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初放的戏曲生态园
——江西省第二届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展演大赛综述

2017-03-22 05:47
影剧新作 2017年4期
关键词:赣剧年龄结构采茶戏

刘 凤

距江西省首届青年优秀戏曲演员展演落幕已有两年,今年第二届展演较首届而言,规则更加规范成熟,既有不少亮点,也存在些许不足。纵观本届展演,可以看到一座迎春花初放的戏曲生态园,既有初春的些许寒意,更有百花齐放的繁荣前景。

本次展演不仅设置了呈现综合实力的剧目展演,而且还有展示台下功底的基本功考核。“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基本功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演出质量的高低。对演员进行基本功考核,正是此次大赛的独特之处,也是比赛进一步成熟和规范的表现。从长远而言,对演员进行基本功的考核,必将夯实演员基础,对扎实推进戏曲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虽然,首届展演在年龄结构、剧种类型、行当分布、剧目来源、剧团性质等方面也有不同的体现,但本届展演中更具特色。

一、中、少、青演员呈“金字塔”年龄结构

以青年演员为主力,青少年演员紧随其后,中年演员仍保留一席之地,这就是本次参赛演员的年龄特点。首届展演有103名参赛演员,本届展演有79名演员参赛。从演员年龄结构来看,青年演员始终是舞台主力,无论是首届还是第二届,介于二十至四十岁之间的青年演员所占比重均在70%及以上。其中,较首届相比,第二届逾三十岁者所占比重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不足二十岁的青少年所占比重由首届的7.8%提升到第二届的16.5%,实现了翻番;年龄四十岁以上者所占比重由12.6%下滑至不足4%,降幅明显。详情可参见《演员年龄结构表》:

《演员年龄结构表》

本次展演中,一群不足二十岁的新秀们无疑是赛场上的一大亮点:他们稚嫩的眼神,充满了对戏曲的浓厚兴趣和期待;他们舒展的肢体,展现了戏曲人物的灵动与鲜活。他们虽然稚嫩,但基本功扎实,悟性高,可塑性强,待技巧娴熟经验丰富时定能绽放光彩。在看到新秀们崛起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第二届参赛演员总人数的下降及中年演员的某种缺位,这或许只是偶然,却也不禁让人忧心。各年龄梯队人才的培养,或许是今后剧团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剧种类型呈多元化、多样化

剧种丰富,是本次戏曲展演的又一大特色。虽然参赛总人数只有79人,但涉及剧种有12个,有着深厚民间土壤的采茶戏和有省剧之称的“赣剧”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本次展演的主力。除此之外,其他如京剧、黄梅戏、弋阳腔、婺源徽剧等剧种虽参与人数不如前两者多,但这些剧种在省内深受群众喜爱,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在经历了社会变迁文化断层后,处于文化产品多样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戏曲仍能有一定的多元发展推进的良好态势,实属不易。

1998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江西卷》记载了省内经常演出的剧种有34个,其中采茶戏14种。这两届展演的参赛剧种分别有13种和11种,其中采茶戏均为6种,无论是剧种总数还是采茶戏的种类均未达到半数(详情参见《剧种类型表》)。因此,我们或许应该正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国家各方面政策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戏曲文化也渐趋繁荣,但要真正步入戏曲文化发展的春天还有一段距离,这也应是戏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重要目标和动力。三、生、旦、净、丑行当再添光彩

《剧种类型表》

行当齐全,可谓是本次展演第三个特色,同时也让戏曲前辈和同仁倍感欣慰。不仅行当无一缺失,而且同一行当中类别齐全。本次参赛的79名演员中,不仅有生、旦两个主要行当,同时也不乏净、丑两个貌似“不起眼”但难度系数高的行当。本次展演的生行,涵括了老生(如陈哲海扮演的《秦琼表功》中的秦琼)、小生(如陈超扮演的赣剧《小晏》中的吕布)、武生(如董旭阳扮演的赣剧《通天犀》中的穆玉玑)、娃娃生(如胡英扮演的赣剧《父子状元》中的儿子)等几个门类;在旦行中,又有较为详细的分类,包括正旦(青衣)(如杨凯珍扮演的赣剧《雕窗投江》中的钱玉莲)、花旦(贾玉璟扮演的赣剧《怨撒金钱》中的霍小玉)、刀马旦(如徐艺新扮演的赣剧《扈家庄》中的扈三娘)、武旦(如任丽玲扮演的京剧《女杀四门》中的刘金锭)、老旦(如黄青南扮演的弋阳腔《滑油山》中的刘青提)、花衫(如张丽心扮演的京剧《状元媒宫中》的柴郡主)等;在净行中,不仅有大花脸,如赣剧《打龙篷》中的赵匡胤一角,虽然扮演赵匡胤这一角色的演员并未参赛,但他这一大花脸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舞台的色彩和多样性。此外,净行还有三位二花脸,即王建亮扮演的赣剧《红梅阁》中的判官、陈晨扮演的赣剧《芦花荡》中的张飞以及胡海栋扮演的赣剧《打龙篷》中的郑子明;在丑角中,既有文丑,如黎平平扮演的赣南采茶戏《懒崽追妻》中的懒崽,又有武丑,如李文鹏扮演的赣剧《邯郸记》中的司户等。行当齐全,种类丰富,演员功底扎实,表现的行当特色鲜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虽然本次展演行当齐全,但同时行当分布不均也暴露出江西现今戏曲发展的薄弱环节。如丑角仅有2人,其中文丑、武丑各1人,净行也只有3人,可见力量之单薄。不仅本次展演如此,首届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详情参加《行当分布表》)。从表中的数据对比可知,本届展演中净、丑两行所占比重还不足7%,比首届竟下降了5.4%。可见,行当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并未改善,且这一矛盾似乎更加突显。这仍然是各团需下力气解决的突出问题。

《行当分布表》

四、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现代戏

新剧目交相辉映

本次展演的剧目来源,不仅有受绝大多数参赛选手青睐的传统剧目,也有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同时也不乏新排剧目。出现频率较高的传统剧目有《窦娥冤》《水浒传》《西游记》《目连传》《南柯梦寻》《紫钗记》《杨门女将》《珍珠记》《珍珠塔》《白蛇传》《罗帕宝》《红梅阁》等,其中绝大多数为传统经典剧目,有的甚至刚复排首演。如《珍珠记》即是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根据弋阳腔传统剧本于今年复排而成。除传统剧目外,新编历史剧《红珠记》、现代戏《罗山和他的女、婿们》等剧目将观众从传统剧目中拉回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演绝大多数选手来自国有改制院团,表现不俗,但民营院团的选手同样精彩迭出,如弋阳县庆丰赣剧团、贵溪市罗河青年赣剧团、贵溪市小百花赣剧团、鹰潭市玉茗花赣剧演艺有限公司、瑞昌市鸿运黄梅戏剧团等单位选送的选手,均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和称赞。民营剧团在数量和实力方面,虽然与国有改制院团有一定差距,但他们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总之,虽然本次展演特色亮点不少,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有的参赛剧种没有自己的剧目;相当一部分戏不用自己剧种的锣鼓经,转而打起了京剧的锣鼓经;有的剧种放弃了自己的剧本,而是选择京剧剧本。凡此种种,或许可以视其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不自信,进而也将使自身传统文化的传承走入困境。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得以文化自强,坚持传统即是对文化自信的美好诠释。

猜你喜欢
赣剧年龄结构采茶戏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时代更迭下的赣剧的发展和传播探究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斧头将军(赣剧)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赣剧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