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n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 China and its strategy
【摘要】绿色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种新的形态尚处在起步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物流模式,绿色物流代表了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剖析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的同时还剖析了我国绿色物流存在的几种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绿色物流 策略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as a new form of modern logistics, green logistic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s a new mode of logistics, green logistics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logistics, 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 China, and also analyzes several constraints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 China.
【Key words】 green logistics strate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一)绿色物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
随经济一体化发展,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正规日益淡化,环境壁垒成为了新的主流壁垒正逐渐兴起,所以ISO14000成为企业间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基本思想即预防污染、持续改进。它给企业提出建立环境管理体制,要求其无论是经营活动还是产品还是服务,每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要求。ISO14000同样也适用第三产业。
我国物流服务虽已经历过发展过渡期。但国外的竞争物流企业有着更好的竞争能力。比如它们起步早,经营及管理水平相对完善,肯定会给国内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如果我国的物流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那发展绿色物流就是最好的选择。
(二)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可持续发展观指的是经济发展不能独立于自然及社会之外,经济的建设必须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最终保证社会的良性循环。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性发展方向所指。绿色物流构建了一个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绿色循环体系,二者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社会问题。首先,我国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其次,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水污染日趋严重。再次,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社会现行的重要矛盾。据相关部门统计城市垃圾每年产量在1亿吨以上。环境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必须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作为环境的首要污染者必须要承担起环保的主要责任。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将物流活动与自然环境发展进行协调,使物流业的经营活动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良性循環。
(三)绿色物流有利于物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颁布迫使企业为了继续经营就必须妥善解决经营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变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并建立绿色物流业务体系。绿色物流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降低成本,可以通过绿色物流的渠道追求强于对手的竞争优势,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四)绿色物流产品满足居民需求所向
物流活动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媒介是满足居民物质和生活的基本前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的观点应运而生,如果没有绿色物流那么绿色消费也就无从提起。所以,绿色物流在居民生活中所占分量可见一斑。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模糊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观念上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扶持性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相关物流企业的运营活动并大力提倡绿色物流的时候,我国的绿色物流理念依然淡薄。
主要体现在政府观念还未转变、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路还未确立,所以决策部门就更加难以制定出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即便部分地方政府虽然制定了绿色物流的发展规划,但绿色物流的观点却很少提及、提出的规划也缺乏前瞻性。
其次,在缺乏宣传在政府还未作出转变的同时物流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物流观念就更为缺乏。经营者注重的是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绿色标志、绿色服务。消费者注重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保障。而贯穿其中的绿色物流环节却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使绿色物流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政策和制度落后
针对环境问题,政府一直致力于出台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新政还未被重点提及。现实情况是物流企业的粗旷经营往往屡禁不止。就目前而言我国还缺乏绿色物流行业的政策及法规,缺乏对物流经营的有效监管。
另,行业标准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现实情况是我国物流行业尚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直接导致物流企业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各部门间或许有些现行的行业标准,但由于缺乏权威的国家标准进行规范,且各标准之间也不可能涵盖全面。比如我国物流行业标准的认定与国际上依然存有差异,比如器具的标准、信息画标准、服务标准等等。所以政策和制度的滞后是我国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技术及信息化层次不高
发展绿色物流仅仅依赖绿色物流理念、依赖政策和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赖于绿色技术的把握和运用。但目前我国的技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相对滞后。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普及率不高。射频技术更多的只停留理论,。EDI、GIS和GPS的应用程度也十分有限。网络的应用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等。
(四)物流行业人才匮乏
随着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急速增加。据调查,目前国内物流人才需求为600万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为34万人。目前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的缺口主要体现在在科研、管理、规划及设计等方面,但现行情况是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或者培训,还存在半路出家的情况。
而现实从业者中也有大多数人不能满足物流行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现有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懂管理、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二、高校物流专业教育与培训工作滞后。这是由我国物流专业起步晚、高校中缺乏高质量的教师,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才刚刚起步,而职业教育较为混乱鱼龙混杂等几个方面共同决定的,以上这些都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分析
(一)确定绿色物流的全新发展理念
其一、政府部门应尽快转变现有观念,加强宣传为绿色物流的发展造势,提高社会对绿色物流的认识,与此同时强化对现有物流体系的管理,构筑绿色物流的发展框架,并做好相应的政策构建,比如借鉴发达国家和区域的一些做法,如欧洲在兴建物流设施时与环保结合起来。还要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比如对运输进行优化,开发绿色包装材料等。
其二、发展绿色物流是大势所趋。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守振说: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现代物流的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带头树立绿色物流的核心思想,带头进行针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创新,要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理念开展绿色化经营,转变绿色要投入的固化思想。在运营上要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改良,通过对业务流程、工作环节及技术创新提高自身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行的高耗能和损耗,增强环保,有效防止污染。
(二)优化绿色物流政策环境
绿色物流行业是新兴产业,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应尽快推进物流体系改革,对现行物流体制进行严格管理,打破区域、部门、行业壁垒,按绿色思路进行物流整体规划和物流的设计,制定适合国情并于国际接轨,遵循物流發展规律的政策,营造出有利于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还可以通过环境立法、绿色补贴、税收扶持、贷款优惠等引导性政策引导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绿色物流产业蓬勃发展。
(三)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在物流领域全面开展绿色物流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标准化、新材料技术、环保技术、生物技术、监控技术、保鲜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垃圾处理技术等。绿色物流先进技术的运用是绿色物流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支柱与前提,发达国家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比如美国企业在物流活动中会对包装、运输、配送等物流方面应用诸多技术,比如EDI、JIT、配送规划、包装,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国物流企业应认识到发展物流技术的重要性,积极研究开发并相关绿色物流技术,迎接绿色物流提出的新挑战。绿色物流不但要求管理人员熟悉业务流程,而且还要精通技术、掌握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综合知识。与此同时,绿色物流企业之间还要加强相互的合作与业务交流,借鉴其它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同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
(四)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健全的信息系统是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前提。政府应引导相关绿色物流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质量管控、数据交换、射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来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化水平。
政府还应支持公共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不同部门同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及信息互通,为信息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我国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政府应加大对本行业的扶持力度。首先要强化新建物流设施的宏观协调系统和功能整合能力,以战略的角度去协调绿色物流的相关行业规划,并理顺各规划之间的关系使得不同规划、不同运输场站建设及商贸流通行业仓储规划能进行有机衔接,同时还需防止重复建设、避免现有土地资源的浪费。
还要重视对现有物流设施的利用及其改造,对其布局、功能等进行整合,提高对现有设施的利用效率发挥应有的效能。扩大交通设施的投资,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配送等建设力度。
(六)加强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的步伐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行业,政府应大力引导绿色物流方面的科研工作,首先要大力支持行业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其次要培养物流管理技术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特征的学科,作为一个实践特征的产业,它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所以不得不把教学与科研联合起来,把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同时,政府还要鼓励高校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还要开设与绿色物流相关的环境科学课程。开展技术学院、本科、硕士及博士等多层次专业教育,为绿色物流产业培养出管理和专业人才。在社会层面要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要加强对认证培训的监督和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对在职员工进行多样和多层次的培训,提升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市场对绿色物流以及各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丰源茂.浅谈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老区建设, 2009(2): 23-26.
[2]熊文杰.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7(7): 20-21.
[3]王磊.中国发展绿色物流浅析[J].时代经济论坛, 2009(2): 77-80.
[4]王小旭.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物流科技, 2009(7): 16-18.
作者简介:秦明,出生年月:1987年6月,性别;男,名族:汉,籍贯: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最高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物流,国际经贸,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