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渝东北地区水稻品种演替分析与展望

2017-03-22 03:00程绪生邹小红王丹丹
中国稻米 2017年1期
关键词:矮秆当家杂交稻

程绪生 邹小红 王丹丹

(1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404000;2重庆市万州区种子管理站,重庆404000;第一作者:584437518@qq.com)

建国以来渝东北地区水稻品种演替分析与展望

程绪生1邹小红2王丹丹1

(1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404000;2重庆市万州区种子管理站,重庆404000;第一作者:584437518@qq.com)

建国至今,渝东北地区水稻品种经历了高秆良种、矮秆良种、杂交稻品种三个重要的推广时期。历时最长、作用最大的杂交水稻推广期,又经历了推广初期的摸索,到汕优2号、汕优63、D优63主推组合的确立,再到杂交稻多组合区域“集团当家,轮换种植”推广模式的确立等发展阶段,有效推动了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发展。目前该地区水稻生产呈现出品种数量明显增多、单个品种面积下降的趋势。今后水稻品种的选择推广应向抗病、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方向发展。

水稻品种;杂交稻;演替;渝东北地区

渝东北地区,即原万县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东汉初年就有记载。水稻是渝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诸多因素中,品种改良的贡献率最大,接近60%[1]。因此,选育和推广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新品种,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

1 渝东北地区品种演替

建国以来至2015年的66年中,渝东北地区水稻品种的演替过程,总体可分为高秆良种、矮秆良种、杂交水稻品种三个重要的推广时期。

1.1 高秆良种推广期

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渝东北地区的水稻科研人员着重对我国丰富的水稻地方品种进行了整理、鉴定、提纯、选优和推广,选育引进了中农四号、滴水珠、麻谷子、南特号、水源300粒、西南粘、二南粘等一批高秆良种,广泛用于生产。同时,各科研单位也加强了水稻育种工作,育出了南京1号、广场13、莲塘早等高秆良种,并加以迅速示范推广,有力促进了当地水稻生产的发展。

1.2 矮秆良种推广期

株高130 cm左右的高秆水稻属大穗型品种,具有分蘖力弱、单位面积穗容量低、穗粒矛盾突出、不耐肥、不抗倒、株叶型披散、叶面积指数低等生理生态缺陷,限制了光能利用率和单产的提高,也制约着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为此,选育矮秆水稻良种就成了当时水稻育种家们的主攻目标。1956年,广东省朝阳县农民育种家洪春利,从地方高秆品种南特16中发现1株高仅70 cm的自然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育出了第1个矮秆良种——矮脚南特。之后,各科研单位用矮脚南特、矮子占及其衍生系、广场矮、珍珠矮等为矮源,掀起了全国矮化育种的热潮。相继育出了一批生理生态特性均较好的优质高产矮秆良种,形成了一股高秆换矮秆的热潮。随之水稻栽培技术也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以矮秆取代高秆水稻品种为特征,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进入了第二个时期即矮秆良种推广期。渝东北地区陆续引入矮子占、矮脚南特、珍珠矮、广场矮、广陆矮4号、广解九号、南京11号、二九青、湘矮早、2134、矮沱谷151、泸双1011、泸科3号、桂朝2号等高产矮秆良种进行示范推广,配以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再一次促进了水稻生产的发展。

1.3 杂交水稻推广期

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64年,1970年发现和使用野败型不育系,1973年实现野败型杂交籼稻三系配套,并选配出一批强优势组合。1974年进行杂交稻组合优势鉴定,比矮秆良种增产20%以上,小面积单季杂交稻最高单产达14.4 t/hm2,双季杂交稻连作最高单产达24.14 t/hm2。1975年开始全国试种,1976年至1978年推广面积分别达13.87万hm2、229.33万hm2和433.33万hm2,杂交稻推广得到迅猛发展。渝东北地区同全国一样,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现在,进入了水稻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即杂交水稻推广期。渝东北地区杂交稻推广又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3.1 推广初期摸索阶段

表1 渝东北地区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推广情况

1975年渝东北地区试种杂交稻2.67 hm2,1976年24.60 hm2;1977年推广0.12万hm2、1978年1.70万hm2,分别占水稻面积的0.58%和8.75%。1975-1978年,杂交水稻在该区处于试种推广初期,引进南优、矮优、汕优、V优、岗矮、岗朝等系列组合20多个,其优劣各说不一,是一个盲目引进,多、乱、杂的阶段。这不但给种子生产、防杂保纯带来困难,同时也给推广带来不利。

