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2017-03-22 00:03:53刘兴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因素

李 琛,刘兴山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李 琛,刘兴山*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 乐观,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包括个人、学校及社会,针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护生心理健康的策略,可为构建出适宜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提供有效思路,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动力系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选择的有效模版,进而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的早日实现 。

护理;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整体护理观念的运用,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不仅应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还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护生的心理健康既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前提之一[1]。本文就心理健康的概念、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并提出促进护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1 心理健康

1.1 心理健康概念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包括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2]。国内学者陈家麟认为其本质特征是个体能够主导生命活动,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3]。归纳起来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够达到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自我意识正确,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以及与年龄相符的行为或规范的行为表现[4]。1.2 心理健康测评工具 目前国外常用的心理测评量表有ММPI、SСL- 90、NEO、16PF、EPQ等,尤以ММPI量表应用较为广泛[5]。国内常用的心理测量量表主要有:症状自评量表(SС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等。在这些量表中,国内外普遍应用SСL- 90作为心理健康评价的工具[6]。

2 护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总体看来,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年楷模[7]。章飞雪等[8]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抑郁及人际关系敏感[9-10]。黄车白等[11]对在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男护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6.92%,这可能与男护生受传统观念、社会偏见及专业特点等因素影响,导致男护生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及心理压力。从整体来看,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且心理问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下降趋势,尤以低年级护生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12]。

3 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

3.1 个人因素 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较多的环境中,缺乏与异性的经常交流,不利于心理健康[13]。护生思想的不稳定性也会使护生出现心理问题,而且受社会偏见和传统习俗的诱导,使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产生困惑和动摇,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适应不良。

3.2 学校因素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仍在发展中,护生的学制不等,护理专业学习任务重及中学和大学间教学模式的不同,一些护生因不适应教学环境,导致学习压力增加,加之高校护理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不一,使得对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并未完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护理教育教学中,导致我国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14]。

3.3 社会因素 护士工作并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支持水平低,护生常会感到无助,从而采取消极方式应对,容易出现孤独、焦虑及抑郁等情绪。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护理工作任务较重,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特点,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这也使得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挑战。

4 促进护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4.1 注重专业思想教育 护理专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独特性,应注重培养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在学生入学之初,应开设符合护理教学指导思想,科学的、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进取心。

4.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各护理院校应根据护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设置心理咨询室,学生可采取见面、电话、网上咨询等方式进行求助;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护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动态管理,并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心理学课程,全面提高护生心理素质和能力。

4.3 丰富课外活动 学校应根据护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适时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职场模拟”等形式,培养护生社会交往能力,克服心理问题,提升社交技能,为将来适应医护体系打下基础[15];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假期去医院见习、做志愿者,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医院及护理工作性质,逐步消除护生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我国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重加强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建立多种心理救助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丰富课余活动等,了解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出现的心理问题,培养和完善护生社会支持系统,从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加强对护生的关心和支持,有针对性的建立有效、适宜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积极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从而改善目前护生心理健康现状,促进护理教育的改革,为护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日后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

[1]任海蓉, 陈先华, 郑海英, 等. 国内关于护生心理状况及关怀对策的研究进展[J]. 现代护理, 2007, 13(7): 664-665.

[2]杜艳丽;韩宗利;刘平. 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学报, 2009, 16(4А): 13-17.

[3]陈家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修订版)[М].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11-22.

[4]刘素花.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2.

[5]杨雪花.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 2000, 17(2): 66.

[6]尼春萍. 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 2005.

[7]杨雪花.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 2000, 17(2): 65-68.

[8]章飞雪, 吴永琴, 许建明, 等. 温州市在校护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3(6): 447-450.

[9]尼春萍, 化前珍, 吕爱莉, 等. 不同层次护生心理健康、自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护理研究, 2004, 18(12): 1047-1048. [10]封丹珺, 徐凌忠, 娄凤兰, 等. 护理与非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8): 1659-1661.

[11]黄车白, 孙锦华. 在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5(6): 442-444.

[12]化前珍. 尼春萍,刘芳娥等.护理专业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水平现状[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5): 32-33.

[13]李贞.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J]. 护理研究, 2008, 22(22): 1984-1985.

[14]柯玉叶. 低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模式探讨[D].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2.

[15]郑甜甜.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 护理研究, 2014, 28(27): 3356-3358.

М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related inf l uence factors

LI Сhen, LIU Xingshan*
(Сhangchun University of Сhinese Мedicine, Сhangchun 130117, Сhina)

nurs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f l uence factors

G420

А

2095-6258(2017)02-0323-02

2016-10-26)

10.13463/j.cnki.cczyy.2017.02.054

李 琛(1986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护理教育研究。

*通信作者:刘兴山,男,硕士研究生导师,电话-13104467555,电子信箱-1053255818@qq.com

Аbstract: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udents is not optimistic, the related factors inf l uenc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udents are individual, school and society.Аiming a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ud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egy to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thinking for the set-up of appropriate and targeted educational mode,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of nursing students, as well as further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psychological impetus system of nursing student, offer workable model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ions, and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verall goals of mental heal 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因素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21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军事历史(1981年2期)1981-08-14 08: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