]张宇鑫.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双轨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3):76-80.
[4]彭浒.浅析网络对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影响效果评估数学模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2):11-12.
Socialist Ide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Yang Zhongzhu, Cao Xiujun, Zeng We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611137,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philosophical traceability of socialist ideology and introdu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deology of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age.
Socialist; Ideology; Inorganic chemistry
杨中柱(1979-),男,讲师。
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