1.3.2 汕优2号主推组合的确立

针对当时杂交稻品种推广存在的“多、乱、杂”问题,1979年和1980年该区各县进行了多点正规的杂交稻组合(品种)区域试验,旨在及时推出当家组合。结果在中迟熟组和中熟组中,汕优2号产量均居第一位,平均单产9.00 t/hm2左右,均比对照极显著增产。汕优2号产量高而稳定、抗性强、米质好、适应性广,海拔1 000m以下地区均可推广,打破了杂交稻不能进入高山和低山区域的禁区偏见。中早熟组中产量以威优64居首位,适宜海拔800m以上稻区推广。同时还陆续推出了岗矮24、矮优2号、汕优64等优势组合。2年区试奠定了汕优2号成为该区杂交稻当家组合的基础。经3年的努力,1983年渝东北地区推广杂交稻已达4.65万hm2,其中汕优2号面积占70%以上,确立了汕优2号成为该区杂交稻第一个当家组合的地位。1984年,汕优2号种植面积达9.47万hm2;1985年9.98万hm2,占该区水稻面积的55.31%、杂交稻面积的91.18%,种植面积达到了高峰。随后开始下降,1986年7.68万hm2,1987年0.28万hm2,汕优2号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表1)。

1.3.3 汕优63和D优63主推组合的确立

为解决渝东北地区汕优2号组合单一、抗瘟性退化的问题,1984年从福建省三明市引进了明恢63亲本。1985年开始推广汕优63,1986年就陆续推出了汕优63、D优63、II优63、威优63等强优组合。1987年渝东北地区汕优63推广面积达9.91万hm2、D优63面积0.46万hm2,合计10.37万hm2,占该区水稻面积的59.63%、杂交稻面积的83.01%,以汕优63为主体的“63”系列成功取代了汕优2号,实现了渝东北地区杂交稻主推组合的第二次确立(表1)。

1990年汕优63种植面积13.66万hm2,占渝东北地区水稻面积的75.87%、杂交稻面积的83.96%,达到最高峰;D优63面积1.91万hm2,占水稻面积的10.59%、杂交稻面积的11.72%。1993年汕优63种植面积下降到7.16万hm2,占水稻面积的39.87%、杂交稻面积的42.75%;D优63面积5.02万hm2,占水稻面积的27.98%、杂交稻面积的30.00%。到1995年,汕优63种植面积只有0.69万hm2,D优63面积只有1.40万hm2,汕优63和D优63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表1)。1.3.4杂交稻多组合区域“集团当家,轮换种植”推广模式的确立

汕优63和D优63两品种当家,至1993年、1994年,感瘟性上升到最高水平,致使渝东北地区稻瘟病大流行。1993年推广“63”系列杂交组合12.18万hm2,占水稻面积的67.85%、杂交稻面积的72.75%;1994年为6.95万hm2,占水稻面积的38.87%、杂交稻面积的40.22%;1995年仅2.09万hm2,占水稻面积的11.80%、杂交稻面积的12.23%。为避免重蹈长期、单一种植品种抗瘟性衰退迅速的覆辙,确保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稳健发展。1986年开始从改变亲本的质源着手,提出了“集团当家,轮换种植”的新路子,旨在延缓品种抗瘟性的丧失,延长优良组合的使用年限,降低生产风险。1990年成功地推出了汕优多系1号、岗优12、岗优22、岗优多系1号、汕优22等集团当家轮换种植新组合。

自1995年起,汕优多系1号、岗优多系1号等多个组合,取代了在该地区种植7、8年之久的汕优63和D优63。汕优多系1号、岗优12、岗优多系1号、D优多系1号、汕优22、岗优22等6个骨干组合,由1993年的1.76万hm2(占杂交稻面积的9.80%)上升到1994年的9.11万hm2(占杂交稻面积的50.90%),1995年达14.42万hm2(占杂交稻面积的79.70%),形成了全区多组合区域集团当家的水稻品种新格局。

忠县1994年推广汕优多系1号1.20万hm2(占水稻面积的41.00%)、岗优多系12号0.40万hm2(占水稻面积的13.50%)、汕优63 0.33万hm2(占水稻面积的11.0%),其他品种1.01万hm2(占水稻面积的34.5%);1995年推广汕优多系1号1.4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0.00%)、岗优多系1号1.33万hm2(占水稻面积的45.00%),其他品种0.14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00%)。开县1993年、1994年还是以汕优63、D优63为主,这2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到了该县水稻面积的90.00%和75.00%左右;1995年,开县有汕优多系1号1.09万hm2、岗优22 1.00万hm2、汕优22 0.64万hm2、岗优多系1号0.20万hm2,D优78 0.12万hm2,这5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开县水稻面积的98.17%。

渝东北地区自1977年开始推广杂交稻,到1994年先后经历了主推汕优2号和汕优63的过程,都是因长期种植单一的品种,导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化,产生新的优势生理小种,致使该地区稻瘟病在1984年至1986年、1991年至1994年大流行。

2 渝东北地区水稻品种现状

自1995年多组合区域“集团当家,轮换种植”水稻品种新格局的确立,到2015年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多质源杂交稻组合越来越多,且产量高、品质好,为杂交稻多组合区域“集团当家,轮换种植”推广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品种数量明显增多,单个品种面积下降

