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概念研究综述

2017-03-21 02:40孙嵬
科学与财富 2017年5期
关键词:健康行为健康

摘 要:本文对目前健康概念的发展、模型及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指出不同人群的健康概念可能存在差异,并由此对健康行为产生影响。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经历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概念和健康行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关键词:健康;健康概念;健康行为

1 健康概念

1.1 健康概念概述

健康概念是个人所认为的健康的含义。对健康概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Baumann(1961)请201名临床病人和262名医学院学生回答“当大部分人说他们处于好的健康或好的身体状态时意味着什么”。他将回答分为三类:a.感觉状态(feeling state),主要指对总体感觉完满的陈述;b.症状(symptom),主要指没有疾病的症状的陈述;c.功能(performance),主要指对一个人在好的身体状况下能做什么的陈述。超过一半的人给出了多维的陈述结果。此外,他还研究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健康概念的不同,发现老年人更少关注有没有疾病,而更多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功能。随后,Natapoff(1978)又研究了不同年级264名儿童的健康概念,得出儿童最常提到的三种定义是:感觉好(占67%),能完成想做的事(占61%),没有生病(占48%),且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健康概念变得更宽泛和复杂。这三种定义类似于Baumann(1961)的分类。这些研究都表明人们对于健康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在没有疾病上。

1.2 健康概念的测量

1986年,拉夫瑞根据史密斯的理论,设计了用来测量个人对健康含义认知的量表,即拉弗瑞健康概念量表(The Laffrey Health Conception Scale-LHCS)。最初的LHCS有16个题目,后来经过修订,共有28个题目(每个分类下有7个题目)。1997年,黄毓华、邱启润将其修定成中文版量表,仍分为四个次量表,共24个条目。量表采用李克特六点评分法,计分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给予1~6分,量表总分为24~144分,以此量表测得分数越高,其健康概念越好。该量表已被检验具有很好的信效度。LHCS是测量健康概念通常使用的量表。

随着多维健康观的不断发展及完满状态概念的提出,由更多测量量表被用于实际中,但这些量表在中国缺乏一定的研究。例如RWS(Perceived Wellness Survey)由36个题目组成,涉及身体、灵性、心理、社会、情绪和智力健康。

2 健康行为

2.1 健康行为概述

健康行为是人类行为一种形式,它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健康本质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这一概念最早由Kasl和Cobb等于1966年提出,他们认为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而采取的行为。他们将健康行为定义为三个类别:a预防性健康行为(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即自信健康者在无疾病症状情况下所采取的任何旨在预防疾病的行为。b.生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即自我感觉生病者所采取的任何旨在确定健康状况或寻求恰当治疗的行为。c.病人角色行为(sick-role behavior):自己确认为生病者所采取的任何旨在恢复健康的行为,包括从医疗服务提供者获得治疗、获得他人照料、解除平常承担的职责等。由此可见,最初定义的提出反映的是当时预防疾病的思想,主要局限在健康概念的“没有病”定义中,且该定义关注的只是健康个体,而忽视了对病人群体健康行为的关注。随后许多学者对健康行为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不同的定义。

2.2 健康行为的测量

健康行为一般都通过都通过量表或问卷来测量,比较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量表、自我报告健康行为量表以及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等。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是由Walker等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编制而成,用来评价健康人群的健康行为。由于该量表提出较早,有些内容不太符合现在研究,故Walker等于1995年进行了修订,形成了PHLP Ⅱ。PHLP Ⅱ包括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和锻炼、营养、人际支持、压力管理6个维度, 共5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级评分法(0表示从来没有, 4表示都是如此)。量表的总体Cronbac's α系数为0.922, 6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2-0.904。PHLP Ⅱ从行为的角度全面反映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到社会功能健康等各方面内容,是目前应用于健康行为测量较广泛的工具。

3 健康概念与健康行为

不同人群的健康概念可能存在差异,已有研究对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了健康概念的研究。Bauman曾研究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健康概念的不同,发现老年人更少关注有没有疾病,而更多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功能。另外,跨文化研究表明,中国人的健康概念模型与西方人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其对社会角色的强调上。Luo Lu的研究表明,在对中国人使用健康概念量表进行测量时发现,提及频率最高的是安宁幸福健康概念,其次是角色扮演健康概念,且回答者们都非常强调社会角色的功能,特别是和谐的社会关系、有很多好朋友、具有爱他人的能力等都是中国人比较看重的健康概念里所涉及的内容。另外,在适应性健康概念中,中国人也强调感觉好和对自己满意是不够的,还必须被个人所参加的组织接纳。可见,与西方健康概念相比,中国人的观点植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统一体,包含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这种文化印记可以追索到中国古代的阴阳平衡理论,这些在西方文献中都是没有强调的。这也就提醒在指导和促进东西方的健康行为上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倪红梅,何裕民.中西方健康概念演变史的探析及启示[M].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2).79-83.

[2]Marc Ereshefsky. Defining 'health' and 'disease'.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art C: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2009. 40. (3). 221-227.

[3]Yolanda Alonso. The biopsychosocial model in medical research: the evolution of the health concept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2004. 53. (2). 239-244.

作者簡介:孙嵬(1983,9-),男,籍贯:杭州,硕士,讲师,从事体育教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猜你喜欢
健康行为健康
健康行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某企业职工健康知识及行为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