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疫苗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同疾病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而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吉林省疫苗产业是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
技术竞争态势是指能给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或技术的威胁、机会或发展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获取、监控、分析、前瞻和预警过程[1]。专利信息是技术竞争态势最集中的数据来源[2]。有研究认为,专利文献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信息,从信息的及时性看,相比一般技术刊物所提供的信息要早5~6年[3]。因此,如果我们能够采用某种方法或技术手段对专利文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发现其显现的和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使专利文献实现其特有的情报价值,了解产业技术竞争态势,进而转化为专利管理和科技创新决策策略或方案,从而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本文通过科学的检索,收集疫苗产业的相关专利数据,采用专利地图和专利计量分析方法对吉林省疫苗产业技术竞争态势进行系统分析与比较,揭示吉林省疫苗产业的专利发展情况。
以大为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国际专利分类号(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作为检索字段,通过反复修正,最终确定IPC主分类号检索式如下:(IPC=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 OR C07H(糖类及其衍生物,核苷,核苷酸,核酸) OR C07K(肽) OR C12N(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 OR 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 OR C12Q(包含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 OR 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 AND Abstract=“疫苗”,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地区限定为吉林省,共筛选出与疫苗产业相关专利214条。根据需要,从获取的专利数据中抽取专利名称、申请日期、申请人、分类号等,建立专利数据库。
目前针对技术竞争态势的研究很多[4-10],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技术竞争态势的一些认识和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专利计量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专利地图,使用TDA、Excel、Ucinet、Netdraw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TDA用于数据统计与共现矩阵的构建,Excel用于图表的绘制,Ucinet与Netdraw用于网络图的建立。
技术生命周期是常用于专利分析的定量方法之一。S曲线可以用来识别技术生命周期,是基于该技术领域专利累计申请量来反映该技术所处发展阶段,推演技术的生命周期,进而阐明技术发展的导入期(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11],其模型如图1所示。吉林省疫苗产业的发展历经两个阶段(图2)。
图1技术生命周期
图2 吉林省疫苗产业的技术生命周期
第一阶段为导入期,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专利累积申请量呈个位数增长,处于技术研发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成长期,在“十五”规划发展期间,吉林省加大了对整个医药产业的投入,广泛利用省内外的技术、资金和人才,鼓励和引导省内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开展合作,相关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在2003年进入成长期,专利累计申请量呈线性增长,维持在18项/年左右。在吉林省人民政府2015年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医药健康支柱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全省研发热情高涨,积极发展技术创新,疫苗产业专利数量达到了30项。目前,全省疫苗产业研发关注度提高,疫苗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区域分布特征一般通过统计各地区专利申请量或专利公开量,反映各地区技术研发情况。
通过对吉林省疫苗产业专利申请地区(图3)进行分析,发现区域分布明显。
从图3发现,吉林省开展疫苗研究的地区以长春市为主,占专利总申请量的91%;其次是吉林市(7%)、松原市(1%)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吉林省疫苗产业集中分布于长春市及其周边发达城市。专利分布呈现明显的产业集群化特征,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园内集聚了中国生物集团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吉林大学等一批具有生物技术和新药研发能力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实力雄厚。
识别核心技术可以反映产业的技术研发重点,准确定位研发方向,核心技术的拥有量又反映了产业的技术竞争力。绝大多数专利涉及多个领域,拥有多个IPC分类号。本文以基于特征向量中心度的IPC分类号共现网络识别处于核心地位的IPC分类号,进而揭示其所代表的核心技术。特征向量中心度是社会网络分析中刻画中心度、量化节点权力的指标之一,是在网络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找到核心成员。特征向量中心度越大,节点越大,表明该节点权力越大,越接近核心地位(见表1)。
表1 IPC分类号共现矩阵(部分)
本文选取50项高频IPC分类号建立共现矩阵导入Ucinet,利用Netdraw绘制共现网络,结果如图4所示。特征向量中心度最大的IPC分类号是A61K48/00(含有插入到活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以治疗遗传病的医药配制品;基因治疗),处于共现网络的核心地位;其次是A61P31/14(用于RNA病毒的抗病毒剂)。排名前10的IPC分类号主要集中于A61K、A61P、C12N小类下。在国家审批的49种疫苗产品中,吉林省占有24种;在全国获准生产的25种基因工程药物中,园区拥有6种;甲肝减活疫苗、胸腺肽、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流感疫苗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70%、60%和50%,森林脑炎疫苗为国内独家生产。综上所述,吉林省疫苗产业的研发重点是含病毒性抗原、病毒组合物、病毒制备或纯化的疫苗,含有插入到活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以治疗遗传病的疫苗和用于RNA病毒的抗病毒剂疫苗。
图4 基于特征向量中心度的IPC共现网络
专利的法律状态大致可以分为审查、授权、专利权终止和无专利权四类。其中无专利又包括专利的“撤回”“驳回”“届满”“失效”等情形。本文对比吉林省与其他省份比较疫苗产业专利的有效生存率以分析专利的质量,结果见图5。
图5 吉林省与其他省份专利生存率比较
从图5可见,吉林省有专利权的专利占25.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省份;吉林省无专利权的专利占37.38%,仅比上海低,远高于全国水平,失效专利过多;吉林省专利权终止的专利占12.62%,略高于全国水平,专利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浪费了研发人力、物力和资金,提醒研究机构在专利研发前要了解市场竞争,规划研发方向;审查阶段的专利占24.77%,与发达省份相差不多,研发热情高涨,研发关注度提高。
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越多,其核心竞争力越强,实力越雄厚。吉林省申请疫苗产业专利的机构有28所(图6),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机构是吉林大学、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分别占吉林省专利总申请量的17.8%、12.6%、9.8%,3家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占吉林省总申请量的40.2%。
从统计来看,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列的机构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疫苗产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同时,企业也提高了对专利申请的重视程度,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就有4家企业。
分析发现,机构合作研发的专利申请数量非常少。建议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人才、资金、技术等多种渠道开展合作,避免重复研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共赢,共同促进吉林省疫苗产业的发展。
吉林省疫苗产业发展应突出以城带产、以产带城,优化产业政策。吉林省政府应结合吉林省科技与经济实力,借鉴优势省份的发展经验,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引导企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以城带产,依托长春市资源带动周边其他城市的发展,实现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群,全面促进长春疫苗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人才、设备的引入和资金投入,鼓励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促进疫苗产业的发展,聚力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
吉林省在甲肝减活疫苗、胸腺肽、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流感疫苗等含病毒性抗原的疫苗、抗病毒剂疫苗处于优势地位。搭乘吉林省加快推进医药健康支柱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疫苗研发的春风,疫苗产业研发热情高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前提下,吉林省还应加强新品种疫苗的创制与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加快癌症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发,提升已上市疫苗的产业化与技术升级。
吉林省疫苗企业创新实力较弱,且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无效专利过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合作,在专利研发前了解市场竞争,规划研发方向,寻求技术突破,实现专利经济价值。
本文基于专利视角,对吉林省疫苗产业的技术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吉林省疫苗产业发展策略的制定者提供客观、定量的依据。本文仍存在定性分析不足,未将专利内容纳入考虑范围等问题,这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