近几年来,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但推广的品种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十五”后,水稻新品种尤其杂交稻组合在迅速增加,如万州推广了Y两优1号、Y两优6号、丰两优6号、C两优华占、准两优893、丰两优1号、万优66、冈优618、渝香203、丰优香占、宜香10号、丰优1号等品种,忠县推广了宜香优2115、忠优6761、辐优301、辐优802、为天9号、内香优8156、C两优华占、“Q优”系列、“Y两优”系列、“冈优”系列、“金穗”系列等品种,垫江县推广了渝香203、内5优5399、渝优7109、Q优8号、庆优108、冈优158等品种。重庆市2014年水稻品种的推广面积较2011年减少了0.52万hm2,但推广的水稻品种数量较2011年却增加了16.83%[2]。

重庆市2011-2014年期间推广面积超过1.33万hm2的水稻品种数量仅有5~6个;推广面积介于0.70~ 1.33万hm2之间的品种数量为13~21个,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推广面积介于0.07~0.70万hm2之间的品种数量为139~164个,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推广面积小于0.07万hm2的品种数量为43~64个[2]。育种技术的进步和新品种的大量育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品种间的优劣差距,同时也限制了单个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如果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很难取得像汕优63那样的单年种植面积。

2.2 多组合轮换种植,稻瘟病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

如今,育种技术日新月异,多质源品种琳琅满目,多组合区域“集团当家,轮换种植”的杂交稻推广技术日益成熟,达到了稻瘟病流行程度可控和水稻高产稳产的新高度。从1995年到2015年的21年间,渝东北地区稻瘟病出现过局部和少数品种重发的现象,但由于单个品种面积下降,稻瘟病大面积大流行的情况就从未发生。该地区也再未出现过1个县1年大流行的情况,常年流行程度为1~2级,少有年份为3级。这样既延长了水稻品种的使用年限,也降低了稻瘟病大流行的风险。

2.3 杂交水稻面积比重达历史新高

渝东北地区自1977年开始推广杂交稻以来,从推广初期的尝试性种植,之后逐步扩大推广面积,至1995年杂交水稻面积达到水稻种植面积的96.0%,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1995-2015年,杂交稻面积稳中有升,除农民种点糯稻满足自己需求外,基本没有其他常规稻种植,目前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面积的比重提高到了98.0%以上。

2.4 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力度增强

优质稻在重庆市主导推广品种中的比例提高很快,由2009年的15.0%增加到2014年的66.7%[3]。1997-2014年,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重庆市共审(认)定通过了232个水稻新品种,选育推广了“渝优”、“Q优”等系列组合。其中,重庆自主选育了108个水稻品种,占审(认)定品种总数的46.55%;培育出了渝香203、忠优78、陵优2号、中9优804、Q优1号、Q优6号、渝优600、渝香203等一批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品质优的“Q优”、“渝优”等系列品种,为渝东北地区水稻增产增收提供了良种支撑[2]。

渝东北地区也在大力推广高产优质稻,主要有Y两优1号、深两优5814、宜香481、川优8377、渝香203、深两优5814、Y两优1号等。忠县本土种子企业研发的“忠香”系列杂交水稻除直链淀粉含量为13.5%~ 15.0%外,其余指标均达国标2级及以上标准,含硒量是普通稻米的10~50倍,耐高温、抗稻瘟病能力强,打破了“水稻优质不高产”的矛盾。

3 渝东北地区水稻品种选育及推广展望

渝东北地区应抓住机遇,利用杂交水稻重大成果,选用适宜该区立体气候特点的优良组合,做好品种布局,充分发挥良种优势,使该区水稻生产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多组合轮换种植,稻瘟病流行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今后不但要确保水稻稳产高产,而且要追求优质高效。工作重心应转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人们的需要。水稻品种选用要在高产抗病的前提下,进一步向优质化方向发展

[1]袁隆平.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J].杂交水稻,1996(4):1-2.

[2]姚雄,李经勇,文明,等.重庆市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A]//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5

[3]张现伟,唐永群,李经勇,等.近5年重庆市审定和推广的水稻品种分析[J].中国稻米,2015,21(6):52-53.

Analysis of Rice Varieties Evolution and Prospect in Northeast of Chongqing

CHENG Xusheng1,ZOU Xiaohong2,WANG Dandan1
(1Agricultural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 of Wanzhou District,Chongqing 404000,China;2Seed Control Station of Wanzhou District,Chongqing 404000,China;1st author:584437518@qq.com)

Rice varieties in Northeast of Chongqing experienced three important promotion period of high stalk varieties,dwarf varieties and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The promotion period of hybrid rice had the longest period and the greatest effect in rice production in this region,it experienced four important development stages,too.Now,the reg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rice varietie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area of single varieties.We should breed and promote the rice varieties with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traits in disease resistance,high yield,fine quality.

rice varieties;hybrid rice;evolution;Northeastof Chongqing

S511

:A

:1006-8082(2017)01-0069-04

2016-10-08

猜你喜欢
矮秆当家杂交稻
小麦矮秆突变体je0098的遗传分析与其矮秆基因定位
47份外引小麦种质中矮秆基因的检测及其降秆效应分析
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猴硐猫村:喵星人当家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甘蓝型油菜半矮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162 A的选育及应用
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分析
精灵当家
精灵当家
中华小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